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3年1月10日,国家宗教局在京召开全国宗教工作理论务虚会,结合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讨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并以此推动宗教工作战线群众性的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理论务虚会分专题进行研讨,这里刊发有关宗教长期性和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篇大会发言,以后本刊还将继续刊发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2.
3.
4.
当今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间处理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今世界各式各样的对话中,宗教对话无疑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当代著名神学家、宗教哲学家、“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üng)有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而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平。”我国各宗教自古以来就有和谐与合作的优良传统,为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兴起的宗教对话浪潮,我国各宗教有必要深入挖掘自身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宗教间业已存在的和谐与合作,为推动社会繁荣发展与世界和平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存在具有长期性,宗教将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这是广为接受的命题.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长期性具有一般和特殊两重含义:一般含义指的是其与宗教在任何社会中存在的长期性相同的、共性的一面,它所对应的是宗教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特殊含义则是指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宗教和无神论宣传将会长期并存,它所对应的是宗教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正视和尊重无神论宣传与宗教信仰自由这对矛盾,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7.
8.
池田大作的宗教对话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底蕴,这就是以大乘佛教传统为根基的东方佛学智慧。因此,本文在查阅相关日文原版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解析,旨在阐释池田大作宗教对话实践的出发点、思想特色及其"世界宗教精神",以期展现世界文明对话与东方佛学智慧交相辉映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2018,(6):78-78
11月26日-29日,伊朗专家会议成员艾啥迈德·麦布里格博士(Dr.Moballeghi Ahmad)、伊朗宗教与文化对话中心副主任穆尔泰扎·萨布里博士(Dr.Sabouri Morteza)对中国道教协会进行友好访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热情接待了客人。27日下午,双方在中国道协举行了中伊宗教文化对话座谈会,会议邀请了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汉尼·阿迪勒、伊朗穆斯塔法大学驻京代表阿塔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卢国龙、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赵毅武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王宇洁出席。  相似文献   

10.
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我们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再提这一问题,却必须有新视角和新要求。这就是必须把宗教教职人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重心从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变到追求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上来,大力加强现代宗教人才的素质建设。这是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对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傅铁山主教曾经提出,新一代宗教人士需要具备宗教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工作能力。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方向。为了引导大家更为集中地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约请国家宗教局政法司原负责人和五大宗教的有关人士,就现代宗教人才的素质建设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纪华传 《中国宗教》2018,(10):24-25
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战争。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所谓“儒学第三期开展”的涵义需要进行再诠释:就当下以及将来的发展而言,儒学第三期开展是指儒学从东亚到全球的地域性扩展,在此过程中,与西方宗教传统的对话将构成其核心课题之一。其次,儒学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宗教传统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将儒学作为一种宗教传统。再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话性一直构成儒学传统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最后,儒学传统对于宗教对话至少应有三方面的贡献,即“和而不同”的对话原则、“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及多元宗教参与和多元宗教认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  相似文献   

15.
16.
17.
加强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我们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再提这一问题,却必须有新视角和新要求。这就是必须把宗教教职人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重心从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变到追求结构的改善和素质的提高上来,大力加强现代宗教人才的素质建设。这是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对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傅铁山主教曾经提出,新一代宗教人士需要具备宗教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工作能力。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方向。为了引导大家更为集中地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约请国家宗教局政法司原负责人和五大宗教的有关人士,就现代宗教人才的素质建设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多元宗教传统并存的背景下,不同宗教传统如何相处,彼此如何互益,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传统本质主义的实在论已经没有能力真正处理好不同宗教传统之间的关系,对话到了它的极限。而基于非本质主义的非实在论认为我们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可以把各宗教传统视为仅仅是人的创造,视为艺术。这一非实在论的思想视角为跨文化对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明、文化和宗教传统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开创者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宗教思想,本刊选发了这篇文章,也借以表达我们对于一代伟人的敬意和纪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