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艺华 《美与时代》2006,(12):42-43
追求意境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特征.意境是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现实为描绘对象,蕴涵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理想、意趣等,是来源于艺术作品而又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要素.工笔花鸟画的意境表现在意在笔先、形神兼备、具有诗意化等方面.同时,意境在具体的工笔花鸟画作中是可以具体感知的.  相似文献   

2.
张闻 《美与时代》2014,(6):74-74
花鸟作为中国画传统绘画中的表现题材,不仅是因为它的赏心悦目,而且因为在文化精神层面上有了其自己的寓意。“尽物趣之天然,花鸟相关照”的巧妙构思,在传统经典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中比比皆是,它们所表现的几乎都是自然界中花草禽鸟安然闲适的一种生存状态。其最大的特征便是最大可能地展现出自然界中鸟语花香给予人类的一种恩赐和审美享受,他们将花鸟的钟灵毓秀描绘于绢素,赋予花鸟以完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传统工笔花鸟的色彩观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当代工笔花鸟画则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科学色彩观以及中国写意绘画,将当代工笔画色彩观拉向新维度。文章主要以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为基础,对当代色彩的赋色法则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情到深处"是我研读崔白的代表作品《寒雀图》时得到的最深的感受。该画无论是在写生与构图、笔墨表达或是意境创造中都充分融入了崔白从自然中所获得的强烈的情感体验。画家擅长描绘那些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相互联系的花与鸟在运动中的姿态,诠释着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将对生活、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天真生动的花鸟情趣通过精湛的写生功底以爽快自由的笔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动推理架构的预测心智理论可描绘个人与媒介的动态耦合,揭示互联网革命的终局——“元宇宙”——在认知意义上的本质:接地的、具身的、内容愈发丰富的信息传播媒介终将成为互联网用户数字生活的认知龛位乃至生态龛位,个人与媒介终将在互动中实现有别于传统形态的意义建构: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这种变化只是个人与媒介围绕主动推理的主导地位展开往复争夺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工笔花鸟画艺术创作的不断创新,工笔花鸟画色彩语言不断变化,色彩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特征。色彩教学是高校工笔花鸟画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工笔花鸟画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工笔花鸟画人才培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对高校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工笔近年来逐渐被接受,受到许多青年人的追捧,作为一股新势力,在中国画中以一种继承并创新的态度快速发展。新工笔中表现对象的选择也在之前单一的花鸟、山水、人物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例如女性题材中的高跟鞋、香水、扇子等,还有反映社会题材的血液、带有伤害性工具等元素。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变传统的客观临摹为现代的主观描绘,并且不仅仅追求审美需求,还赋予画面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审美意识和个人修养也得以提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笔花鸟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为当代画家带来了挑战,画家需要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立足当代人的思想意识进行创新。平面构成理念的介入使当代一些工笔花鸟画家有了新的灵感,他们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元素以及对比构成、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密集构成等形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拓展了创作空间。画家在抒发自己感性情感的同时运用平面构成的理性方法创新工笔花鸟画作品形式,创作出既有传统工笔花鸟画韵味又有时代感且能满足当代人审美需求的高水准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经历了唐宋的辉煌之后便逐渐跌入低谷,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味沿袭传统而没有创新。很长一段时间,画家们处在了"从画到画"的状态,很难把握物象鲜活、生动的视觉感受,从而脱离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20世纪以后中国绘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画家们逐渐深入生活,书写生活。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也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宽松、活跃的文化环境,也为工笔花鸟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花鸟画坛出现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象。对苏百钧先生工笔花鸟画的题材、构图、色彩运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及美学思想,以此达到促进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丽 《美与时代》2008,(5):133-134
白描花鸟写生是美术师范院校传统绘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绘画,掌握白描写生要领,提高用线造型能力,为今后美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是白描花鸟写生课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王旸 《美与时代》2023,(4):54-56
新工笔花鸟画是一种新的绘画现象,最先活跃于南京。新工笔花鸟画以传统工笔花鸟画为基础,又融入当代思维,并且在跟随时代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新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领域的热度居高不下,不但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也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笔墨当随时代”。其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点就在于画面中独特的空间构成与色彩,不再以常规空间中的物体出现,而是以传统表现手法为基础,在空间构成上不断进行突破,如多元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空间的解构重组,隐晦地表达出画家思想。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工笔花鸟画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极为璀璨的明珠。“新”工笔花鸟画画家在保留传统花鸟画特色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力。阐述“新”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概况,分析“新”工笔花鸟画的审美理念,探讨“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特点,并结合部分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画家的作品,深入研究“新”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技法,及其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够促进当代“新”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工笔花鸟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工笔花鸟教学要立足中国文化,认识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抓住造型,重视工笔花鸟画的临摹和写生;注重诗文书法金石的辅助,向创作迈进。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发展会受到哲学、经济、文人思想的影响。分析"崔吴变法"的历史成因,人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艺术,不仅受到了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文人在物质追求满足后转向野情野趣的精神需求。面对当今工笔花鸟画的异化现状,艺术家需要借鉴传统工笔画的文化内涵,色彩技法,形式组合以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建立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清河鱼 《思维与智慧》2010,(9):F0004-F0004
红棕色的卷发、玫瑰般的面颊、强健的体态是画家作品中描绘女性的主要特点,质感描绘逼真的大理石则是他画中的另一个特征。画家以饱含情韵的笔触描绘了梦幻般的古罗马的妇女生活瞬间,严格地遵循学院派的古典画法,刻意追求画面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16.
陈淳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名家,他擅长用长卷形式作花鸟画,以诗、书、画结合的方式漫兴墨戏,既拓展了花鸟画画面的表现形式,使画家的笔情墨趣得以集中体现,又为文人借花鸟抒发个人的情感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易元吉是北宋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花鸟画家,对北宋宫廷花鸟绘画风格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绘画技法上秉承花鸟绘画中的写生传统,吸取前人传统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易元吉在"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两大画派中寻找到平衡点,用笔墨创作出生动、野逸的绘画作品,扭转了北宋初期宫廷画院以黄筌父子绘画风格为主导的守旧之风,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图来自生活,生活能丰富构图.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在形容一个人特别美时,说像画上画的.也有人在评论一幅画中花鸟的形象生动时,说像真花真鸟.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前一种说法是说画面中的人比生活中的人美,后一种说法是画面中花鸟的美又像真花真鸟.  相似文献   

19.
木雕花板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装饰纹样种类众多,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传统吉祥纹样。常见的纹样有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传说故事、喜庆吉祥、博古器物等。其中,鹤纹是花鸟纹样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鹤在人们心中是善良吉祥的鸟类,相对于其他的鸟类,鹤以其独特的形象、秀雅的姿态、超脱的气质受到了众多文人巧匠的瞩目。鹤纹以有形的符号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这种传统文化意识,几千年来代代相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画自古以来就是以写意花鸟为主要创作元素。写意花鸟的笔墨情趣也是国画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了解写意花鸟的起源、发展,了解国画创作的渊源。通过对国画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对写意花鸟的笔墨特点、关系和情趣进行分析和概括。最后,文章将总结我国写意花鸟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国画的爱好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希望文章的内容可以带给他们一定的启发,帮助其国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