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一篇论述山水画画法的著述,是其绘画经验和艺术思想的总结。《写山水诀》中主要论述了画面的结构布置、笔墨设色、画法画理等内容,较全面地记载了其对前人山水画的风格技法的阐述及自身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绘画理论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状况,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写山水诀》中黄公望的山水画绘画观的传承与转变。  相似文献   

2.
王晓军 《美与时代》2013,(9):114-114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形式上分为工笔青绿山水和水墨写意山水两种。工笔山水画性格色彩突出,棱角分明,给人毅然肃穆之感写意山水重在形态描绘,突出了书法的自我表现效果,是一种闲适散逸的绘画风格。文章从泼墨技法的历史渊源出发,分析了这一特殊技巧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唐是南宋山水画四大家之首,李唐的山水绘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李唐的山水绘画对南宋画院及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对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进行个案的研究,从构图特色、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艺术内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来阐述从"崇古"到"苍劲有力"山水风格转变的开端和创新性研究,用笔墨语言来表述对山川自然的亲身领悟,进而表达自己对本真的精神追求。通过对其笔墨表现和艺术内涵的研究,结合李唐的绘画技法更深地了解《万壑松风图》鲜明的情感特色和时代价值,深入了解李唐绘画的精神表现,探讨李唐的绘画风格对其后世的影响,以便运用到自身的绘画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4.
董其昌才华横溢,有着丰富的学养,多方面的才艺,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是文人画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董其昌在绘画上专长于山水,他的绘画艺术在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处在政治黑暗腐朽,宗派纷争,相互倾轧的恶劣社会环境下,只能在山水画中寻求自我心灵的释放。在其看来,绘画就是以山水来表现自我的审美心胸——游心于艺,才有了浸润着其美学旨趣的画理画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5.
明末山水画家张宏,师法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并学习宋元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他重视观察,以自然造化为师,其山水画作品中极富对自然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独特细致的绘画特点。在明代晚期复古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张宏客观真实地再现自然山水的风貌,在构图、透视和笔墨设色上的创新之处更突显出张宏独特的绘画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仇英是吴门四家之一,他是整个明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仇英的生平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其后从他的代表作《桃源仙境图》入手,剖析仇英的艺术风格,并从几大方面来详叙述其对青绿山水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是其在技法上的创新,进而准确地把握仇英绘画风格及其对吴门画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画家张尔闻对贺兰山水情有独钟,其山水画在情感表达、地域表现、绘画语言方面独具特点。张先生创作注重写生的作用,其笔墨运用、情感表达重视发扬写意精神。从传统与现代、意趣、表现视角等方面对张尔闻的山水画风格进行探析,对其形成独特的贺兰山山水表现风格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画种,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它在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中都独领风骚。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山水画形成了它别具一格的风貌并且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水画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向世人展现了山水画千姿百态的精神面貌,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将大自然的纯真景观与中国水墨的特点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中国山水所蕴含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颇具影响的地方艺术派别,吴门画派于明代中叶在江南地区崛起,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他们的艺术上承宋元、下启明清,为日后文人山水画题材的风格取向、画风演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本。云间画家沈宗敬曾经直接指称"文沈唐仇"为明四大家。文章从吴门画派形成的历史成因、代表人物、艺术风格几个方面重点介绍,来探索吴门画派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画坛艺术所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伴随着历史的脚步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且在这一期间受到中国传统山水风景画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两者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自唐宋以来,造园思想开始渐渐以诗情画意为主导,在此思想的影响之下,开始形成了含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风景画类型的古典园林。