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中,历经了出现、发展、高潮、低谷与复兴,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却从未断绝。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是先于水墨画出现的,历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符合时代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使工笔人物画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潮,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工笔人物画这一画种也在成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色彩审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学习、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工笔人物画中发展出新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开始探索精神之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从单一格式化迈向多元化。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审美的需求,开始在工笔画中融入西方油画元素、日本绘画表现语言以及其他美学元素,再通过缤纷多彩的色彩表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意境也相应发生了调整,要求当代艺术家具有开放性思维,以不同的审美体验为导向,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创作出更富有内涵和多样性语言元素的工笔人物作品。文章主要阐释了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的发展历史和表现技法,并概况了艺术语言的多样性对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它从过去发展到现代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以线造型"的绘画手法,继承了薄中见厚的物象的敷色技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式的满构图的构图方式、丰富的色彩以及众多新材料的运用构成了当代异彩纷呈的工笔人物画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探析朱训德的工笔绘画语言,是为当代与传统工笔画的创新提供一个可遵循的道路。文章通过对湖湘工笔画现状分析,梳理了能够体现朱训德工笔绘画语言的三个方面,即朱训德工笔画中的形神与笔墨、品格与意境、创新与理念。朱训德从传统工笔画转变到现代工笔画,探索出新的工笔绘画语言、符合当代工笔画的审美观念,为当代工笔画发展贡献出独特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清晰的传承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接纳西方现代主义及日本画等新的材料、画法、构图乃至观念的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出现各种革新,其中学院派画家一直在尝试改变渲染的方法以及传统色彩关系;而以70后、80后为主的"新工笔"艺术家更多接受了微观革新中的观念和造型等形式处理技巧与传统工笔画的材质、画法进行融合。当代工笔人物画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优秀的工笔画时下呈现出一种内在的文人气质,这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的体现。但也存在一些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工笔绘画从古代的战国到当代社会,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尤其是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到宋代的花鸟画,都是中国工笔画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的时期。当然,这种高峰的出现与当时所处的阶级社会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继承和总结前人经验的传统,中国工笔画就是在不断地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及吸收各方面优秀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各方面都在变化,所以,出现了适合当代审美观的一些新的中国工笔画,尤其是色彩,极具当代性。  相似文献   

8.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工笔人物画植根于民族的土壤,绘画表现形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以其独特而又鲜明的民族风格,至今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它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向前迈进,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我们期待着工笔人物画的高峰期能在我们这个时代重现,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诞生开始,我国工笔人物画发展得越来越完善,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如今,工笔人物画生命力更加顽强,以独特的魅力深刻影响着创作者和欣赏者。基于此,对于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技法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有过发展也有过低谷,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古人积累和总结的许多技法和理论基础,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绘画。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到后来明清的衰弱。改革开放后,中国工笔人物画从低谷逐渐步入了复苏的阶段,逐渐发展繁荣,以全新的面貌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工笔花鸟画的定义、历史发展及笔墨传承,论述了意境的精神内涵及其在工笔花鸟画中的体现。工笔画是中国画的分支,风格虽然工整、细致、写实,但精神实质仍然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同样追求意境表现。最后分析了现代工笔花鸟画意境的开拓途径及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画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出璀璨光彩,也有衰弱的阶段。在进取求知的发展中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引入了西方科学的绘画体系,并吸收了东洋绘画艺术的色彩和造型元素,开辟了工笔画创作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在研习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汲取了民间艺术,创新了色料工艺,出现了一批题材丰富、手法新颖和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发展成为正在进行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是中国绘画的宝贵财富,并且具有独特的装饰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美术的影响与绘画工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设色、线条、图案、肌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独特的装饰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与绘画几千年独立存在,但二者本身亦有着天然的联系。以中国工笔画去表现戏曲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其在艺术创作观念与精神文化方面更加契合。创新在中国工笔绘画中固然重要,但艺术情感因素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是绘画创作中的灵魂所在。一幅艺术作品若无灵魂而仅仅止步于形式与视觉效果上,那它绝非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其真正的魅力是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与其观念和有效性的传达上。现将工笔戏曲人物画中"艺术情感"的体现作为切入点,结合创作实践尝试揭示"艺术情感"在工笔戏曲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王旸 《美与时代》2023,(4):54-56
新工笔花鸟画是一种新的绘画现象,最先活跃于南京。新工笔花鸟画以传统工笔花鸟画为基础,又融入当代思维,并且在跟随时代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新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领域的热度居高不下,不但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也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笔墨当随时代”。其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点就在于画面中独特的空间构成与色彩,不再以常规空间中的物体出现,而是以传统表现手法为基础,在空间构成上不断进行突破,如多元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空间的解构重组,隐晦地表达出画家思想。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语言是用线和造型,作画中实现用线和造型的相互结合,展现画中人物的形态美。造型就是对画的创造,用线就是画的语言。绘画中除去相关的色彩和技法,给人最直观的视觉就是画的造型。造型语言是在绘画语言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文章通过对工笔画名家何家英绘画中造型语言的解读,分析其中的艺术特性,展现了当代工笔人物画中造型语言。  相似文献   

17.
宋代院体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极富争议性的焦点,在创作意识和技巧上对后来的花鸟画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着眼于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写实性",从取材方式、空间表达、图式语汇、题跋拓印四个方面与当代工笔花鸟画对比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提出宋代院体画的"写实性"在工笔画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当代工笔花鸟画写实精神的缺失,力求宋代院体画的写实元素对当代工笔画绘画语言发展的启示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传统工笔画到现代工笔画的过渡,是通过一些画家不断创作,对工笔画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来实现的。从古代到精湛的传统刷再到达现代画作品,绘画艺术一直基于传统的工笔画,而对从西方所学到的一些方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艺术的进步,引领现代工笔画的发展与创新,是新一代艺术家需要做的事情。让创作走向传统性与现代性结合的阶段,各方面相互融合。现代工笔花鸟的特点都是在著名的画家的作品中一点一点地发现,是画家在创作中不断地改进出来,同时在作品中自我感悟。将二者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现代工笔花鸟所具备的现代性的所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工笔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若想继续发展则必然要创新,创新则必然要吸收国内外的优秀传统。历史上的工笔画大发展往往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时至今日,工笔画出现了多种面貌,但多种面貌之后却藏着诸多问题。工笔重彩丰富了当下工笔画的表现技术与表达方式,也为未来工笔画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当我们在某一领域里进行创新时,追本溯源是基本的方法之一,在现在重彩画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掘重彩画的各种可能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借鉴西方绘画技术的实践经验。在研究西洋绘画史时,被称为油画之母的坦培拉引起了作者极大的兴趣。作者从事工笔重彩工作已有十余年,在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中国的重彩画与西方的坦培拉有太多相似与相通之处,因此基于二者的绘画材料、作画方法以及各自的优势,在重彩画与坦培拉的融合过程中做了大胆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借鉴并继承前人的优点是值得的,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形式语言进行创作,那就会少了艺术能反映生活的价值、自我理想和思想的肯定、鲜明的时代特征。受西方多元文明的冲击,一些传统工笔画形式语言已不再符合当下的审美要求,新时代中国的工笔画亟待发扬创新精神和独一无二的风格表现,新工笔就是人们在发扬传统绘画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是中国工笔画寻求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同样也是"气韵生动"和"应物象形"传统绘画理论更深层次的进化。文章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并分析一些具有代表性新工笔画家的作品,分别从构图、题材、造型、色彩四大方面来简单分析探讨传统工笔画形式语言向新工笔转变、进阶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