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人"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遵循着两种逻辑:一方面是考察个人存在状态的方法论逻辑,沿着"精神的个人"、"类的个人"到"现实的个人"这一脉线发展;另一方面是关于人的发展过程的生成论逻辑,由"群体化个人"、"偶然的个人"到"完整的个人"这一脉线构成。厘清马克思个人概念的两种逻辑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理论历程以及马克思哲学中诸多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它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即自由主义的自由。自由主义抽空自由的现实物质根基,鼓吹静止的、形式优先的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而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质的而非形式的自由,认为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不能在逻辑童话中长成而只能是历史呈现的;实现自由的现实手段只能是以发展为关键词、以生产实践为主的历史活动,而不能依赖"自由意识的进展"或纯粹精神的自我运动。真正的自由要求克服他物、他人和自我心智缺失的三重强制,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马克思历史哲学反复申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以人类的思想史为基础建构了思想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从而实现了对辩证法作为内涵逻辑的理论自觉。黑格尔辩证法留给《资本论》辩证法的直接理论资源在于,提供了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历史原则,启示马克思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追问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吸收了此一原则,通过经济范畴的辩证运动揭示了"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根基和内容,实现了《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明 《现代哲学》2002,3(4):41-47,56
马克思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内蕴着四个维度的内涵:人类的历史发展导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从虚幻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的发展;建立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在日本被认为是想通过人道主义的道路逐渐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象学者和存在主义者(古在由重语),现为日本“存在主义协会”顾问。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想考察实存的人(即具体的个人)怎样与历史结合起来,并在历史中起什么作用的问题。作者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阐明什么是实存的人。作者认为实存的人就是自然历史的人。作者说;“人本来是由社会关系创造成为人的,同时也是由自然条件而生成的。从根源上说,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的母胎。因此,人首先应该被规定为自然历史的人。实存的人也应以这为前提”。作者在论述的时候,批评了海德格尔、克尔凯郭尔和萨特尔。作者说海德格尔的历史排除了客观的、实在的规定,克尔凯郭尔的历史排除了一切必然性和脱离了一切社会条件,两者都是过于主观主义的。萨特尔不承认自然历史,即不承认人是自然历史的人。他之排除实在的历史的必然是由于他误解了历史的必然。作者最后指出他所追求的从自然历史的观点来看的真正的实存的人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点:(1)实存的人的意识中,不耍因为自己与群众有距离反而把自己看作优越者;(2)要成为政治的人;(3)要成为真正的实存的决断者;(4)像人道主义必须成为战斗的人道主义那样,存在主义必须成为战斗的存在主义;(5)要有对滥用威胁人的生存权的权力进行抵抗的勇气,要有同不关心人的生存问题的一切利己主义进行斗争的决意。作者认为这几点都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信条相符合。从这些问题中可以逐渐找到战斗的人道主义、战斗的存在主义同马克思社会主义之间的一个共通点。  相似文献   

6.
考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认识并批判了形而上学的独断,而且由此导向的对社会历史的判断成为关于现代性矛盾问题最初的、具有哲学高度的把握和批判。从二者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康德哲学直面现实问题的批判精神,并将康德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一步深入到了历史现实的层面。沿着康德哲学试图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推进了认识论问题的真正解决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转向,进而揭示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本质关联,克服了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马克思真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将哲学改造为"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康德哲学所关注的"抽象的人的自由"改造成为对"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年前所提出来的用于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在马克思的经典语境中,它是指一种总体性再现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认识逻辑方法.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它则被片面地突显为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人学辩证法;而在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则被泛化为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切领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文章认为,要科学地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真义,就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初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扬弃和对自己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的过程中来规定个人自由概念的。马克思的个人自由概念,即思辨理性自由、哲学人道主义自由与劳动自由既相互关联又有质的差别,既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原则,也反映了个人自由发展的现实历程。  相似文献   

