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婚姻道德生活是通过婚姻选择、婚姻缔结和婚姻解除来呈现的。清代婚姻选择受着政治禁忌、尊卑禁忌、乱伦禁忌等的限制。这些限制反映了清代人在婚姻选择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动因。就大体趋势而言,道德在清代婚姻缔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式微,而财物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这种婚姻重财之风,使正常的婚姻缔结方式发生了异化,导致了收继婚、买卖婚、劳役婚、兄弟合娶、童养媳婚、抢婚等不正常婚姻的出现。夫妻离婚的权力由夫妻双方、双方父母、家族乃至清朝政府共同掌握,它意味着离婚是一个符合清代正义观的社会事件,离婚过程中的财产处理是一个道德问题,是一个谁应该承担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清代家庭的同居共财的生活状态,决定了清代人的基本家庭道德观念和根本的道德选择就是以家庭利益和家庭和谐为目的。在清代人看来,家庭利益的保证就是重视忠孝,家庭和谐的前提就是处理好亲子关系、夫妇关系和长幼关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兄友弟恭、长幼互爱的道德原则并未被清代人所严格地遵循,清代家庭道德生活出现了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变化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学术界较少涉猎的《庄林续道藏》为基本素材,通过对其所收道书的研读,钩沉出许多有价值的闽台道教交通史料,并对清代闽台道教文化的交流提出了新见解。指出,清代是道教经典大量传入台湾的主要时期,福建是清代大陆与台湾道教交流的主要门户。从《庄林续道藏》所收道书的经卷的内容、刻刊人或助印人身份以及斋醮文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清代大陆道教正一派三山符箓(龙虎宗、阁皂宗、茅山宗)及清微派、神霄派和净明、闾山派(三奶派)都相续移入台湾,而这些道派的许多经卷是直接从福建传播到台湾的。  相似文献   

4.
那次,我在泰国遇到了一种在我看来荒谬至极的场景。泰国盛产大象。我本以为饲养这种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一定是和狮子、老虎等猛兽一样吧,关在巨大而坚固的铁笼里。但是现实却把我的想象击得粉碎。随处可见养象人只用一截短小的橛子、一根细细的链子,竟然就把这宠然大物拴住了,甚至于换个地方,牵起来大象便会乖乖地跟着就走。怪哉!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宋代以来,易学画图成风,并且影响深远,至今不衰。关于这些图的渊源、意义和价值,历来争论不休。清代人重考据,揭露了不少真象,然而也有错误。近代相信清朝人的考证结论,同时也接受了他们的一些错误。本文仅证、辩一下太极图的渊源。二、太极图有三种  相似文献   

6.
王涛 《美与时代》2023,(7):75-77
油画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后,到清代康、雍、乾时期,在宫廷中开始出现一定数量的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很少像西方油画那样画在木板或者布面上,更多的是画在高丽纸上。纸上油画在西方很少见,但在清代宫廷却出现大量用高丽纸做底材的油画作品。基于此,探讨清代宫廷油画画在高丽纸上,以及清代宫廷很少使用纪实绘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徐晓鸿 《天风》2012,(6):52-54
五、清代文人眼中的其他西洋风物清代中晚期,越来越多的西洋物品进入中国,西方人的习俗也渐为中国人了解,描写西洋风物的诗歌日益增多,本文仅以文化交流的角度补充一些较为客观描绘西洋风物的诗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朝鲜文人笔下的北京白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朝鲜经常派使团到中国北京,使团中的官员或随行人员多是著名文人,他们在来京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时,还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他们或与中国文人、学者切磋学问、唱和诗文,或采买图书、字画,或观光游览,回国后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整理,或供政府参考,或供文人品赏.笔者查阅<韩国文集丛刊>及<燕行录>时发现,从清代中期以后,朝鲜文人在逗留北京期间,重点游览了紫禁城、雍和宫、东岳庙、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琉璃厂等这些重要的人文景观,并且均留有诗文.有没到过中国或没参观过这些景观的朝鲜文人也根据中国史料或本国人的诗文对这些景观有所记述.对于白云观这一全真道教圣地,在朝鲜文人的文集中也有少量的记述,这些记述对于研究清代中、后期白云观的结构、布局、陈设、功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农生于清代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又号司农、稽留山民、昔耶居士等,有"扬州八怪"之首的美誉。金农有诗名,善画工书,尤"漆书"自创一格,为清代书法名家,亦是清代碑学运动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弟子规》初名《训蒙文》。是根据宋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而成的。《训蒙文》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山西新绛人,出身于富家豪门,是清代的“国学”生员。他将《童蒙须知》改编为《训蒙文》。以后,清代儒生山西平阳人贾存仁(字木斋)又对《训蒙文》进行修订,始改名《弟子规》。《弟子规》编成后,因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甚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围绕《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一书,王国良、黄燕强、胡栋材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该书的主题与学术创新之处,同时也指出了该书的不足与可以继续深化之处。就该书的创新之处,大家都注意到了"道论"之说与"人文实证主义"的新观点,并一致肯定该书的这些说法,既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又推进了清代学术与  相似文献   

