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存仁 《心理学报》1989,22(2):20-30
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主要是根据Bayley量表结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本量表是评价0—3岁儿童智能发育的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和分析儿童的早期发展。因而它是优生优育和早期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它既可以为儿童工作者,尤其是儿科、儿保工作者,儿童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的托幼保教工作人员在对儿童进行诊断、治疗和教育时作为依据,也可以用作研究工作者在研究影响儿童发育的因素(例如: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的一个诊断工具,提供比较确切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李忠忱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77-83
本文是通过教育心理实验,探讨1—2岁儿童在早期教育条件下,认识颜色的潜在能力和心理依据;探讨儿童早期认识颜色在其心理发展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色觉的良好发展是认识颜色的前提,第二信号系统初始形成、理解颜色名称的概括性是认识颜色的第一步;而把颜色特征与其相匹配的名称准确、巩固地联系起来则是认识颜色的关键。在特定的早期教育中,儿童在13个月时能认识各种基本色和黑白色,24个月时能认识16种颜色,儿童早期认识了颜色,提高了感知水平;促进了视觉表象的发展;因而加速了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cortex axis)是人体应对压力的重要神经内分泌系统, 其终产物皮质醇常作为测量压力的生物学指标。目前的研究多通过皮质醇日常节律表示静息状态下HPA轴的活动, 而日常节律因其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儿童生理健康评估的最佳指标。儿童期迅速发育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儿童的行为相互作用, 并受到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皮质醇日常节律与儿童问题行为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 未来研究应讨论逆境条件下影响儿童成长的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并探索环境对儿童行为影响可能存在的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0-6岁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早期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两类群体认为儿童在0-6岁期问最需要关注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0-3岁、4-6岁)需要关注的素质与早期教育方式因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3)青年人与中年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教师与家长在多个项目的评定上呈现出差异.研究的结果对早期教育的导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美术馆是人们和艺术文化沟通的重要场所,作为社会文化的教育机构,它对我国国民艺术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美术教育的灵魂。湖北美术馆通过作品展览,举办讲座以及开设儿童艺术教育板块等活动,发挥了美术教育的功能。其举办的"再偶像中的原形·岳敏君"展览在提高学生洞察力、培养好奇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教育资源,使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教育相辅相成,发挥学生主体性,改变单一性的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6.
初生至三十六个月儿童智能发展的追踪研究(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用追踪法、根据智能预测表对29名儿童从初生至三十六个月进行智能测查,并向家长作全面了解,得出:(1)初生至三十六个月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2)影响智能发展的因素。 作者并对发展类型、完成认知作业的思维活动水平、个性对发展的影响及早期智能的主要指标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福娟  江琴娣 《心理科学》2003,26(6):1119-1120
1 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治疗和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在普通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 ,而且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尤其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中更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1.1 为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目前 ,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前特殊儿童中不少为中、重度残疾孩子 ,由于受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 ,使其在身体、智力、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缺陷 ,特别是语言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很难与教师及其他儿童进行沟通 ,教…  相似文献   

8.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资源分配决策受到群体身份、群体地位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在群体因素与公平分配之间, 儿童或坚持公平正义, 或偏向群体利益。这三种群体因素对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均造成了影响; 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决策。未来研究应对群体因素多加关注, 通过操控分配情境中的群体信息, 尝试探讨三种群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群体情境下影响分配公平性的个体因素也是需要未来研究逐一验证和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早期教育与培养人才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是近二十年来国内十分关注的问题。孔子说“少而不学,长无能也”。我国古代有着家庭早期教育的优良传统,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已成为家庭传统的早期教育的佳话。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怀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的素质问题时指出:“要从娃娃抓起。”万里同志最近在《学前教育》发表文章,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0.