9.
吴国璋  桑明 《学海》2001,(5):83-8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共产主义又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解放的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所讲的世界历史形成的两个条件正是人的解放的两个条件,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而这两个条件又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可以说,人的解放是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条件的、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的世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把共同体划分为"自然共同体"、"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大发展阶段和历史形态。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使每一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理基础,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史的考察表明,青年马克思出于物质利益问题遭遇到“苦恼的疑问”,即穷人的存在这一社会问题,而开始告别法哲学阶段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这种现实关怀构成了《资本论》的实际起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彻底批判了古典经济学掩盖社会矛盾的本性,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制度根源与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但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没有降低马克思的政治与自由概念,只有在“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与“自由人联合体”对物质生产逻辑的重新规划中,才能打破现有的价值体系,使社会的异己力量复归于人本身,使自然的必然性转化为自由的自主性。正由于马克思始终坚持在对社会问题的求解中诉求正义与自由之来临,社会主义才是兼具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
社会形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历史决定论指的是,只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并同时排除偶然性历史作用的一种严格决定论。与之相比,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不论在"三形态论"或"五形态论"的理解下都实现了对历史决定论的否定,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是抽象的必然,而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即是大量偶然性积累下的必然;历史必然性为历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历史偶然性则是其蕴含的多种可能性;社会形态结构是在"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分工理论内含个人解放的价值意蕴。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取向不同,马克思不是在现实社会历史之外抽象地设置和规划个人解放,而是将个人解放置于人类历史发展之中,特别是置于人类历史发展内在分工结构嬗变之中,把握和勘定个人解放的必然指向、现实基础与应有样态,以此引领和推动个人解放的现实实现。  相似文献   

14.
考察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探讨马克思对其他形式共同体的批判,可知马克思心中所向往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具有道德性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唯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满足经济时代的需求,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个人道德、和谐社会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开辟空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自由王国中的自由劳动常常被理解成一种人类理想存在方式,在自由劳动实现之前,人类的劳动似乎充斥着迫于谋生的无奈与强制,这是对马克思"自由劳动"思想的过度发挥。人类物质生产水平的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是人类实现自由劳动的必要条件,但物质的极大丰富与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无法直接推论出人类自由劳动必然会实现,它只能作为人类自由劳动实现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劳动概念的阐释表明,最初的人类劳动实际上已经蕴藏了人类自由的维度。即劳动概念不仅仅蕴含人类解放与自由发展的图景,还具备人类获得解放与向往自由的力量。因此,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自由劳动"的最终实现是指向未来,但这是以马克思"人类劳动"中蕴含自由维度为前提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历史叙事下产生巨大的历史推进作用,成为人类解放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不是非道德论者,马克思提出了道德黄金律:即在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条件是影响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经济与与精神道德因素。马克思金律是经济金律与道德金律的统一。经济金律在"帕累托最佳"那里被应用了,而道德金律却被悬隔。马克思道德金律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善的价值,而不是恶的障碍、危害。它是儒家与《圣经》、功利主义、康德金律等的扬弃。马克思道德金律,既有普遍必然性,也具有规范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经典表述,可以从其存在论视界去理解:"自由个性"实则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自由个性"是指每一个个体在自由劳动、自主活动、自我批判基础上最终达到全面自我实现和个性自由的主体存在形态,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其内涵具体表现在生产力、交往力、解释力三个向度上。狭义的"自由个性"是指每一个个体的自由个性,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特殊)个性""丰富的全面的个性""有个性的人""个性自由"。"自由个性"还应该与"个人全面发展"辩证看待。"个人全面发展""自由个性"实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更高存在形态的理想设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新哲学的理论构成形态及其根本哲学立场是以辩证法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研究界面是社会领域而非自然领域,由于唯物主义抽象的实体性的本体论立场无法处理以人的关系为中心的社会领域中的复杂理论问题,马克思大规模地吸收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成就,对唯物主义进行改造和重建。实践概念的具体哲学规定是中介性,人的现实的中介性实践活动是劳动,其在资本主义时代的具体历史形式是工业和科学;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实践的社会性原则和中介性原则发展到极限并走向自我否定,由此显示出人类实践的历史限度。实践哲学揭示了工业和科学作为现代人实践的否定性与超越性的双重意义。从哲学史的观点看,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马克思实践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根基、最具根本性、因而真正具有文化领导权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个人权利、资本人格和有限政府为核心建构起资产阶级统治的一般理论框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三个政治哲学命题:"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命题,以"阶级解放原则"取代"个人权利原则",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政治哲学的内在原则;"消灭私有制"命题,以劳动取代资本,复归劳动及劳动者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主体地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命题,用"自由人联合体"重构了个人原则与共同体原则辩证统一的共产主义理想。通过这三个命题,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原则的改写、政治哲学主体的倒转和政治哲学理想的重构,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不能以“人的全面发展”替代“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个人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知和重视。十余年来,国内理论界对该理论进行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探讨,成果是令人瞩目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并不能不指出,该理论有些基本问题被一些研究者“轻易”地忽略了。其典型表现是这样一种普遍流行的提法:人的全面发展。而马克思始终一贯的提法是“个人的全面而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