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雪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40-140
《雨巷》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发表于1928年8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9卷8号。自《雨巷》这首诗歌一问世,就在读者中广为传颂,对《雨巷》的解读也是颇为丰富。这首诗歌蕴涵丰富,因此也有了读者在表现主题、独特意象、以及由诗歌反映作者心境等角度方面的解读。笔者重点在主题、意象以及其他诗歌与《雨巷》的对比解读这三个角度对解读《雨巷》的文章进行分析,对于《雨巷》的另类解读也作以陈述。  相似文献   

2.
美国电影《雨人》历年来备受观众喜爱,但对它的相关解读基本只聚焦在演员的演技、主角间的亲情关系、导演拍摄的画面等浅层效果的分析上,缺少从创意写作视野下的故事修辞、叙事等专业的媒介分析。电影《雨人》能成为经典影片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奇谲的情感隐喻、节制的视觉符号以及隐含作者的主题表达,而这些重要的影像媒介文化案例构成了《雨人》的情感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曹雪枫创作的《赫哲新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笛子二重奏曲,是作者在我国竹笛重奏曲创作和演奏能力相对滞后的背景下,被丰富灿烂的赫哲族传统文化所吸引而创作出来的。这首笛子二重奏曲采用的是多段式主题变奏的创作手法,用一个音乐主题通过改变节拍、节奏、演奏速度的变奏形式,将赫哲人们一天的渔猎生活和心情变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江新 《中国哲学史》2012,(1):113-118
《春秋繁露》中《求雨》、《止雨》两篇文章详细记载了求雨、止雨仪式,一般认为是董仲舒的作品。然而,《求雨》篇的内容与现存有关董仲舒求雨的可靠材料有不一致的地方;大量段落和《神农求雨书》相似,说明它不是董仲舒的作品,而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作者根据董仲舒求雨指令、《神农求雨书》以及其它相关求雨材料按照五行学说整编而成。《止雨》篇由三个相互独立的段落组成。最后两个段落是董仲舒为江都王时下达的止雨指令,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然而,第一段记载的止雨日期、止雨时所穿衣服的颜色和最后两个段落不一致,说明其不是董仲舒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代表清初中国山水画坛正统一脉的"四王",占据了当时画坛的绝对话语权。王原祁在"四王"之中年纪最小,但他的艺术成就在四人中最高。在其画学论著《雨窗漫笔》中,他强调作画应当"理、气、趣"兼备,作品才能达到品评的标准。笔墨作为王原祁书画创作的重要部分,及其书画品评中的核心要素,在《雨窗漫笔》中有大量论述,故从理论角度来解读王原祁笔墨中的"理、气、趣",感知其中蕴含的笔墨奥义。  相似文献   

6.
甘南藏族题材工笔人物画以甘南州地区的人文风貌和地域特征为创作资源,描绘甘南藏族人民的形象特征及其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表现甘南州藏族人民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内涵。通过对甘南藏族地区相关情况地了解、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文献综述地对比,综合运用西方写实技法和中国传统工笔表现技法进行创作,再经过搜集素材、草图阶段、线描稿阶段、创作色稿阶段、完成阶段来阐述和论证创作《牧羊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两首著名的《如梦令》词。它们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她那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被誉为“两颗罕见的明珠”。①《昨夜雨疏风骤》乃其中之一。原词如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相似文献   

8.
装饰性色彩在漆画创作《怀古》中的应用,通过在创作中对装饰性色彩的设定,树立了漆画中装饰性色彩所具有的装饰性造型的客观平面化、色彩布局均衡性、色彩表现高纯度这些特点。在漆画创作中注重色彩装饰性元素与手法的运用,让创作更加具有艺术感和层次感。站在艺术美学的形式法则的立场上,从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这些方面探讨漆画的装饰性色彩语言的内在属性、本质特征以及其深厚丰富的色彩特点,对漆画《怀古》画面创作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拓展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文  秦秋 《学海》2004,(6):127-130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实践其“冰山”创作原则的最高成就,通过对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描写,集中体现了人在与厄运进行抗争时所表现出的英雄本色,强调人类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老人与海》的主题和某些象征意象显示出独特的哲理意味和精神力量。这部小说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社会中的现代人具有积极的心理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维动画传媒方式结合少儿认知特点创作的动画故事脚本《玫瑰岛》,以表现对童年美好情趣的回味。根据二维动画制作的原理,探索现代动画制作技法结合项目组的实际创作条件完成《玫瑰岛》动画项目创作的方法,通过完成《玫瑰岛》动画预告片的创作实践,总结出高效率完成《玫瑰岛》动画系列片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崔白是北宋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作为当时宫廷画院风格改革的代表人物,他的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他绘画语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双喜图》是崔白晚年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分析《双喜图》的章法布局、造型表现、笔墨设色以及意境感受,展开对崔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探究,并阐述崔白的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思想对宋代花鸟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神仙思想和仙界幻想对历代文人普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以仙人、仙界作为创作题材,最远可以追溯到屈原的《离骚》和据考为战国末期人所作的《远游》,后来的汉乐府民歌中如《王子乔》、《长歌行》、《善哉行》、《董逃行》  相似文献   

