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某夫人懿鉴: 日前赴京剧欣赏会参观您化装示范表演京剧,此乃在旧金山难得之良机,殊为高兴。京剧与中国古典音乐有密切关系,中国古典音乐是根据《周易》创造的。我的中学同班同学前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兄十余年前游览旧金山,我们同学设宴欢迎他。在席上,我对他说,中国古典音乐的根源在于《周易》。他亦深以为然。您返抵北  相似文献   

2.
河图辨证──答萧汉明兄李申去年底承大钧兄见告,说汉明兄将有新的论辩文章面世,我以为仍是谈易医关系,及至见到文章,方知是专在河图、洛书问题。本文也就接着汉明兄的话题,主要谈谈河图、洛书。很抱歉,看完汉明兄的大作,我仍然觉得汉明兄推论太多。我并不反对推论...  相似文献   

3.
以学术为生命的人,只要学术在,他的生命就仍然在。我们纪念吕大吉教授的最好方式就是认真研读他的著作,从中汲取智慧,把中国宗教学的事业继续向前推进。吕大吉兄对于我不仅是同道和学友,也是一直相伴左右的可敬可亲的兄长。他的去世,使我的精神小屋突然倾斜了,再也不能比邻常聚、坐而论道了,内心之痛楚和失落是难以言说的。他是我国宗教学研究重量级大学者,一直处在理论引领的位置,他的离去是宗教学界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随着  相似文献   

4.
医易、河洛之我见─—兼答萧汉明兄李申去年底,接汉明兄大函,说将有一篇文章发表,与我商榷。并且讲了许多只为学术、别无他意的话。情殷意切,使人感动。虽然如此,心中难免涌起一丝悲凉。发表商榷文章竟然要先打招呼,不是学术界有不正之风,就是我自己修养不足。于是...  相似文献   

5.
素描高老头     
正式熊丈因为肯如人意,和蔼可亲,所以熟悉的后辈当面就称他高老头,他也欣然接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钱君匋老师叫我与吴子建兄去式丈府上取连史纸,乃是第一次见到他。我和子建兄是骑着自行车去的。找到了四明村,住在底层的邻居开了门,我们沿着暗暗的楼梯一面呼着"高先生",一面摸上去。他在亭子间里招待了我们。哇,  相似文献   

6.
没想到离婚后第一次单独带儿子我便闯祸。 自家庭解体后,心绪的沉重使我恶梦丛生在喘息的日子里,我将4岁的儿子推给父母,直到“六一”节前夕,我的心境才渐趋平淡,这时终于惦念起儿子,急急接他回来,想让小别的爷子伦乐填充我情感的伤隙。弄了几个菜肴,特别做了道精心煨煲的排骨汤,是儿子最爱吃的。刚刚盛好端出,儿子舞着冲锋枪斜刺里杀出,正与我相撞,我一个趔趄,滚烫的油汤泼出,正撒在儿子的肚上。儿子惨叫一声,双脚便乱蹬。我大呼:“堃儿,你怎么了?”立刻去脱他的裤子,岂料稍一触手,儿子便痉挛不止,嚷嚷:“爸爸,抱我抱我抱我,我好痛  相似文献   

7.
《陈进惠阿拉伯文书法选》刊行问世了,作为陈老师的一名学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在我看来,这本书法集不仅是陈老师多年来潜心阿文书法创作的结晶,更是我国阿文书法发展里程中的一件很有代表性的大事。 陈进惠老师是我就读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时的书法教师。在我考入经学院之前,我对阿拉伯书法的书写和理论可谓是一无所知。每当看到那些龙飞凤舞的中国体阿拉伯书法时,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种书法简直太奇妙了。而那时的我又不懂阿拉伯语,所以对阿拉伯书法只能是望洋兴叹了。在陈老师的教授下,我从零开始,较为系统地学习并初步掌握了一些阿拉伯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则。最重要的是,在陈老师的教导下,我认清了正统阿拉伯书法和中国体阿拉伯书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4,(2)
<正>依萧主,我重拾生命.再一次切身经历神的大能和怜(?)2013年12月14日至19日,这五日五夜中,我命悬一线。我的主,我的神,他始终与我同在,安慰我,鼓励我,指引我,使我安稳沉静。依靠我主,生命重拾,再一次切身经历神的大能和怜悯。14日,我和妻及以琳团契的肢体们到南汇下沙方舟敬老院,拟与生活在那里的老年兄姊们共庆圣诞佳节。抵达目的地后不久,我突然感到胸闷憋气、浑身发冷,且不见好转。下午  相似文献   

9.
张诚大  吴新望 《天风》2014,(2):14-15
依萧主,我重拾生命.再一次切身经历神的大能和怜(?)2013年12月14日至19日,这五日五夜中,我命悬一线。我的主,我的神,他始终与我同在,安慰我,鼓励我,指引我,使我安稳沉静。依靠我主,生命重拾,再一次切身经历神的大能和怜悯。14日,我和妻及以琳团契的肢体们到南汇下沙方舟敬老院,拟与生活在那里的老年兄姊们共庆圣诞佳节。抵达目的地后不久,我突然感到胸闷憋气、浑身发冷,且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10.
公元2000年5月21日17时整 ,赵朴老带着他那独特慈祥的笑容 ,留下他那丰厚深邃的智慧离我们而去 ,这是中国佛教界的巨大悲痛和损失 ,也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悲痛和损失。赵朴老大才 ,盛名鼎鼎 ,是我们广为尊敬的佛教领袖和德高望重的长者 ,他的超群才华、人格魅力引起我的敬佩 ,他的嘉言善行、音容笑貌是我平时陷入沉思时 ,浮现最多的榜样性的崇高形象。赵朴老对人有求必应、助人为乐的利他利人精神 ,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朴老是当代公认的书法大家 ,他的字俊朗神秀 ,端庄凝重 ,受到全国书法界、学界和民间的推重与喜爱。九十年…  相似文献   

