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用全部的感情, 呼唤着一个伟大的名字——母亲! 因为, 有了您, 才有了我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一只耳朵     
正一天,一封皱皱巴巴的家乡来信,送到了阵地上。打开一看,歪歪扭扭写着这样几个字:"儿,速寄一张能看见两只耳朵的正面照片来。妈。"母亲是一位不识多少字的裁缝。看到这封信,我百思不得其解。战友们的一致判断是,家里要给我寻对象了。那时候我才17岁,这件事尚不在家里人的考虑范围。即便如此,我还是择空匆匆跑到离阵地足足几十里的边境  相似文献   

3.
山上 《天风》2008,(12):33-33
我心中的那块土地,还是那么的美,美得让我常常牵挂。我在梦中一次又一次地呼唤,那山坳中的土地,是我母亲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一年四季独有五月好,这寒气尽消、炎暑未到、阳光和煦、轻风拂面、鸟语花香之月人人喜爱。圣教会把这美好的一月奉献给荣福玛利亚,叫做圣母月。让我们齐唱一声“万福、玛利亚”,从心中呼唤出对圣母的孝爱之情。 耶稣降生为人,居我人间——这圣言成了肉身的奥迹与圣母是分不开的。天主简选童贞玛利亚为圣子降生的母亲;圣母自愿作基督救赎工程的辅佐者与合作者,其现在在天上的荣  相似文献   

5.
童年片羽     
正暮色仿佛油画上的颜料,一点一点染过来。炊烟悠然,飘荡在村庄的上空。夕阳下的远山,被红霞渲染得一片绚烂。母亲们的呼唤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回应声也此起彼伏。长长短短的呼唤,惊飞了鸟儿。鸟儿们也拍拍翅膀,归巢。鸡鸭入埘,牛羊入圈。此时的村庄有着悠远的韵味,如一幅淡墨山水画。我的母亲在戏台上唱过很多年戏,有一副好嗓子。"吃饭喽——"她的声音有很长的拖腔,唱戏似的,婉转悠扬。"哎!"我一边应着,一边拍拍屁股,在  相似文献   

6.
我是谁 ?有一天 ,一只刚出壳的小鹰在它的母亲飞过一个养鸡场时从它母亲的爪子中跌落下来。这只小鹰在这个养鸡场和小鸡一起长大 ,接受了小鸡的习惯和行为。它像小鸡那样吃食 ,像小鸡那样走路 ,而且像周围的小鸡那样过日常生活。有一天 ,一只老鹰飞过鸡场 ,也许是一只母鹰在寻找这只失去的小鹰。这只老鹰停歇在一根树枝上向下看着养鸡场 ,看到了这只从母亲爪子中跌落的小鹰。老鹰向小鹰喊道 :“小鹰 ,你能听见我吗 ?”小鹰心想自己是一只小鸡 ,所以没有回答树上老鹰的呼唤。然而 ,老鹰继续在叫它 :“喂 ,下面的小鹰。”最后 ,鸡场里的小鹰心…  相似文献   

7.
说来惭愧,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对她不甚了解,确切地说有许多的不理解。在阅读失而复得的父母四十年代的书信后对母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才读懂我的母亲——高毓馨。事情要从一篇真实的报道说起: 是我的疏忽和大意,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把母亲一直珍藏了五十多年与父亲往来的书信流失到了社会上。感谢我主——全能的上帝,是神  相似文献   

8.
春游偶拾     
这不是普通的“游记”,而是发自内心的呼唤,一封封沉甸甸的信却让我从中有太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光明     
姚佳伟 《天风》2004,(6):43-43
小时候母亲总是捧着半截的蜡烛慢慢地向我走来童年中温馨的港湾是三间茅草屋成长的道路上母亲是一片越来越近的光明有一天风吹灭蜡烛-忽然间我陷人巨大的黑暗是母亲仍然以卿卜种永恒的姿势推开黑暗为我点亮一丝光明而现在;略将我卿腆的十字架下一而她手中的那、支蜡烛已成为一支永不陨落的金灯台这支光明是一种呼唤让我呐喊让我欢呼让我张开双臂洒下一片真情于天际中的空阔视野里的旷大它时刻催促我为着使命前进向着真理进深不停地前进进深后来啊它让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在成长变得更加刚直和强壮最终这甲支光明不但引领我也将照亮黑暗之中一切…  相似文献   

