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与文化传统的相互关系,眼前有三说流行.其一是“儒学复兴”说.此说谬误至少有四:(1)把多元的中国文化归结为儒家文化;(2)在东亚五地区经济起飞的复杂原因中过于强调了文化因素并把它等同于儒家伦理;(3)贬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必须区分儒家文化的两种形态.否则,不仅无法保证大家在谈论同一个问题,而且也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实际上早已分化为两个虽有联系但却是明显不同的部分.一部分儒家文化,比如说,一部分儒家思想,由于本身的局限或外部条件的变化,早已退出了社会舞台和交往领域,而成了一种只有在儒家经典或文献记载中才能找到、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历史陈迹.儒家文化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可称之为儒家文化的死形态或典籍形态.这种形态的儒家文化,我们应当加以研究、发掘和整理,并根据我们的判断,或加以弘扬,或加以批判.但它并不是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实际影响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法师、学者齐聚古都西安,以"祖德流芳,共续胜缘"为主题,尊崇祖师精神,弘扬祖庭文化,借鉴历史经验,推动交流合作。这是一件佛门盛事,意义深远。这次研讨会的承办地陕西省,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中心。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其中六大宗派的祖庭都在这里,并由此向东亚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传播。研讨会在这里举办,可谓千载一时,因缘殊胜。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实  相似文献   

4.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培育文明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就培育珠江三角洲地区文明人的意义、基本素质、具体形象以及实现方式作一论述。 培育珠江三角洲文明人是这一地区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当今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人的文明进步问题愈来愈成为许多国家、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要实现科学技术、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相反,积淀在人的心理深层的传统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外的某些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断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中断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联系,使中国思想史出现了一个断裂带。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把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仅仅看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同样没有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所以产生的国内根源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历史渊源。按照上述观点,就不能解释下列现象:在毛泽东思想产生之前,马克思主义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传播,为什么除了苏联之外,其它许多国家都没有产生出象毛泽东思想这样的能够  相似文献   

6.
阵痛中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揭开了“前现代化”的历史。中国的前现代化,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阵痛过程,其进程是十分缓慢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毕竟发生了部分质变,导致了文化的渐进式的转型,虽然这种转型是不彻底的,乃至到现代,一种现代化的中国新型文化还来最终建成,然而现代文化精神。新的时代精神,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中,中国正在走向、并且以前一直在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洪波 《中国哲学史》2005,(1):112-119
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益发彰显,如何系统地清理、阐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重新成为理论界的讨论热点.是在传统的视野里理解现代,还是在现代的视野下阐述传统,这两种对待传统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体现着理论界对关涉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现代化问题的关切取向.但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历史表明,再顽固的传统,也经不起现代性的普遍主义对民众的启蒙.对于理论界来说,真实的问题是,是自觉地引领民众在思想上进入现代的普遍主义视野,还是被动地坚持传统的特殊性.其实,包括热爱儒家文化的学者也承认,有些儒家伦理学的原则,如"对女性的歧视,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已经被现代社会所摈弃.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深入与展开,还会有更多的儒家信条与观念被排挤出现代社会.虽然"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和传统的割裂,但"现代化"一定是对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反思批判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语境中,基督教文化成为批判儒家文化传统的思想武器,诸多曾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中国作家在救世精神的推崇、爱人如己的描写、自我价值的追寻中,使他们的创作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人道精神,对人道主义在中国的萌动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全球化”和“后现代”话语时代的今天,重新审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老调重弹而又值得旧话重提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理论,特别是儒学在东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不同作用的梳理、厘定和分析,认为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儒学与现代化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通的一面。儒学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大体是随着东亚现代化的启动、发展而由现代化的阻碍力量发展成积极的推动力量。既使在东亚现代化之初,儒学传统也不曾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儒学在东亚国家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之间广泛的互动交往、交流、对话,儒学将在面对更多挑战的同时,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而,儒学在东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进程中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东亚社会转型、文化现代转换中积极创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哲学会中国哲学史组1988年学术年会,于12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次会议题为“中国哲学与现代化”。与会学者就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些问题是:怎样全面地准确地把握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关系;如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我国学者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有那些经验教训等等。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是个宏大的概念,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看,都不能在整体上得出儒家文化能够促进或者妨碍经济发展的结论,而应做具体的分析. 毋庸讳言,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构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它的某些成分可以成为促进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近20多年的研讨,特别是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的探索,儒家文化的某些内容可以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助力,已经成为事实.现在的问题是,儒家文化要在当代中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力,就要有切实的契合点,即要有恰当的进路;否则,无论儒家文化有多少优良之处,无论人们对于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有多么强烈的共识,都无济于事.而要合理地解决这个进路问题,就应当从儒家文化社会功能的两面性人手,对其做切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于1987年9月6日至13日在宁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儒学与传统文化”讲习班,学员2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国内外著名学者主讲。讲习内容主要包括:(1)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2)中国文化现代化前瞻;(3)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4)儒学与经学,(5)儒学研究在国外。兹就前二题纪诸家言。  相似文献   