13.
施军 《学海》2015,(4):211-216
《蛇为什么会飞》以象征叙事为策略,通过蛇、火车站、世纪钟等意象的营造,表达了作者关于人性的欲望化、社会进程中人与城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存尴尬性境遇等多重意蕴的思考。《蛇为什么会飞》承续了苏童一贯的创作路向,小说虽将作者擅长的历史内容叙说转向现实题材的书写,但小说题旨的隐喻性、多义性与普适性特点依然是苏童创作的真正追求,这也是《蛇为什么会飞》超越一般现实题材作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藤花集》是唐跃最新出版的一套学术文集,共计六卷:《议文卷》《说戏卷》《读画卷》《谈瓷卷》《识人卷》《诵诗卷》。这套书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书中新颕独到的理论见解、鞭辟入理的评戏论画,以及富含睿智的评人议事、隽永耐读的诗词创作,彰显出唐跃扎实的学术功底。这六本《藤花集》从侧面可以"窥见三十年来安徽文艺发展"的艰难足迹和可喜成就。不过,六本书中艺术水准也有参差之别。但瑕不掩瑜,《藤花集》确为安徽省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以一人视角较全面展示该省艺术成就的好书,也是一部有理论深度、有家国情怀的厚重著作。  相似文献   

15.
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大多是以革命、战争、反抗、母爱为主题来进行表现,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给人呈现出一种视觉震撼力,深刻地反映了德国劳动阶级的悲惨命运、生活苦难及其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挣扎与反抗。通过对珂勒惠支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对版画作品《农民战争》的简要分析,来了解珂勒惠支艺术作品的创作特征、形式要素等。  相似文献   

16.
画作《格尔尼卡》不仅深刻揭露批判了法西斯的暴行,而且对消除现代性危机具有深刻启示。从现代性批判维度重新审视《格尔尼卡》,人的碎片化和精神失落等表现都已深刻折射出现代性危机。充满象征意义的《格尔尼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敏锐、超前的现代意识观念,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分裂之痛以及复归完整的内在渴求。  相似文献   

17.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成功的戏剧。在这部伟大的当代精神悲剧中,威廉斯运用他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在精神上的生存困境。作者从现实与幻想、灵魂与肉体、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的冲突表现了主题,展现了被世上各种矛盾法则弄得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独特折磨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18.
扬琴独奏曲《流水欢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此曲生动、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壮观以及当地人民群众朴素的劳动生活。作曲家采用极富河南地方特色的主导动机,借鉴了古筝与钢琴的创作手法,使这首扬琴曲倍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雅克·路易·大卫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他为了理想奋斗,为了理想委身政治,又为了理想放弃政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停地变换着路线,直到他找到最后理想的归宿。《马拉之死》是他投身政治时的作品,题材高尚,形式古典,画家的表现能力和对美对崇高的体现达到完美。然而,艺术在政治面前,却毫无招架之力,当政治风云不断变换时,艺术家也因为其立场而备受煎熬。文章旨在通过对《马拉之死》创作时,画家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以及画家本人的历程等方面的分析,以寻找画家的创作动机和想要借此表达的个人立场(或政治目的)。之后结合画家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和社会活动,分析画家创作《马拉之死》时的心理活动,完成对画家在时代背景下所扮演角色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明朝的大写意画家徐渭和十九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分别是中、西画坛上两位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墨葡萄》与《向日葵》便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从事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绘画语言以及造型法则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遭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则有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