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成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快速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工作中,微课成为影响日益广泛的教学形式,对包括美术在内的各学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背景下,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在遭遇困境的同时也迎来了重大机遇,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必定能够推动素描教学的良性发展。文章针对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分析了微时代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困境以及微课的应用优势,探讨了微课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术色彩构成教学活动,是当前中职美术教学中最基础的课程,而情感色彩教学属于色彩构成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情感色彩教学,对增强学生色彩表现力和设计应用能力有极大帮助,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中职美术专业未来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情感色彩内涵进行探究,并针对中职美术色彩构成中情感色彩教学的改革进行思考,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应对策略,从而提升中职情感色彩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中职美术生未来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色彩课教学误区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针对技校美术色彩课抽象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技校学生美术色彩课抽象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绘画水平。  相似文献   

4.
美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微课逐渐成为美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互联网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基于微课的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的发展,其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美术教师可通过制作及应用微课开展美术课程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校美术教学的科学合理性是教师工作者的长期探索的方向。近年来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微课这一具有网络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学资源的涌入,在西藏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掀起一股热浪。微课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将在西藏高校美术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效地提高高校美术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术新课标中阐述:欣赏·评价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民间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大众艺术,是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智慧结晶。民间艺术品类丰富,直观且富有艺术表现力,是朴素鲜活的艺术素材,非常易于被学生接受。将经典民间艺术与当代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相结合,凸显其时代价值,让学生们在民间艺术的殿堂里遨游畅想,既能够实现民间艺术的有力传承,也能彻底激活美术色彩教学。  相似文献   

8.
如今,色彩心理已经成为高校美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对不同色彩的鉴赏来了解不同的心理变化,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而提高艺术修养,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油画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一个分支,是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色彩运用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课程。油画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用到的材料也较为丰富。主要探讨刮刀技法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呈现效果、广泛应用,以及它的市场前景等。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逐渐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对学科教学提出了一些新制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初中美术课堂上的色彩教学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引起相关读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装饰人物色彩是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目前,装饰人物色彩课学习中存在学生对装饰性认识缺失、综合材料滥用等问题。因此,装饰人物色彩课程教学必须强化专业知识、拓展材料属性、融入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路径,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美术既是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思想、精神、情感、社会生活和审美理想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在美育中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心灵是第一位的,而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亲自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方面的作用更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Flash是中职学校网站设计和动漫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Flash动画是数字媒体技术当中的一门重要技术,是一门随着网络快速发展而逐渐盛行起来的专业动画制作软件,可以把音乐、动画、声音等元素,用交互的方式融和在一起,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画效果,因而受到广大动画爱好者和课件制作的青睐。我们经常在电视、网站、通信设备以及游戏中看到各种二维动画,这些动画多数是用Flash软件完成的。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大力推动了计算机教育,尤其迫切要求教育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中职院校针对该课程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学生学习的规律。本文提出通过营造创新环境、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灵活考核机制、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戚加上 《美与时代》2013,(6):127-128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效能低下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视觉思维训练,对专业美术基础课作了一些探索并收到了显著效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所谓视觉思维,指源于视知觉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在观看物象时能够结合点、线、面、形、色、体等视觉语言基本要素,理性地运用形式美法则对事物的形态特征、构造关系、类型属性、实用功能等进行探究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主动寻求、全面判断、深入感悟能力的综合体现。视觉思维训练可与其它学科结合,丰富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能;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课标对美术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何让学生沉浸式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反馈等成为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而"互动性"这一理念能够将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很好地连接起来,能够深入推进这三者的合作与融合。只有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性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艺术之美、感受美术之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形式语言特征,其特定的形式语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本源的文化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特征,把这些形式语言有选择地植入到色彩表现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本土民族化道路的一条捷径,同时也为我们探索中国当代表现性色彩艺术开拓了新的空间。然而,当前民间美术的形式语言在色彩表现教学领域中还处于空缺状态,因此,需要重视教学中形式语言的植入,将本土文化传统巧妙融汇于一体,重新建构并创作出符合当下中国文化语境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差异,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生本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提及,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与因此施教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育信息化重要模式的微课,在推动中职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目前一些中职美术专业教师对微课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需要认真加以改进并不断完善应用机制。文章对中职美术专业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微课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简要分析微课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促进中职美术专业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妙灵活地应用微课,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可提供更安全、效果更显著的实验素材,可适度弥补学校实验器材的不足。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微课具有更直观、生动的表现,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微课使化学复习课效率更高,让学生复习有所依。微课视频的制作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高。微课虽然在化学教学中作用显著,但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它只能是化学课堂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职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美术鉴赏课程又是公共艺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我国中职公共艺术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革我国中职公共艺术美术鉴赏课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中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