10.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在田里忙碌了一天的母亲收拾好农具,走在蜿蜒的田埂上,往家里匆匆走来。我站在屋前,着急地向远处张望着。当看到母亲的身影后,立刻张开双臂,兴奋地喊着"妈妈——"然后向母亲飞奔过去。母亲看到我,也加快了步伐,等我跑到她跟前,她蹲下身子,把我抱在怀里,然后在我额头上亲了一下,说道:"好孩子,在家等急了吧。"说罢,从篮子里拿出一块饼,递给我:"饿了吧,快吃吧。"我接过饼,大口地吃着,觉得这饼好香、好甜。我不知道,这是  相似文献   

11.
汪维藩 《天风》2011,(6):25-26
(七十七)呼唤那人亚当偏离上帝后,内心首先生发的是耻感和畏惧,但上帝呼唤那人归回。上帝的呼召不一定是用响在耳边的人的语言。声声呼唤,可能是微风,可能是海涛,可能是山啸,响在心头。我曾经历过上帝的呼唤,尽管当时一无所知。1 944年秋,母亲去世后,我心情变得十分凄凉。1945年夏,哥哥结婚,婚筵上我用高脚杯连喝白酒23杯,喝得烂醉如泥,  相似文献   

12.
在鲜花盛开的五月,有一束鲜花应该献给母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这个有着悠久的尊老爱幼传统的民族,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母亲”倾听着这熟悉的呼唤,总会让你心潮澎湃。特别是当你已跋涉过一段历程,心田已种满对儿女的憧憬,你更有理由相信母亲的伟大,更有资历赞美母亲。  相似文献   

13.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搬进了新家.之后的某一天,隔壁传来敲门声,很久都没有人应答.于是母亲就开门询问,这才知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基督徒,而那个来访者也是位基督徒,是来探访她的.母亲向来为人热情,就招呼那位来访者来家里坐坐,等邻居回来.而那位来访的姊妹就借机向我母亲传起了福音.此后的一段时间,隔壁邻居也常常来我家,向我母亲讲圣经,而我也跟在母亲身边一起听.记得那年的圣诞节,母亲第一次带我去了当时还是聚会点的江湾基督堂,而那日的所见所想,时至今日仍镌刻在我内心——我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穿着洁白的圣衣,唱着《平安夜》进殿.  相似文献   

14.
顾兆诚 《天风》2004,(5):40-41
说来惭愧,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对她不甚了解,确切地说有许多的不理解。在阅读失而复得的父母四十年代的书信后对母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才读懂我的母亲——高毓馨。事情要从一篇真实的报道说起:  相似文献   

15.
母亲     
陈顶亮 《天风》1995,(7):32-33
傍晚,我独自一人在小院里踱着,嫩嫩的金银花藤爬满了架,使得小院有些春的意境,这是我母亲栽的。忽然,一个由不得我的意念在我心中产生——到村西头走走,看一看那座新坟。  相似文献   

16.
计文 《天风》2010,(10):1-1
<正>最近读诗篇时对一节经文颇有感触,这节经文是:"但你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是我的荣耀,又是叫我抬起头来的。"(诗3:3)尤其是"叫我抬起头来"这几个字久久在我心头徘徊。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相似文献   

18.
正给母亲打电话,似乎感觉母亲的嗓音有些异样,一问才知道母亲感冒了,而且有一段时间了。提早下班回去看母亲,母亲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走,我陪你去医院开点儿药。"我伸手去拉母亲。母亲摇摇头说:"我不想吃药,你爸给我买了药,太苦了。""良药苦口嘛!不苦怎么能有效?"我拿起一包药递给母亲。本来好好的母亲却似乎一下子眼泪汪汪了:"这药真的很苦,我不想吃。"  相似文献   

19.
正视“糊涂”金沙近几年来,有些人胸前爱戴上一枚“难得糊涂”的胸徽。这几个字是不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真迹,无需考证。不过,郑板桥曾写过这几个字,倒不是假的。可是,当年郑板桥为何要写下这几个字,现在有些人又为何钟情这几个字,恐怕是没有多少人思量过的。据考证...  相似文献   

20.
当刘浩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时,我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一睁眼全都幻灭了。我曾把自己心头所有的爱都堆放在刘浩这只船上,可现在这只船却被最爱我的母亲击得伤痕累累,最终沉到水底。%在10岁之前我是幸福的,10岁那年,父亲丧身车祸,之后我和妈妈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伤痛之中。尤其是对妈妈——他们的结合是与我的外公外婆抗争了几年才修成正果,甜美的日子随着父亲的逝去而成昨日旧梦。父亲去世后不久的一天夜里,我在房间里睡觉,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客厅里母亲压抑的哭诉声:“你放心去吧!我将终生不再婚嫁,把芸儿带大,以慰藉你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