12.
正秋水,通常比喻女人的眼睛,清澈明亮。想起秋水,很自然地,想起一副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是清代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自题联。"秋水文章不染尘",说的是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人无俗骨,则一言一行全无俗气,写诗、作文也一样,超逸出尘。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不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设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可在清代,设计师除了追求审美层面,还更多地考虑到了社会功能。不仅如此,不同的时代所展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的风格。清代宫廷后妃头饰的设计总体上是以材质服务于典制,工艺、材质服务于题材,其繁复堆砌的工艺常为艺术研究者诟病,但实际上在这些头饰中隐含着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甘露 《佛教文化》2009,(4):30-31
凡佛教圣地,必有高僧大德,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亦不例外。据有关志书记载,九华山自唐迄于民国,高僧大德、耆宿总百余辈,其中唐代12人、五代1人、宋代7人、明代48人、清代41人,民国3人。这批人中之佼佼者又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梳理了清朝入关之前的宗教格局与宗教政策,认为清初二帝的宗教策略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坚守萨满教的主体地位,二是兼容并包其他宗教,三是仿效明代制度,建立了僧道官制度、度牒制度等。这些都奠定了清代入关之后宗教政策的雏形,也奠定了有清一代三教并举政策的基础。这种宗教政策对于满族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清代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簠,清代书法家,擅长隶书。少时即矢志攻研隶书,研习汉碑三十多年,在对汉隶寻本求源的创作实践中取得成功,成为清初最早的隶书大家,开创了清代隶书新书风,被誉为"清代隶书第一人"。主要分析研究郑簠隶书艺术特色,一是取法汉隶,高古浑穆特征;二是行草笔法入隶,显灵动之趣特征;三是端庄稳健中显奇气特征。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国穆斯林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清一代,未作系统的按民族和宗教类别进行的人口调查,但仅就目前所见的人口资料而言,中国穆斯林总人口在清代呈波动形增长趋势,作为中国穆斯林重要成员的回族在清代的分布区域则几乎遍及全国。一、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人口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哈密取得压倒性优势,新疆的维吾尔人,至此全部皈依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当时作为联结和壮大民族群体的社会纽带,对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口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一)清代新疆人口基本情况在古代前期,新疆人口发展十分缓慢,从公元2年到乾隆24年(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的近1800年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增长。乾、…  相似文献   

18.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清代雕塑颓败不堪,不值一提,对清代雕塑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当时的意识形态、审美认知、生命意识等深层次去研究,就会重新认识到清代雕塑的历史地位。我们发现清代雕塑是由宗教、皇权走向世俗、民间的重要时期;清代宫廷小型工艺品雕塑制作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清代民间雕塑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9.
受到明朝末代画家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朝的绘画界以文人画为主。并且清代前期的山水画,受到了董其昌理论跟实践的影响。无论是在画面风格上还是构图上都很相似。在风格上,崇尚古人。在运用笔墨上非常有韵味。因此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首的清代画坛。他们引领整个清代画风。最为重要的是"四王"在当时的山水画地位很高。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综述了四王生平及成就,四王山水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四王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沈德潜作为清代格调诗学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和诗学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沈氏诗学理论与实践却存在较大偏差.其论诗之法与自身创作实践的落差,选诗理念与诗歌选本之间的异步,颇值得注意.对于这些偏差的探讨,是全面理解沈氏诗学及其地位,进而分析其与清代诗学流派离合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