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澂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他的成就和贡献,国内外学术界早有定评。今值先生九旬诞辰,对他的生平行事和治学精神,就我所知,略作介绍,以飨读者。先生名澂,字秋逸,也作秋一。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一月十日,诞生于江苏省丹阳县。毕业于镇江中学后,考入常  相似文献   

2.
陶弘景     
(456—536) 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炼丹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出身南朝士族,幼好学,十岁读《神仙传》,有养生之志,十五岁作《寻山志》,倾慕隐逸生活。约在二十岁前,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岁左右,拜东阳道士孙  相似文献   

3.
卢政 《中国道教》2008,4(1):55-56
江苏丹阳历史上释道人物很多.佛教中有法融者开创牛头禅宗而名闻天下;道教中有韦景昭、吴法通、汤志道、翟志颖四人先后入主茅山,并跻身上清派宗师之列.此外,北宋时还有一个丹阳籍高道,隐于茅山修炼而闻名遐迩,他就是宋仁宗屡诏不出的明真先生张绍英.  相似文献   

4.
吕氏正则绣产生于吕凤子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是凤先生开创了这种具有艺术性的新型刺绣。纵观百年正则绣的发展,可分为两段来研究。前50年属于学院性质的刺绣教学,后50年改称乱针绣而不再使用正则绣名并持续发扬光大。其最初的目的是为女性独立自主具谋生能力而创。经过吕氏三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正则绣人才。正则绣历经百年传承,在新世纪里绽放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马相伯,名良,原名建常,号华封老人。洗名若瑟,故又号若石。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4月19日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世代天主教家庭。父岩松精通医术,以善士著称乡里。1851年先生就学于上海徐汇公学,19岁在公学任教时,法国领事要聘他为秘书,拒绝不就。1862年入耶稣会初学院,1870年晋铎。曾在宣城、南京、徐州等地传教。1873年出任徐汇公学校长。因遭外国传教士猜忌,于1876年退出耶稣会,到山东藩司余紫垣处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当代著名佛学家吕澄先生,于1989年7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吕澄,字秋逸,又作秋一,1896年生于江苏省丹阳县。曾就学于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后因购书得晤欧阳渐先生,不久,入欧  相似文献   

7.
吕澂 《世界哲学》2007,(3):77-79,86
佛学家吕澂先生在1959年秋写过一份材料,其中谈到自己的经历,如何投身于佛学研究和涉足美学研究以及所参与的内学院发展历程中的主要事件和过程,叙述详细平实,史料价值较高。由于有关吕澂先生生平的详细资料已发表的较少,尤其是他自己写的材料,相信此篇材料会对研究近代佛学发展问题和吕澂著作的学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一陶弘景(456—536),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通明,卒谥"贞白先生"。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早年服膺儒学,热中仕进。初为齐诸王侍读。他"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无比’"。~1本来"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谁知年届36岁"方作奉朝请",理想落空,寻思"不如早去,无自劳辱"~2。遂于齐永明十年(492)37岁时辞官,归隐于句容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潜心炼丹习道,直至仙逝。  相似文献   

9.
包兆会 《天风》2014,(1):42-43
马相伯:神父、教育家、爱国人士(1840.4.17-1939.11.4)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在中国近代,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出访过日本、朝鲜和欧美各国,懂七门外语,创办大学,梁启超、蔡元培等跟从过他学拉丁语,于右任是他的学生,同时他又是一位获得神学博士并做过一段时期天主教司铎的信仰追求  相似文献   

10.
妙善老和尚,江苏如臬人,24岁从寂宽法师于丹阳地藏寺出家为僧,1944年至普陀山诸寺院讲经说法,1944及1948年,老和尚两度于普陀山洪筏禅院茅蓬及妙峰庵闭关,发心真切,悟入亦深,因此他以后利生之心非常笃实。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刻不停在为弘教尽力。  相似文献   

11.
葛洪     
(283—343或363) 东晋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方士葛玄侄孙。出生江南豪族,十三岁丧父,家道中落,十六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从西晋方士郑隐学道。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顾秘任洪为将兵都尉;因破石冰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著名佛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五台山研究会特聘顾问吕澂先生,因病于1989年7月8日5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社上海十月廿七日电著名爱国老人马相伯的迁墓仪式,今天下午在宋庆龄陵园隆重举行。上海各界人士李国豪、张承宗、赵祖康、刘靖基、张家树等参加了仪式。马相伯初名建常,后名良,晚号华封老人,原籍江苏丹阳,1840年生。1903年,创建震旦学院。于右任、邵力子、马君武等都是该院的学生。1905年,马相伯先生与严复、熊师复、袁观澜等另办复旦公学,任校长,逐步奠定复旦大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佛学研究断想胡晓光一当代著名佛学研究专家吕先生认为,中国佛学与印度佛学有本质性区别,而其区别的基本点,就是在于印度佛学主张“性寂”,而中国佛学则主张“性觉”。吕先生所指的中国佛学是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这三大宗都有严密的哲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化佛学...  相似文献   

15.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微)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七十八岁。据当代著名佛学专家吕澂先生说,德清是四大高僧中“尤为出色”者。他十九岁时,即往金陵栖霞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岁以后,开始行脚  相似文献   

16.
5月26日,江苏镇江市道教协会第四次代表会议召开。来自丹阳、句容、丹徒、润州区的道教代表以及特约代表33人参加了会议。江苏省宗教事务局、镇江市政府、市委统战部、市宗教  相似文献   

17.
茅山位于江苏东南,地跨句容、丹徒、丹阳、金坛、溧水五县,是江南重镇南京的东南屏障。“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入中国。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  相似文献   

18.
怀念恩师吕澂先生高振农编者按吕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佛学家,也是我刊特聘顾问。他老先生离开我们快要九周年了,但他那音容笑貌、为人处事,还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那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忠贞不谕的爱国思想和对佛教学术事业的奉献精神,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激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潋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都是以前从未正式刊行过的.  相似文献   

20.
姚彬彬 《法音》2009,(3):22-27
根据近年所发现的一份吕澂先生写于1959年的自述材料,其中吕先生自谓其"本无宗教信仰",整理者高山杉指出,吕先生在另一份涉及政治的自述中,也再次表明了此点[1]。读过吕先生佛学著作的人,应都会对这种说法提出疑问,因为,他的佛学写作一向具有强烈的宗教情怀。比如,吕先生曾在与熊十力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