由此可见,古典园林与山水风景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元代山水画在历史山水画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绘画风格更能表现个人的生活境况与心灵情感,在笔墨的运用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元代文人墨客多将内心寄托于山水、诗词之中,借助于此找寻仅有的归属感,他们追求隐逸,远离仕途,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所探讨的隐逸思想颇多。首先分析了隐逸文化和山水画之间的关系,继而从元代山水画的隐逸根源、人文情怀以及笔墨情趣入手,阐述了元代山水画所传达的隐逸思想,并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探讨了山水画隐逸特质的表现形态,最后论述了元代山水画隐逸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魏晋至今,山水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其间,山水画家多是以传统为基础的,不同流派对待传统存在“摹古”与“创新”两种分歧。清代画家深受南北宗论的影响,摹古是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当时画家们在山水画中极力追求笔墨。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石涛是与他们不同的一位画家,他不仅能把传统化为己用,而且能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跳出南北宗论的约束。石涛注重个性的解放,运用自己的法度,展现自我的风格。石涛绘画语言的独创性集中体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故介绍了石涛山水画的三个历程,对他的绘画思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前言中国的山水画,究其起源及思想,与神仙道教(包括老庄思想)有着密切关系。留传到今天的画像石和古镜等上面描绘的山水就有作为神仙的衬景的,但这还不能称之为山水画,到了公元四世纪才开始出现以山水为主题的绘画。关于四世纪山水画出现的历史原因,可举出政治的、社会的、地理的以及思想史上的理由。如果从与思想史的关系上来看中国的山水画,大体上应考虑下述一点:即外在的山水和内在的心灵,通过绘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陆俨少先生与桂林山水的缘起谈及先生的艺术生涯与写生情怀。从中国山水绘画写生发展的脉络入手,探讨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山水画在写生演进中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的演变。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中国山水画如何发展,直至50年代左右,写生热潮的簇拥下,其写生的缘由以及发展的历史背景需要,从而衍生出陆俨少先生绘画生涯中这一阶段对于他在山水画写生方面的突破、探讨与同时代的画家相较有何异同,有何发展与更新。对于陆俨少先生在自我绘画修养和作品带给山水画坛的新意流方向、对他整个流淌着的艺术思源的启发,以及对后来的绘画者的影响以及对桂林山水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齐白石是我国闻名的绘画美术大师,其中以他的山水画最具特色,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创了近代绘画的新时代。除了山水画颇具特色,齐白石对绘画的审美境界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探究齐白石的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对于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内容和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上,米芾、米友仁父子"米点山水"的出现,使文人画上新一台阶,为画史所称道。二米的山水画以"墨戏"的创作手法摒弃绘画的一切功利性,抒写文人"寄心"的人生态度,影响到后世文人画的发展。"米点山水"蕴涵着"质朴兴游天真"的审美和创作思维,独特的"水墨戏"韵味和空间意境的营造无疑成为最能反映中国山水画审美特征,其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文章通过研究米家父子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关系,探究米家父子对把握山水画创作信息的研究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在北宋达到成熟的写实风格后,南宋画家试图创新技巧,以抒情为目的.马远、夏圭为南宋院体山水的典型代表,二人发展了李唐刚劲苍猛的画风,开创了"偏角山水"的新意境,构图多取局部,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画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8.
王会丽 《美与时代》2016,(10):46-4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绘画美术大师,其中以他的山水画最具特色。可以说,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创了近代绘画的新时代。除了山水画颇具特色,齐白石对绘画的审美境界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探究齐白石的山水画语言和审美境界对于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内容和风格有着重要意义。从齐白石大师的绘画成长历程进行探究,总结其独特的山水画语言特点,进一步了解齐白石绘画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元代的小青绿山水画在青绿山水画史上别具特色,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元代绘画追求清淡、高逸,这也体现在它的山水画上。因此,山水画在元代跃入了另一个境界,高雅落寞,有很浓郁的抒情味,即使是富丽浓艳的青绿山水画,在元代也趋向了简澹朴拙。  相似文献   

20.
明代山水画     
山水画在明朝发展为空前的鼎盛繁荣。在元代十分盛行的文人画,经过明前期的一段沉寂,以沈周等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于嘉靖年间逐渐兴起。与此同时,职业画家在苏州也活跃起来,老画师周臣不但自己创作丰富,而且还培养了两个著名画家——唐寅和仇英。“沈、文、唐、仇”被称为“吴门四家”,吴门画派称雄画坛长达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