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味与绘画     
有意味的形式是绘画作品中形而上的部分,它隐藏在绘画的形而下表象之内,属于绘画艺术给予人们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绘画中有意味的形式,是诸多艺术工作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重点。无论再现作品还是表现作品,都由不确定的形式构成意味作用于心灵。  相似文献   

2.
叶敏 《美与时代》2005,(12):95-96
我们常常惊诧于儿童信手涂鸦的作品中出现的犹如绘画大师般的手笔,仿佛天真的孩子和艺术大师之间有着沟通的语言.本文以画家保罗·克利的绘画作品为引导,努力在绘画大师和儿童之间寻找契合,让孩子们从真正的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熏陶气质.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潜意识的外在表现。卡萨特在不同时期绘制的作品,是画家个人情感及心理状态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复杂而剧烈变化的结果。这种心理因素直接反映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作品表现。研究卡萨特的心理变迁可以深度去理解画家对作品选材及技法变化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出心理因素在绘画创作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双全是湖南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30余年,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女书绘画作品。他自1985年起,开始选择独一无二的女书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并借鉴当地民间经板木刻、女红图案等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批独具一格的女书绘画作品。他的女书素材有关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画风特点,及艺术创作规律,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与观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到作品创作中,使传统的绘画作品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传统绘画作为我国典型的视觉艺术形式,不仅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有效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从现实层面来看,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数字化的表现手段介入到传统绘画的创作中能让传统绘画表现出全新的特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以木心的绘画作品为中心,从他作家之外不为人知的画家身份入手,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哲思观点,更全面地分析他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同时从绘画技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他独特的绘画方式,结合当下中国画的笔法,从中获取新意。通过对他画作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木心的艺术观,他"另类"的作品中有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沉淀和国际性的艺术视野,我们从中能找到中国画现代之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潮流是前进的,探索绘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人物还很重,只有更好的掌握绘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尤其是对绘画形式的高度理解与把握,我们的创作源泉才会源源不断,才能探索出更加有意义的形式,绘画作品的意蕴才会上升一个档次,才使得绘画作品,有了文化的气息,有了深度,使得作品的耐看程度提升有了更高的品味,使作品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会那么的媚俗,不只是好看,更多的是内涵,是耐看,所以绘画的内容与形式更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运用超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手法,创作了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作品《创世纪》《最后的审判》,完美地表达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的分析,探讨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民间美术有着独一无二的纯真情感,朴实无华的品质,它以浓郁的泥土芬芳吸引着人们。民间美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创作之中,是创作主题的来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国家的精神灵魂。文章主要从朱训德系列绘画作品出发,并简要分析了其"中国年"系列、"时空"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璐 《美与时代》2016,(10):18-19
绘画流派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中国绘画史上的画派从晋唐、五代、两宋至明清,再至现代,其形成、发展、消失都离不开时代精神文化,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画派的差异较大。但由于画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及观众的审美趣味等原因,使得中西方画派中某些画家或有相同的审美追求,或有类似的创作主张,其作品也或有气质的相似,或有表现手法的一致。  相似文献   

11.
作为杰出的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之一,马格利特擅于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哲学性思考赋予作品以新的意境和高度,同时在绘画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创作风格方面,马格利特擅长通过置换组合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时空重构、图文背离以及设置悬念等形式使绘画作品传递出更为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拓展了绘画创作的思维及视觉空间,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构图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形式,具有指导性与价值意义,文章通过对构图形式与心理特征的梳理与总结,以期更好地运用构图来服务画者与观者,使之有效地把控作品与认知作品。  相似文献   

13.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极具特色,运用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其作品的魅力之处。同时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艺术手法创新的探索者,在各个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道路上,运用独特的变形、几何造型、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当下人们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是一个艺术运动与艺术思潮层出不穷的时代,各种画派顺势而生,把欧洲艺术的发展推向高潮。霍金·索罗亚是19世纪末西班牙的一位著名画家,他在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绘画的光色特征,以阳光与海为主题为观众展示大量充满热度与希望的生命力作,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文章以霍金·索罗亚中期阳光与海为主题的外光绘画作品为例对索罗亚的绘画作品进行解析,并探索索罗亚的绘画风格给予人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吴冠南的绘画作品闲趣自然,清新灵动,自成一派,他是当代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传统、构成、重彩三种类型的作品都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吴冠南将传统的笔墨融入现代艺术思维,形成独特的当代花鸟新面貌,是时代语境下的中国花鸟画较为成功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吴冠中先生绘画作品中色彩语言的特点以及色彩构成。在绘画创作的不同时期,吴冠中先生作品的色彩变化都十分明显,而且,他大胆使用错觉美的色彩构成,应用抽象联想以及具象联想的色彩构成,将西方绘画的抽象观念与形式美理念融进画作之中,用于表现中国画的意境。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色彩应用上摆脱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开辟了色彩应用的崭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造型艺术是一种通过构图、明暗、造型等艺术手段,运用线条、颜色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能在平面空间中表达创作者艺术追求的形式。保拉·莫德松-贝克尔(Paula Modersohn-Becker,1876—1907年)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幅油画和素描作品,但生前只卖出过3幅作品,并且她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为了方便理解,将贝克尔的艺术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艺术风格的萌芽期、转折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并从造型艺术美学的角度对这4个时期的作品进行论述,以更好地明晰贝克尔的绘画作品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末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方面发生了一场革新运动——文艺复兴,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的世界观。绘画在人文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开始变革,并结合科学发展的成就,在绘画作品中运用透视学、解剖学、光学等科学理论,使他们的作品更具当时的时代特色。科学理论的运用支撑着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作品分析,阐述科学进步与绘画的关系,对遵循科学理论进行绘画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20.
绘画作为八大艺术之一,在整个艺术领域以其独有的风格存在着,往往人们对于绘画的水平鉴赏仅仅局限于一副画作的色彩、构图或是线条,而这些都是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符号。符号的选择与使用通常是艺术家作画风格成熟的一种标志,它们赋予了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往往是艺术家个人生活的印记与情感的表达。作为艺术家本身,他们是人类审美产品的精神创造者,具有独立人格的同时,情感也特别丰富,艺术家的人格其实是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观念等的综合表现。情感因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绘画作品当中可以通过作品当中的情感符号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情感。绘画语言的使用方式不同,那么所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风格也是不同的,传递的情感符号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以点、线、面等绘画语言所构成的理想画面更应该是艺术家情感的凝缩和汇聚,每一笔都是他们情感的寄托,艺术家赋予了绘画作品一种人格化的东西,那些零散的情感符号共同组成了艺术家完整的艺术表达,所以文章就针对绘画艺术进行探究,并通过绘画作品中不同的情感符号得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