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有着悠久的竹编文化,现如今的竹编文化仍然深受传统文化特质的影响。传统竹编工艺的特征体现在材料、工艺流程、工艺技法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在经济、生态、历史价值,制作、功能和审美,屏风制作以及产品定位和使用领域等方面对竹编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瓷胎竹编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程序较为复杂,基本包括从起底、翻底、翻顶、锁口等工艺流程,必须是有经验艺人做到眼、手、心合一,每一个工艺品在老艺人的手下严丝合缝、毫无差错。竹丝接头圆润、和谐,绞丝、叠丝等手法错误基本不存在,经蔑纬丝流畅、连贯、结构紧凑。竹编在编制与纹饰的构成美感,在美学与工艺美术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瓷胎竹编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在文艺市场中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逐渐增大,市场潜力和"非遗"价值都亟待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编织纹样与现代审美需求结合的竹编用品是笔者在竹编装饰造型上的设计理念,在竹编工艺中,竹材呈现为竹丝、篾片的形式,通过竹丝、篾片的穿插编织来塑造产品形态,其中竹篾的宽窄薄厚变化、编织手法的变化多端都会带来产品形式上的不同,因此,在竹编产品中,竹材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也正是这些不同的呈现方式带来了竹编产品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4.
夹江年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推动夹江年画的发展,深入挖掘其文化涵,提取文化元素,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和开发文化衍生产品,从而促进夹江年画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竹编作为江南地区优秀的民间手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江南的地域文化酝酿了江南特色的传统竹编,旧时竹编器具和江南地区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处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环境的巨变,传统的竹编器具离我们渐行渐远,其境况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6.
戴莹 《美与时代》2013,(8):43-45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主要是以实用性的、大批量的生产为主,然而,也不乏精美的竹编产品。以其本身天然的色泽、染色后精美的纹样、工艺处理后丰富的颜色,给人们带来视觉美与触觉美,既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又为现代人文生活增添了趣味。  相似文献   

7.
巍山彩编工艺是云南大理巍山地区的典型地方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呈现了丰富的地方文化与艺术特色。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巍山彩编工艺依旧保持原生态的设计与生产销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在对其发展现状以及艺术特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断变化的市场与社会文化环境,多方助力,融入新的元素和方式,才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湖南民间版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鲜明的地域文化与艺术特征使其具有深厚的课程开发价值。地方高校肩负着传承、发展与开发本地文化的重任,探索传统民间版画文化与艺术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既是弘扬与传承优秀民间美术,更是促进地方高校美术教育特色发展,呈现其立足于本土,服务于地方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编结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出现。现有的民间编结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主要种类,按照原料分为竹编、藤编、草编、棕编、柳编、麻编六大类,用于日常生活、衣饰、家具、观赏等方面。东北地区民间编结从原料上分为柳编、草编、麻编三类,集实用与观赏为一体,并体现出自然、清新、简练、纯朴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湖北荆州地区民间特色楚式髹漆工艺所面临的生存和传承困境,对楚式髹漆工艺的程序、特性、现状、漆器特征、价值与传承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将楚式髹漆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结合的传承创新方法,通过指导毕业设计课题案例的实践验证,拓展了楚式髹漆工艺的应用领域。运用数字化建模实现数据应用与共享,并将现代先进加工技术与传统髹漆工艺制作结合,以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视角,融合传统文化设计语意,来传播该技艺价值,实现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1.
艾德莱斯作为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织物,一直流传至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西部开发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艾德莱斯这一传统艺术的消亡也随之加快。研究艾德莱斯的艺术特征,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为新疆民族艺术传承寻找新的设计方向,提高其艺术价值,是当代设计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传承与发展,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岭南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其不仅造园艺术精湛,而且文化内涵深厚,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研究,其目的是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认识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相互作用,实现传统岭南园林造园艺术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共同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编筐、编篓,家家都有,作为传统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柳编工艺,目前在连云港市塔山镇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柳编工艺有其特定的场所,柳编工艺中原材料的选取与制作有着特殊要求,柳编工具的种类也有很多,比如划子、篹刀。而传统柳编制品——笸箩、簸箕、兜圆更是有着深刻的民俗意义。传统柳编工艺是一种传统的成熟的民间技艺,它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当下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游热"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购置纪念品的品牌意识和文化内涵薄弱。针对这一现象,以陕西瓦当为研究对象,以瓦当的装饰艺术性以及其对当代装饰艺术所产生的价值为研究重点,分析汉瓦当的装饰艺术性对当代装饰艺术可能潜在的借鉴价值,提出旅游衍生品设计与瓦当纹饰结合的合理性、规范性、传承性,注重怎样将瓦当的文化传承最终体现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通过地域文化的分析,从而探寻汉瓦当对地域旅游衍生品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大众艺术,是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智慧结晶。民间艺术品类丰富,直观且富有艺术表现力,是朴素鲜活的艺术素材,非常易于被学生接受。将经典民间艺术与当代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相结合,凸显其时代价值,让学生们在民间艺术的殿堂里遨游畅想,既能够实现民间艺术的有力传承,也能彻底激活美术色彩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品市场也逐渐兴盛,黑龙江麦秸艺术这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以其环保性、手工艺性、永久保存性和自然朴素的艺术表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黑龙江麦秸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枝独秀,是黑龙江独具特色地方艺术中的代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理清黑龙江麦秸艺术目前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于探析黑龙江麦秸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传承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重要的是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不仅要对其核心文化价值进行继承,还要在形式、工艺、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徐州香包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徐州马庄香包在工艺发展方面积累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香包工艺产品产业化,打造品牌;传承方式机动灵活;传承文化内涵,适应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拓展营销途径;发展香包文化旅游产业。这些成功经验为其他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各行各业都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模式,从而展现出新业态。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保护、传承与发展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和娱乐方式,切实将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永续传承,是侯马皮影保护传承中的新的课题。从构建"互联网+"的数据库、教育、文创产品、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及营销五个方面,能够更好地探讨"互联网+"视野下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法律法规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的价值,即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和科学的。在庐剧艺术中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价值,鲜活的历史发展的记忆和特定的民族精神的折射;二是文化价值: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化石,不断碰撞的文化原生态;三是艺术审美价值,艺术资源的核心地带,审美创造的不竭之源;四是科技价值,文化保护与经济开发良性互动,传承发展与科学利用相得益彰。庐剧艺术浸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和科学等多元价值和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20.
核雕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并且在一代代工匠艺人的传承之下,日益繁荣。现如今,核雕艺术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经过了巧妙的融合,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能工巧匠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核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含义深远,对于这项代表性的中国工艺,当代人唯有传承和创新,才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