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观我国美术课程的发展历程,民间美术长久以来均未曾获取相应关注与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使得民间美术资源存在被大量搁置与损耗的情况。而伴同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落实和进一步深化,并与本次新课改衔接,促使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怎样加入建构课程文化变为了美术课程整改最核心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要求改变美术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鸡湖景区是国家重点5A级景区之一,金鸡湖学校位于景区附近,具有开展以金鸡湖特色文化为代表的苏州地方美术校本研究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金鸡湖的人文历史、建筑景物等特色文化可以提供生动而丰富的美术课程素材,因此学校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开发以金鸡湖特色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化校本课程,进行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对丝路遗产陕西段遗产点美术资源研究的基础上,进而从美术文化的角度,对作为丝路起始段的陕西交融性地域美术文化资源各构成子板块进行研究,最终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资源凝练和精粹。申遗成功开启了丝路线性遗产美术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联动与共享的新篇章,从保护原则、管理措施、开发战略和产业途径四个方面需要进行统筹研究,进而促进陕西省高效保护和利用丝路美术文化资源,使之转化成文化竞争力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线美术教师,有效挖掘当地乡土美术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独具特色的拓展性地方课程,不仅是落实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传承和延续乡土美术的要求。基于此,分析了乡土美术的当代境遇,提出了乡土美术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思路,以期促进乡土美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当地无法估量的文化资本,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文化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从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着手,在产学研融合的视角下把握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文化特色,在保护与保真的原则下系统开发创意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品牌意识,着力拓展文化产业链,在开发与利用中实现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城乡建设之间的差异也在不断地拉大,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进而助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将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在农村振兴工作中的地位,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文化基础。文章就从乡土文化的含义出发深入剖析了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对当前我国乡土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乡土传承来实现乡村振兴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术学科体系内重要的一支,美术史论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在理论意义上,一直指导着美术创作的实践与应用。美术史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而另一方面是论。它是对美术史、美术规律进行的学术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要明确美术史论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更加具有当下意义、应用价值的美术史论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饱和,人们在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越发感觉精神和物质的压力在不断地加大,远离城市,回归自然成为我们释压的最好选择之一。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的自然建设与发展,美丽乡村也就成了我们所关心的热门话题。美丽乡村的建设关系到乡村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但是乡村的建设缺少文化的熏陶,导致乡村建设缺乏活力。如何有效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建设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成为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乡土文化为导向,从乡土文化的价值为出发点,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探索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向凤 《美与时代》2014,(7):87-87
艺术源于生活,又远远高于生活,然而四川乡土文化得以发展,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通过对客观事实的表现,从而再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四川画派的发展历程也因创作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介绍了乡土绘画的发展过程及相应时间出现的画家和作品,论述了四川乡土绘画的兴衰原因,乡土绘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今时代繁荣发展,但是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在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依靠现代的先进技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中原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寻求文化创意产业更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王卓 《美与时代》2023,(3):15-17
美术创作不仅仅要揭示相关的艺术审美本质,还需要能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展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艺术人类学角度进行分析,美术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是突出的。围绕地域文化与美术作品创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求通过传承地域文化实现美术创作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继续的传承与发扬则依赖于当前教育体系的推动。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成功地走进美术课堂。构建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谈乡土文化的融入与实施策略,展现出民间艺术的内涵,完成对艺术、文化的传承,以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体系并拓展其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关武军 《美与时代》2004,(10):21-22
美术作为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任何一个民族的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特点,都会直接地体现那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宗教观念及其生活方式.造型艺术的美术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点而形成的.奴隶社会时期的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商代闻名中外的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西周的大盂鼎、太保方鼎,春秋战国的莲鹤方壶、曾侯乙尊盘等都代表着青铜艺术在造型观念和铸造工艺方面的伟大成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人体雕刻等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一校一品"的提出,为多年来校本美术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在潮州市"一校一品"校本美术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应当立足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将潮汕传统民间美术文化资源作为课程的内容引入教学中,拓展校本美术课程的内容,丰富美术课的知识结构,使国家美术课程的标准和地方美术资源融为一体,从而推近"一校一品"教学模式的建设,优化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彰显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淮剧是从盐城地区乡土文化的土壤中孕育而生,并受其滋养不断发展、壮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成为盐城乡土文化中戏曲文化的代表。如今,盐城作为一个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势必对乡土文化产生大的冲击,文化根基正逐渐流失,精神家园将逐渐崩塌,作为淮剧,不可避免地也受之波及,陷入窘境。虽然一代淮剧人为振兴淮剧做着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可如何让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淮剧在与现代城市文化冲突的困境中真正走出来,开辟一条符合本地特色而又可借鉴之路,是需要一代代盐城淮剧人不断探索的。  相似文献   

17.
王书煜 《美与时代》2023,(7):114-116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艺术本身涵盖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包含各民族各时期共同的文化交融和价值信仰,它的传承与发展一直为学术界关注和讨论。以美术创作课创新路径为核心,力求弘扬传统艺术精神,发挥美术教学的最大优势,彰显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责任担当意识、道德观念、爱国情怀,并借助文化自信视角实现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推行,高校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美术专业方面的技能,还能够陶冶情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高校美术教育也是高校文化教育中的一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文章通过分析如今高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文化承载视角下的高校美术课程改革,希望给现代的高校美术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丝绸之路陕西段文物保护单位艺术资源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文化融合交流的角度,对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地区的艺术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了综合分析。经过全面系统的资源整合与提炼,成功开启了丝绸之路线性遗产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联动共享的新篇章。从文化交流和产业建设途径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促进陕西艺术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美术艺术在历经中国历史文化洗礼的过程中,融合了多元化文化元素并绽放出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审美情趣,彰显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智慧。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过程中,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的同时,要提高对美术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容以充分重视与挖掘,借助美术这一教育桥梁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