11.
绚烂多彩的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而在其众多留名史册的书法大家中,有一个群体尤为引人关注且被人称道,它就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书法家。这一群体其数量之多、延续之久,参与书法活动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实为世界文明史所罕见。探讨中国帝王与书法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某些特点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11)
<正>赵朴初先生(1907-2000)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位取得重要成就的书法大家。他是宗教领袖,"虽然平素以弘扬佛学为大事业,但‘文字立禅,翰墨结缘’,自古也是禅门精舍的一段慧业,故朴老总以诗书双楫苇渡艺海。"[1]其毕生书法创作难于计数,书法艺术造诣很高。他的书学观,正如他为《书法》杂志创刊10周年所作的题辞:"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他的书法源于传统,得法古代碑帖,碑帖  相似文献   

13.
熊秉明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颇具中西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在书学界影响深远。通过撷取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中"理性"与"反理性"这组核心理论范畴,对其书学体系建构和阐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书法是"理性"与"反理性"相融合的艺术,在"理性"中寻找书法的秩序,在"反理性"中表达书家精神,在创作中以"反理性"为主导,反映书法美的核心是书家本心的回归。从熊氏的理论分析中可看到中西传统艺术间的某种共通性,对书法的美学生成有了新的阐释。熊秉明的书法美学研究显示出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在中西方艺术思想碰撞下中国书法所具世界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我和铁蛋是邻居,同年同月出生,但他比我大半月。娘说,我出生时奶水不够喝,铁蛋娘没少让我喝她的奶。就这,我得感激铁蛋娘一辈子。所以,我从来都不嘲笑铁蛋。铁蛋,小时候发烧烧成了脑瘫。从我记事起,他就半躺在竹椅里。铁蛋爹八级钳工,手巧,把竹椅改装成了带轮子的竹车。太阳好时,铁蛋被家人推出大门外,他或呆坐在竹车里晒暖阳,或抬眼看行走往返的路人。铁蛋说话费力,脖子用力往后扬,双手抱在一起摇晃得竹车东倒西歪,随着三两个字从嘴里迸出,竹车才稳稳落地。铁蛋说话得用洪荒之力,好在他轻易不言语。  相似文献   

15.
沙孟海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冷印社社长,在书、印、考古学、鉴定学、书法篆刻理论上造诣很高,且有不少专门著述问世。我在中学时代十分喜爱书法,有幸就学于沙老门下,日后书信往来,亲聆教诲,得以管窥他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 沙老博学强记,一次,在谈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伦理思想史时,  相似文献   

16.
魏道儒博士所著《中国华严宗通史》,是江苏古籍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佛教宗派史丛书”中的一种,也是目前所见的第一本有关华严宗历史与理论研究的专著,仅此一点,就颇令人感奋。而笔者作为此书的责任编辑,在组约与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感受良多,故略赘数语于下。我与道儒的初次相识是在1990年的冬天。那次我去北京,是为约请任继愈先生和杜继文先生主编《佛教大辞典》一事,道儒兄当时在场,还是一副青年学生模样。那种场合照例没有他太多讲话的份,但他还是以特有的温雅谦恭留给我额外的印象。也就是在那一次,杜继文先生谈起了他要写部《中国禅宗通史…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来对中国书法与阿拉伯书法进行源流及发展、与宗教文化关系、审美及表现形式上进行对比探究。阿拉伯文书法同中国书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世界书法领域上都是最为重视书法艺术的两大文化。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也由于地区、宗教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产生了小的差异。因此,通过比较这两种书法文化的异同,在认识阿拉伯书法中体现了两种社会核心价值的差异,也体现了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良刚 《美与时代》2016,(9):122-123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兼擅楷、行、草、隶,王铎书法主要成就为大轴长卷的行书和草书,他虽宗二王,又自出新意,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书法对清初及当代书法影响颇大,并在日本书坛中掀起波澜。对王铎之行书进行探析,努力找到他是如何将行书推陈出新的,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审视王铎书法创作的意义,从而重新认识王铎,并从中得到书法艺术学习创作的启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书法艺术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兄弟     
我比二弟长三岁,我们都曾经拥有青春年少的容颜。小学、初中,我们都在一所学校里读书和生活,我是兄,他是弟;我相对高一些,他是小不点;我仿佛已经开窍,他懵懂顽皮;我的脸显出成熟的表情,他的脸似乎刚刚接触到阳光——后来,他过早辍学,羽翼还没有丰满,就被推到了巢外。而我,在象牙塔里继续安稳地生活了七八年,我的相貌的变化比二弟推迟了许多年。  相似文献   

20.
兄弟     
我比二弟长三岁,我们都曾经拥有青春年少的容颜。小学、初中,我们都在一所学校里读书和生活,我是兄,他是弟;我相对高一些,他是小不点;我仿佛已经开窍,他懵懂顽皮;我的脸显出成熟的表情,他的脸似乎刚刚接触到阳光——后来,他过早辍学,羽翼还没有丰满,就被推到了巢外。而我,在象牙塔里继续安稳地生活了七八年,我的相貌的变化比二弟推迟了许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