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自古以来画黄山的画家数不胜数,如明代的丁云鹏,清代的梅清、渐江、石涛,近代的黄宾虹、张大千等等。渐江、梅清、石涛同属于清代文人画家,都师传统师造化而不泥古,都画黄山但表现出来的风格迥然不同。后来的大画家贺天健评价说"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文章就从人称黄山画派三巨子的渐江、梅清、石涛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生平与思想情感入手,比较三人黄山画风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弘仁(渐江和尚)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其山水画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成就.时世的艰难、个性的独特和经历的坎坷,造就了他独特的平面线性艺术风格.弘仁所建立起的这种绘画风格,不仅将新安画派的走势推到极致,同时也反映了弘仁在心境上已经达到了平和沉稳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民族矛盾日益突出,一批正直官吏和爱国人士为忠于明王朝归隐于名川山际之间,这些遗民画家具有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有开拓、创新精神。而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新安画派最为代表,他们重视气节,在政治上不与清王朝合作,有的奋起抗争,有的则遗世孤高,远离世俗之地。他们重视生活感受,亲近自然,容与自然。传承了山水画的精髓,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在艺术上他们利用了传统的形式抒发正式情感,创作了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对后世及其他画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因开创了以"没骨花卉"为特色的"常州画派"而名扬天下.相对于恽寿平"没骨花卉"研究而言,学术界对其山水画的研究却失之偏颇.目前关于恽寿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没骨花卉"、"画学思想"和"山水画"三个方面.前人对恽氏花乌画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恽氏山水画相对于"没骨花卉"和"画学思想"研究来说似乎还有值得挖掘之处.如何给恽寿平山水画一个公允的评价?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的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故写生一向为历代画家所重视.当代山水画写生画派的开创者李可染先生提倡山水画写生要"走进"自然,而不是"走近"自然.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李可染先生所说的"走进"自然,就是要求画家要得山水之神气,传自然之韵致,要具备把握"造化",创造"造化"之境界并将其升华为艺术创造力.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山水画家的创意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意思维素质是山水画写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享有"绘事为当代第一"之美誉。沈周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重视师古,也注重师法造化,这赋予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是笔墨语言,还是图式经营、意境抒发,抑或设色点景,沈周的山水画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分别从朴实苍润的笔法墨韵、不拘一格的构图造型、随类赋彩的设色渲染三个方面,探讨沈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以促进传统中国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画家和画派众多,在继承了宋元画风的基础上,开创新法,对清代的画风有重要的影响。明代绘画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以宋代院体画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为主流。中期,苏州成为江南一带的文化艺术中心,"吴门画派"占有重要地位。后期,花鸟、人物、山水画多方面发展,文人画盛行,松江山水画派影响到了清代。  相似文献   

8.
明末山水画家张宏,师法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并学习宋元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他重视观察,以自然造化为师,其山水画作品中极富对自然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细致的绘画特点。在明代晚期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张宏客观真实地再现自然山水的风貌,在构图、透视和笔墨设色上的创新之处更突显出张宏独特的绘画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为主,于战国之前出现,萌芽于东晋时期,确立于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开始兴盛,并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水墨渲染的文人画,后在宋代和元代得到空前的发展,明代初期的山水画基本上都是对元末山水的延续,后期开始衰落。"明四家"也称为"吴门四家",是在正德时期,以苏州为中心,以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画派。这四家中沈周、文徽明继承了"元四家"的绘画风格,仇英颇擅工笔重彩,唐寅继承了南宋的院体风格,又自己加入了文人的意趣,使之更具柔美之气。  相似文献   

10.
