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化是艺术人类学的当代形态.从学科发展看,民族化的理论取向是艺术人类学摆脱"世界性"的学科进步;从全球化的进程看,民族化是艺术人类学在全球化文化冲突中表现出的时代期待.时代期待的意义要大于学科进步,这样的认识还有益于对反思理论关注点的确定、对经典方法的认知和对学科对象模糊的肯定等当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虽然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研究方法,但是它们一向被学界看做两个十分相近的学科。而在我国,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更是从诞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它们既独立发展又相互关联。本文通过对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试图分析这两个联系极其紧密的学科的发展情况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叶妮·莎维尔(jenny-saville)是英国当代极具创新精神的新锐女性艺术家。她是后现代艺术时期英国绘画新精神思想的女性艺术家代表。叶妮·莎维尔的绘画是关于艺术家自身的本体行为,是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对现代艺术形式主义的挑战和全面构建。通过对叶妮·莎维尔绘画作品的解读,分析其绘画思想的自我行为痕迹以及影响其绘画思想本体行为产生的各种内在因素,对理解后现代艺术和探索后现代艺术人本主义思想对当今油画创作的影响和启示是很有现实意味的。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艺术好似一个独立的个体,突兀地存在于美术历史的长河中。深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对赫斯特艺术作品内在品格进行深入探析,去区分真正代表后现代非绘画艺术作品和被曲解的后现代非绘画艺术作品,从而更客观辩证地去了解、欣赏、研究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5.
DBAE美术教育理论是艺术教育概念上的变革,属于人文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理解力,标志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从现代到后现代的一个过渡。现在DBAE理论定义的四种传统艺术学科——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学对于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依然大有裨益。在视觉文化驱使的时代,美术学科将视觉艺术作为研究艺术创作者和艺术观赏者之间的媒介,通过DBAE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借助视觉艺术,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晚期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将批判目标主要集中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生产问题的论见。在国内哲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相对沉寂的今天,就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的上述挑战作出回应和辩驳,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伟大意义。一、后现代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1976年,美国著名学者萨林斯发表他的大作《文化与实践理性》,该书主题是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进行批判。萨林斯是否后现代理论家可能并无定论,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评却明显受到后现代理论的影响。书中把“…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记录片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类学家广泛地运用到学术研究中。作为科学研究与影视艺术的结合品,大多数人类学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却几乎只注重于学科研究的功能,而忽略了其作为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在当前大众文化全面繁荣的景象中,如何促使人类学纪录片更好发展,如何彰显其作为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艺术是对处于所谓后的语境中而出现的艺术的称呼。当各种后的理论出现之时,处于后环境中的艺术,也表现出不同于现代艺术的特征。当然,如同对现代和后现代的过程我们不能人为地划分开一样,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有时也并不能进行强制性的区分。可以说,它们共同存在于当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与社会环境互相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付强 《美与时代》2008,(1):47-49
艺术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学科间的交叉无疑会拓展研究的视域,丰富分析的角度.文化人类学中进化论的观点,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功能主义的观点和结构主义的观点对艺术的起源,流变和影响等问题的阐释,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是后现代主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建构新的心理学研究模式,被视为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各种矛盾景观。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一般性理解,对后现代美学问题的批判性建构的考察,首先需区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后现代性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其次通过对传统美学中的本质主义与科学主义理论危机的分析,以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现代性的审美救赎意向、差异性方法论原则等大量后现代美学相关问题的理论审视,来关注艺术现实和审美实践;最后再通过否定性的提问方式,进一步拓展美学问题的形上之思的可能性,完成审美的批判与批判的审美的双重建构,也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美学的建构提供一种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正>"整体论"从人类学古典理论中一直因袭至今,是人类学家所必须具备的研究视野。不同的研究传统和理论学派其型构出了各种整体论研究方法,主要有社会整体论、文化整体论、文化相对论等。从人类学理论发展脉络看,各个学派之间并非单纯并立,其间的交互影响与交流更为重要。各个学派之间的理论取向虽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基本上都是沿着古典整体论、现代整体论到后现代整体论的流向发展。人类学整体论也经历着"部分—整体"认识论上二元的转变、方法论上的多样性与交叉性,而整体论作为古典人类学家最初的抱负,仍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后现代艺术与前卫艺术、图像艺术、数字化艺术等新艺术思潮与艺术样式的代表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描述。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等要素 ,考察这些艺术观念、现象对原有艺术理论与形式法则、表现语言的冲击与挑战 ,并阐明从艺术形式、理论等方面进行新课题研究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后现代生态思想,阐述了农业文明时代中国生态思想在宇宙生成论、有机整体论、生命价值论和天人合一论几个层面的基本理论特质。笔者认为中国的生态思想传统虽然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是它的基本观点与后现代生态思想是一致的。中国生态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后现代生态思想中的科学理性的互补,可能确立人类未来的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切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思想内涵与表现形式,对20世纪的后现代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后现代设计似乎是把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变成了现实,引诱我们产生身临其景之感,给人带来一种异度空间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正处在音乐人类学由比较音乐学向音乐人类学的转型阶段,这些转型后的思潮促进梅里亚姆对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使国内外学者充分认识到其重大价值。他的音乐行为理论的中国实践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音乐人类学研究的人类学偏向;(二)"行为"作为音乐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维度;(三)"观念—行为—音声"的文化相对主义解析模式。梅里亚姆音乐行为理论的贡献在我国音乐学界影响深远,其在中国实践的价值远远不止文章中所论及的这些。然而,梅里亚姆音乐行为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对其困局的解局也体现出了其行为理论中国实践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的理论观照,而是渗透到了音乐、文学、电影、建筑、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从而使得中国的艺术形式深深地打上了后现代的烙印。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虽然不能否定后现代的历史意义,但它的发展是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背道而驰的,是不能够对中国文化做出有利引导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人类学具有跨文化研究的学科优势,其理论与方法逐渐在中医研究中得到关注,文化人类学在中医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的研究中理应发挥作用。理顺了法、英、美等西方有影响力的人类学家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内经》研究中,分析了《内经》冠以“黄帝”书名的缘由、“祝由”治病、对重视“脏腑”功能的理解以及对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的解读等相关内容,不仅拓宽了《内经》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社会文化传播、《内经》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以及教学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韦尔默是批判理论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沿续了哈贝马斯理论的交往转向。但是,相对于哈贝马斯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否定立场,韦尔默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自身发展的结果,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内在批判和彻底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不是简单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交织的辩证关系。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韦尔默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辩证法的重建逻辑,探讨韦尔默思想与哈贝马斯思想之间的内在批判,这种内在批判关系可以通过意义和真理、民主与政治关系的重新理解来展开。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一项独立的学科,正如所有的艺术科目一样,渗透着艺术家的创作精神,但是在它的发展中也存在矛盾:创作者与创作内容的矛盾;创作者与社会的矛盾;创作内容与社会的矛盾,另外还有艺术学科间的交叉矛盾;艺术创作本身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证明了艺术并不总是独立存在。《职贡图》展现了中国古代王国外交的繁荣恢弘,也直观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