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水画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创新的重要途径,已经被广泛接受,这和传统山水画所提倡的"师造化"一脉相承。然而明清以后乃至近现代的山水画发展仅停留在一种固定的模式上,形成了只重笔墨技巧千篇一律的图式面貌,偏离了山水画的本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了打破这种模式,使山水画更好地体现当代人的审美诉求与笔墨情感,到自然中去,以造化为师,写生已经成为体现时代气息,彰显当代笔墨情感,突破传统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杨泉煜 《美与时代》2023,(7):123-125
中国山水画与书法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艺术风貌。通过分析书法技法在山水画中的应用,可以发现书法技法不仅在山水画构图、线条和墨色运用上产生影响,还在山水画情感表达与艺术意境的营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简要概述书法技法与中国山水画,从线条的运用、墨色的表现、字体的选用、笔画的变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山水画笔墨中书法技法的体现,并从山水画崇尚书法之美、丰富山水画表现形式、传达山水画情感与意境等方面重点分析书法技法对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然观作为古代中国美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天人合一"的向往。中国山水画从诞生至发展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从地域特征视角研究山水画写生,梳理地域特征与山水画的历史脉络,论证地域特征对学习山水画写生的作用,有助于山水画的历史研究和探究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通过对桂北山区和村寨实地调研与山水画写生,对桂北地区山水画写生的笔墨、构图、意境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地域特征与山水画写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学者研习山水画提供有益帮助。研究表明,地域特征与山水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域特征影响山水画写生的发展,丰富山水画写生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从山水画的写生到山水画的创作,需要做好的前提准备就是写生,写生能更好地为创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山水写生为创作积累经验与素材。我们从写生开始,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搜寻美的形象,从而进行再创造,我们用我们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去表达我们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创作是对写生的一个综合的整理。本篇文章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山水画从临摹开始的认识一直到写生,最后用创作的方式表达对山水的理解,循序渐进地将学到的和感受到的中国山水画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5.
艺术来源于生活。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是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直接地亲近自然,体会自然,并为自身山水画创作准备素材。山水画写生不仅是对山水画基本技法及基本功力的训练,而且是对艺术修养、艺术技巧的不断积累。所以说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写生是创作的基础,而创作是写生的艺术体现,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然而二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从人物画的造型方面分析任惠中的绘画语言,分析任惠中如何结合中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现代的审美特征。他运用西方素描速写的造型方式,结合传统山水技法的笔墨形式,将人物特点进行夸张与变形,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绘画形式,让人印象深刻。他运用写生的方式收集素材,凭借感官的感受,运用抽象的线条、墨点和水的自由结合去塑造形体,创建出犹如山水画的体块感受和水墨淋漓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山水画不断演变,表现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梳理传统山水画中披麻皴技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和历代经典作品中的笔墨皴法,总结出披麻皴技法因时代不同,所呈现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披麻皴技法时代特征的同时,分析了现代山水披麻皴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强化了披麻皴对现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佩衡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近现代社会的变革时期。他在与友人的交往中,相互切磋画艺,交换作品,并倡导以传统功力及技法运用于写生之中,在对景写生中寻求山水画的创新。提出"用古法写生,由写生而创作"的艺术主张,且一生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博览群书,提高自身的修养,否则画家一生只是一个画匠而已。由此他的山水画作品时时有新意,并受到当时齐白石等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9.
树是传统山水画中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如果以传统山水画中的树木形象为参照,会发现敦煌壁画中的"花树"造型与传统山水画中树木形象在表现技法以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相似性,这种全新认识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张少如 《美与时代》2013,(12):97-97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不竭源泉。画者要做到先对“写生”释名解意,进而证明写生的源远流长。写生之意义于作画者影响很大,写生是创作的素材储备;笔墨语言的探索;感知外物,养胸中之气。故而,山水画写生于今亦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画写生是中国山水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全方位地使自我得到提升。通过写生一方面可以对应古人、对应自然、对应自我,从而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笔墨,并用独特的笔墨语言描绘时间和空间交汇下的心境,对自然进行重新建构和纾解,营造和谐的画面境界;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素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宾虹作为中国近现代国画中的杰出人物,他为国画现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宾虹的作品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个人革新精神,他的作品展现出了其对国画笔墨表现的独特见解和研究,并通过实践总结了"五笔七墨"的绘画技法理论,极大地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和运用,开阔了中国山水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绘画中,皴法是对自然山石纹理结构的总结,是用笔墨把意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技法。山水画的发展与皴法息息相关。隋唐五代时期皴法从青绿山水的笔墨中逐渐显现,发展到两宋时期,皴法发生了多样的变化,此时的山水画也在皴法的演变中走向顶峰。文章简要概述从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山水画中皴法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画家张尔闻对贺兰山水情有独钟,其山水画在情感表达、地域表现、绘画语言方面独具特点。张先生创作注重写生的作用,其笔墨运用、情感表达重视发扬写意精神。从传统与现代、意趣、表现视角等方面对张尔闻的山水画风格进行探析,对其形成独特的贺兰山山水表现风格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张锐 《美与时代》2023,(5):58-60
中国画既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艺术体现。以中国画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中国画创作中的笔墨观,重点从骨法用笔、笔墨线条、留白、主客观融合、意境营造五大方面阐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发展中面临着笔墨精神溃散的现实困境,唯有扎根民族土壤,坚持民族寻根,弘扬与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对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进行传承与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易元吉是北宋初期一位不可忽视的花鸟画家,对北宋宫廷花鸟绘画风格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绘画技法上秉承花鸟绘画中的写生传统,吸取前人传统精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易元吉在"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两大画派中寻找到平衡点,用笔墨创作出生动、野逸的绘画作品,扭转了北宋初期宫廷画院以黄筌父子绘画风格为主导的守旧之风,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宾虹在“内美静中参”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创造性发展了传统“遗貌取神”的写生法,即在山川造化中寻找发现契合于笔墨变化的“内美”,并藉此来夺造化之“神韵”。而张大千继承了传统的“形神兼备”的写生观,并参照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从泼彩、泼墨方面对中国山水画进行了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的的创作离不开写生,故写生一向为历代画家所重视.当代山水画写生画派的开创者李可染先生提倡山水画写生要"走进"自然,而不是"走近"自然.这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李可染先生所说的"走进"自然,就是要求画家要得山水之神气,传自然之韵致,要具备把握"造化",创造"造化"之境界并将其升华为艺术创造力.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山水画家的创意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这种创意思维素质是山水画写生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蕴含了多种情感因素,为更加贴切地表达山水画的审美意象,需要将写生与创作深度融合起来,进而提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感和意蕴美。基于此,就中国山水画写生对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山水写生的重要性和山水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合二为一的有效路径,旨在更好理解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20.
对景造意无疑是山水画写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画者的心态、观察的方式与深度以及画者所具备的技法能力等,都对写生作品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