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存山同志的新著《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四章对中国气论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寻根探源的考察,对气论产生的时代意义、先秦气论的思  相似文献   

2.
一、元气是连续形态的物质近15年来,我国陆续有一些研究元气学说的专著出版。其中较重要的,有程宜山同志所著《中国古代元气学说》和李存山同志的《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这两本书均汇集了有关中国元气学说的大量历史文献,共整理了其思想演变发展的脉络。这两本书都支持了我在《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载《中国科学》1995年第5期)一文中所持元气是连续形态的物质的观点:“原子论所反映的主要是物质的不连续的性质,而元气论所反映的是物质的连续的性质,进而探讨了连续和不连续形态间的相互转化。”我国著名前辈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在为…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自然哲学向来不够发达,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指出:“我国数千年学术,皆集中社会方面,于自然界方面素不措意,此无庸为讳也。”(《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24页)一般的研究者差不多也都这样看,把它当成一个结论承认下来,视为研究的前提或出发点,对于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深究,如此陈陈相因,直到近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兴起,才稍有变化。一批兼治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中青年学者勃然崛起,尽管是人数不多,但已引起了学界的注目。李存山的专著《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下简称《气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即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尔太的美学论文集《论美》,已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收有1957年的《论美》和《美感的绝对性》,以及1978年以来的《美是自由的象征》、《现代美学与自然科学》、《美与艺术的分类》、《美学研究的中心》和《中国山水画探源》,等等,共12篇。《美论》一书较为清晰地呈现了作者的前后一贯、自成体系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作  相似文献   

5.
1988年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中,有五篇论述了中国逻辑史的内容。这五篇论文是:傅永庆的《先秦语言逻辑》(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温公颐教授)、李卒的《中国逻辑史中的谬误理论》、杨哲昆的《公孙龙子名辩思想与名辩方法分析》、赵继伦的《论<墨辩>的逻辑类型》、颜华东的《论王充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后四篇均为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崔清田副教授)。这五篇论文经国内同行专家的审阅鉴定,以及由李先焜教授和蔡伯铭教授分别担任主席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下的认真答辩,被认为在中国逻辑史  相似文献   

6.
《庄子》哲学,其实质是一种气论哲学。"气"在《庄子》中具有五种内涵,气论思想贯穿《庄子》始终并有其内在逻辑。《庄子》气论哲学为自然美奠定了哲学基础,但也有其理论盲点和理论困境。《庄子》气论哲学的理论盲点集中体现在未对"心""气"二者关系进行自觉、恰当的阐发,这也就造成了其理论困境,即"听之以气"缺乏切实可行的学理通路。  相似文献   

7.
从《管子》的精气论到《庄子》气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管子》的精气论到《庄子》气论的形成李道湘在先秦气论中,《老子》、《管子》和《庄子》代表了三个发展阶段。《老子》第一个将气纳入哲学范畴,《管子》提出精气概念并作了多方面的哲学规定,赋予它新的涵义,《庄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从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8.
如何探讨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李存山本文对曾振宇同志的《董仲舒气哲学论纲———兼论中国古典气哲学的一般性质》一文提出商榷。一、董仲舒的气论思想不是中国气论的典型形态,由此不能揭示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二、曾文不明源流,不作分析,误把董仲舒气论思想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美学与中国美学的伟大精神──评《周易美学》邹元江新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易美学》,是刘纲纪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思想研究的一部新著,它是继著者撰写的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美学史》第一、二卷之后,更深入阐发中国美学思想精髓的又一力作。在论...  相似文献   

10.
书讯     
《儒学与儒学史新论》 ,郭齐勇著 ,2 90千字 ,台湾学生书局 ,2 0 0 2年 1 0月第 1版。本书是著者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楚地简帛研究”、“中华人文重探”、“当代学术发微”等几部分。作者对新出土的郭店楚简中的儒家简特别对其中的心术观、身心观、心性论、思孟五行学说及其圣智观 ,作了深入细致的哲学阐释 ,论证《五行》经说是孟子道德形上学的先导 ,又对中国古典的经学诠释学传统及其特点作了探索。作者对宋代朱熹与明末王夫之的心性情才论作了比较 ,肯定二人在《四书》诠释上的基本一致性 ,认为王夫之在对”情”的防范上比…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以来《管子》研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管子》研究回顾 本世纪以来,从宏观纵向的视角来看,《管子》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情形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1900~1949年。这一时期共出版、发表有关《管子》研究的专著与论文60多篇,其中专著主要有黄汉的《管子经济思想》,俞寰澄的《管子之统制经济》,梁启超的《管子传》,罗根泽的《管子探源》,王毓瑚的《管仲》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涉及《管子》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和原著注释。其中经济思想研究占绝对多数。  相似文献   