13.
重新辨析和评价中国文化的民本思想,其要有五点:一、崇尚道德、以民为本是儒家文化的"常道",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二、在儒家文化中"天民一致",在民意之上并无更高的所谓"天道合法性"。三、"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在儒家文化中民本主义高于王权主义。四、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君主制结合在一起,因此,民本并非近现代意义的民主。五、从民本走向民主,符合中国文化近现代转型的逻辑,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应是"以民本和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理解中国化?当今中国哲学不可能离开两大实践背景,这就是:方兴未艾的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文化,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途经,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灵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传统,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古典儒学中那些强化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的“天命”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是相斥的,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两种观点均有理论的说明,但依其论述,主要依据还是历史史实。“相容说”依据的史实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某些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其社会以这种传统文化为主导文化的背景下,取得了现代经济高速成长的令世人瞩目的业绩。“相容说”依此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并非悻行,“西化论”是错误的。“相斥说”依据的史实是…  相似文献   

16.
解玉军 《学海》2005,(3):205-206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化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的显学.就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言,如我国现代化研究奠基者之一的罗荣渠先生所说:"第三世界是当今世界发展大潮之所趋,理当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从国内的研究状况来看,现代化的个案研究曾经长期集中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近几年才陆续有一些研究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著作问世,其中又以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著作为多,而关注西亚和非洲国家、特别是小国现代化进程的成果特别难得一见,似乎它们已经成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研究领域.最近,刘金源博士出版的<印度洋英联邦国家--海岛、小国、异路>(钱乘旦主编<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之一)一书堪称研究小国现代化之路的佳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学术界此方面研究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论家族主义的内涵及其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中国社会的家族主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强调家族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普遍性、严重性,并进而提出一个观点,即家族主义是儒家文化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或核心.[1]这种说法明显地沿袭了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诚信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新时代深入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中“诚信”的价值理念能够促进形成公民道德生存发展的新样态,推动传统诚信思想的现代转化,激活中华传统诚信文化的有益成分,有机促进诚信因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相互融合。进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进程中,对克服因诚信危机而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传承中华传统诚信思想,弘扬诚信美德,构筑全体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展和现代化问题的学者均注意到港口城市在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与此相关的“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已经构成70年代以来发展理论的主流。本文试图借鉴这些理论,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考察港口城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虚无主义问题是传统深厚、现代化晚外发的大国对(西方传入的)现代文明哲学基础的反思与质疑.德国、俄国和中国是依次经历这一问题的国家.它反映着这些国家对现代文明本质和前景的思考,印证着现代化逐步成功后进一步的文化追求.从学术上说,这一问题诞生在雅可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中,并在马克思对施蒂纳、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批评中逐渐深化和拓展.相比于德国的哲学表达与俄国的文学思考,中国虚无主义话语追求积极入世,追求根本解决等特征,也颇具特色,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