美术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是教育,而美术馆的建筑及空间结构也是美术教育的内容。在1964年,科林·罗与罗伯特·斯拉茨基提出透明性理论,其中空间透明性更具有的特征是物理透明和现象透明,即物理穿透和多种空间位置能够相互融合且空间具有变化性。文章将空间透明性与美术馆教育相结合,在近现代建筑里体现空间融合与多变的特性以达到对我国美术馆教育的启示。文章主要探究了美术馆中空间透明现象的运用,对比国内外美术馆运用空间透明性对展览布局和对学习者个性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多种空间融合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有哪些重要的意义。美术馆应该融合多种空间功能,创造出具有整体视觉艺术展览形式,增加学习者与建筑空间的互动,学习者在观展的同时应该充分探究美术馆的各种资源并加以运用,从而使美术馆教育不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茅于燕   《心理科学进展》1986,4(3):66-74
早期教育主要指儿童在3—5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就对他进行认识能力的教育。其理论基础就是:生命早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能力如在早期得不到机会发挥,就会枯死,日本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是早期教育的支持者,他曾说:“人的命运几乎取决于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孩子达到入学年龄,上学的时候,他的命运大体上已经决定了,所以,学龄前的环境和教育不佳的孩子,教师花费多大力气也难以收到多大的效果”。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有待实践的检验,不过,他在1971年提出的看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Brown和Bigler提出了儿童歧视知觉模型,分析了歧视知觉的三个影响因素:认知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每个因素都包含了多个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子因素。该模型展示了这些因素影响儿童歧视知觉的机制。完善该模型需要探讨其与信息加工理论、发展群际理论、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的兼容性。歧视知觉的类型需要进一步细化,因此在综合主观群体动力学模型和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歧视知觉的分类方案。未来研究还要进一步探讨情绪、文化以及年龄因素对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并探讨该模型对歧视干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特殊儿童及其心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永馨 《心理学报》1981,14(4):28-34
本文讨论了对特殊儿童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对盲、聋、智力落后儿童的主次缺陷和它们对认识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中缺陷补偿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儿童的成长环境与未来的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住宅景观活动空间的好坏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如今住宅景观的儿童活动空间设施普遍比较单一、陈旧、缺乏新意,活动场地面积也比较窄,导致多数儿童的活动内容与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天性无法完全的释放。文章主要通过一些设计案例和实地调研,来分析住宅景观活动空间对儿童行为与心理活动的影响和重要性,总结出一些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住宅景观活动空间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儿童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由儿童及其周围与之有接触的人们(支持者),以及儿童和这些支持者之间的交往活动所构成的系统。国外从70年代末开始对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进行专门的研究,已从某些角度揭示了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年龄发展特征,以及部分影响因素。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研究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对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儿童并有效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有必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浅析小学儿童孤独感的因素及辅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感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是影响小学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同伴关系、教养方式、自我意识、人格和社会行为等几个方面,讨论影响儿童孤独感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一些减少儿童孤独感的建议,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美术馆定位决定其各项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向。展览作为美术馆最核心也是服务社会最直接的职能,其策划也应紧随美术馆定位来确定。太原美术馆作为山西省会城市美术馆,立足地区美术馆定位,以挖掘和弘扬山西本土文化,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发展方向。以太原美术馆筹建的力群版画艺术馆为例,从探索版画艺术亮点,确定力群版画艺术馆品牌,深挖艺术馆主题文化内涵,到配合相关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几个阶段,还原力群版画艺术馆的筹备、立项、实施等过程,提供地区美术馆主题性叙事展览策划个案,并希望以此推动城市美术馆建设,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宣传早期教育的作用,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重大的社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早期教育的宣传中要十分重视它的科学性、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但是,就目前关于早期教育的宣传中,我们发现存在着某些片面性,本文试图针对早期教育宣传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诸如:大脑潜力,智力发展速率、关键期,智力测验和教育内容等方面,谈谈一些看法,以期与同志们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三~六年级小学生数学能力及认知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三~六年级昆明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汉族与傣族儿童所作的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发展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昆明三、四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掌握维度间的双重协调,准确地完成直观加减乘除运算.从五年级开始,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出现了显着变化,儿童运用抽象推理进行维度间精致协调,开始向形式运算转化.其发展的过程是从量的增长逐步地过渡到质的变化.西双版纳地区的两种不同民族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但与昆明同年级儿童相比,都低于昆明儿童.低年级差异尤其明显,高年级差异趋于缩小.说明早期教育对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积极干预是指父母在孩子使用媒介前后或者使用过程中, 通过解释和讨论等互动形式对媒介内容、使用方式等提供指导。随着电子媒介在家庭中的普及, 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行为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父母对媒介使用进行积极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例如提高儿童对媒介内容的批判能力, 有效减少暴力内容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等。影响积极干预行为的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家庭因素和儿童个体因素。未来研究可从完善测量方法, 探究父母干预行为与儿童青少年媒介使用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 建构影响因素模型, 提高积极干预的有效性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