12.
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汉墓出土的1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十问》是严格的房中著作,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的,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又举起天人相参的旗帜,教授了服气术的原则和要领,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的过程,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长沙马王堆汉墓 3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和《十问》是严格的房中著作 ,帛书《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书》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 ,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的 ,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 ,又举起天人相参的旗帜 ,教授了服气术的原则和要领 ,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的过程 ,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学以《易》为本,他"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后又获道教异人传授,于《参同契》多有发挥。其易学可分为义理易、象数易、道教易三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其义理易学思想。俞琰易学的义理之学源于其深厚的儒学修养,又以程、朱易学为本,多有发微,形成其富有特色的义理思想。其内容具体包括天道观、人性论、修养论三个不可割裂的部分,其天道观援"气"入"理",秉承儒家"至诚无息"、"天道好谦"、"天道好生"、"福善祸淫"的义理传统,是其人性论与修养论的前提和基础;其人性论则是法天道以立人道的表现;修养论则是其实现回复天道、止于至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楼会议室,王东教授著作《中华文明论》出版座谈会暨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在此举行。该书是他面壁十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从探索中华文明源头出发, 透过历史和时代的迷障,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创新、文明转型探源并作出前瞻。以下是本刊编委齐林泉对王东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16.
老子思想与《内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万物负阴而抱阳”与人体阴阳平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以下引该书只注明章次)“冲气”是指阴阳二气相互涌摇融合。老子这句话说明了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的和合构成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气”为化生万物的元素的思想,中国哲学史中的“天下一气”、“生死一气”的思想皆由此而出。《内经》直接把这一思想引入了中医学。《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把阴阳二气的作用当作天地万物的总规…  相似文献   

17.
先秦逻辑研究有"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现代主义’"与"了解之同情"两种范式,作为前种范式之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归为符号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领域;后种范式基于文本与文本时代特征衍生出文本义理,归为历史学(如中国逻辑史等)领域。"‘白马非马’论证"研究也不例外,有"白马非马"论证兼名说、复合名词说、形式化理论说、诡辩说、任意对象理论说等,也有"唯谓"说、"物–物指"说等。本文提出了"唯位"说,即"白马非马"命题提出的理论根据是"位其所位",这里涉及"物、实、指、名、位、谓"诸范畴;并进而论证《公孙龙子》逻辑理论篇为《名实论》与《指物论》,其中《指物论》补充《名实论》里的"物"与"指"关系,例证篇为《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其中《通变论》与《坚白论》完善《白马论》中的"白马非马"例证,得出"白马非马"论证是先秦思想孕育出的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在两汉儒学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汉书·五行志》认为他“为儒家宗”。同时董仲舒又是公认比较难懂的儒学人物之一。《春秋繁露》文字佶曲、旨义晦涩,要真正梳理出其中的逻辑脉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值得欣喜的是,曾振宇先生的《天人衡中——<春秋繁露>与中国文化》一书,作为“元典文化丛书”一种最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掩卷而思,该书是近年来研究董子的一部力作。气论是董子哲学的根基,气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作者认为,气作为哲学本体论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机性。气本原在哲学性质上是一有机体,它是…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伦理思想史》(以下简称《中伦史》)最近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五篇五十六章,六十六万多字,陈瑛、温克勤、唐凯麟、徐少锦、刘启林同志合著。这是自辛亥革命前蔡元培先生发表《中国伦理思想史》简本以后,唯——本中国人自己写的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写作的《中国伦理思想史》。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的伦理思想研究的一项空白。 作为某一领域的开拓之作,应该在资料搜集、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范畴之一,它对中国古代艺术风格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气”不但是许多艺术风格概念的源头,而且还影响着不同时代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并催化了众多与气关系密切的文艺理论形态的诞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