构图是构成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所谓"画也,真道也",构图可以构成艺术语言使画中的意境更好的表达出来,从而使观者产生共鸣。山水画如果不注重构图,画面就会变得非常混乱,不能够表达作者的想法,这幅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以关山月山水画为例,研究岭南画派山水画构图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其山水画的构图位置、构图走势、构图气场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11.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吴门画派"的领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在文氏的山水作品中,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颇具影响的地方艺术派别,吴门画派于明代中叶在江南地区崛起,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他们的艺术上承宋元、下启明清,为日后文人山水画题材的风格取向、画风演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本。云间画家沈宗敬曾经直接指称"文沈唐仇"为明四大家。文章从吴门画派形成的历史成因、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来探索吴门画派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画坛艺术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吴杨 《美与时代》2023,(2):54-57
萧云从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其山水画的风格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重视书法用笔,他师古却不泥古,自成一家。萧云从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画家,尤其是皖南一带画派影响深远,在当地形成了“姑孰画派”。当下,国内对萧云从的研究多关注他的个人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以及他所影响下的“姑孰画派”,并且大多是将传统山水画审美风格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的,而对萧云从绘画中书法用笔的剖析甚少。因此,结合元代文人画“以书入画”的影响,对画家萧云从作品的题跋及他画作中的书法用笔进行阐述,同时结合萧云从影响下的皖南画家的艺术风格论证其在皖南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吴门画派是发端于我国明朝中期的一个著名画派,其地处苏州,延绵数年,艺术成就颇高,影响力深远,至今仍是画界的重点研究对象。首先从吴门画派的历史渊源入手,扼要介绍了吴门画派的诞生地——苏州在明朝中期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吴门四大家的简单情况;然后重点阐述了吴门画派画作的艺术特点,包括诗书画印的统一、平民文人画特征、山水画以园林画为主、人物画以工笔重彩为特色等。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创新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广泛接受,这和传统山水画所提倡的"师造化"一脉相承。然而明清以后乃至近现代的山水画发展仅停留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形成了只重笔墨技巧千篇一律的图式面貌,偏离了山水画的本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打破这种模式,使山水画更好地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笔墨情感,到自然中去,以造化为师,写生已经成为体现时代气息,彰显当代笔墨情感,突破传统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明代山水画家董其昌,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董其昌的山水画和山水画论的症结,就在师古人大大地超过了师造化。他心目中充满古人的笔墨之美,因而他所谓的师造化也就容易流为空谈了。董其昌过分模仿古人,以致也害了清代四王,也误导了明末清初的担当和尚的绘画艺术。文人画精神是董其昌艺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他提出山水画南北二宗说,扬南宗,抑北宗;这种用南北的理论来划分文人画和院体画的观点,是为了标榜门户,不免牵强附会,自相矛盾。但是,从另一方面,董其昌研究山水画中的笔墨和风格的演变则有些独到见解,董其昌所尊崇的先工后淡、绚烂之极、反造疏淡的艺术境界,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山水画     
山水画在明朝发展为空前的鼎盛繁荣。在元代十分盛行的文人画,经过明前期的一段沉寂,以沈周等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于嘉靖年间逐渐兴起。与此同时,职业画家在苏州也活跃起来,老画师周臣不但自己创作丰富,而且还培养了两个著名画家——唐寅和仇英。“沈、文、唐、仇”被称为“吴门四家”,吴门画派称雄画坛长达百年。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画与风景画是代表着中西方各自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重要画科。作为把中国山水画和地形图区分开来的第一人,王微反对"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提出"明神降之"的绘画思想,把人的主观精神引入创作中,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米勒是19世纪最受法国人民爱戴的现实主义画家,受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绘画思想在主张自然主义的同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思。通过比较两人的绘画思想发现他们有异同之处,所以试图由此研究中西方绘画思想存在的相通和差异之处,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贯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9.
陆治是明中晚期吴门画派第二代的重要画家。《练川草堂》是陆治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为其好友朱继甫而作,该作画于1537年,陆治时年42岁,是一件作者意象中的集古山水。文章通过对《练川草堂》艺术特色的研究,分析出陆治早期山水画师法文徵明和倪瓒的撷取方式和艺术特点,以此反映出陆治早期山水画的艺术面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绘画艺术长河中,山水画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而山水画的祖师荆浩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去探讨学习。他的代表作品《匡庐图》,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画面主要以北方高大宏伟的山脉为主线,鲜动而具有创新性地描画出北方山景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北派山水来总结荆浩的绘画艺术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