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群豹 《管子学刊》2005,(4):114-115
史学家把公元1840—1919年这一时期,称作中国的近代社会。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大的对外战事:一是由英国人发动的旨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二是爆发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其结果,都以中国人的失败而告终。许多有识之士由此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学技术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催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2.
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为了方便在中国传教,从1798年起,就着手把《圣经》译成中文,并雕刻出一整套中文活字。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大量办报、出版书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子捷 《法音》2022,(3):57-62
<正>一、近代英国佛教学研究的发端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近代至今英国对中国佛教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读者了解相关的先行研究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关于英国的汉学研究史,汉语学界之前已有相关的述评。[1]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中国佛教为主题,梳理英国在这方面研究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4.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5.
移民宗教研究有助于解释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近代广东移民与广东基督教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展开,探讨了移民对基督教在广东传播所起的推动作用、域外广东基督教移民社区形成过程、域外广东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全球化进程中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等问题。研究发现,借助移民社会网络,近代广东基督教文化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共生中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发展为一个联系海内外的广东基督教文化圈。  相似文献   

6.
巴慕德是中国近代医务传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训练有素的外科专家,他在中国从事医疗活动20年;作为英国浸礼会医学传教士,他先后担任共合医院院长、齐鲁大学医科科长和校长,被选为中国博医会医学教育委员会首任主席,在推动建设现代化医疗体系及中国近代医务传教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巴慕德的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窥见20世纪初期中国医务传教事业在社会变迁中逐渐适应的过程,为研究中国近代医务传教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二册,近代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并收入《饮冰室合集》第14、15两册中。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9岁时开始拜康有为为师,治...  相似文献   

8.
香港位于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东南,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及周围230多个岛屿组成,全港面积为1074.3平方公里,人口约有630万,其中97%为华人,且多为广东籍人。据考古发现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在那里生存活动。秦始皇33年(前214年),在岭南设南海、桂林、象三郡,香港属南海郡番禺县;明清时属新安县管辖。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了香港岛,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又强占了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人强租了新界及周围岛屿,租其为99年。东晋时,暴发了以五斗米道徒孙思、卢循为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现代报刊起始于宗教报刊,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基督教刊物《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该刊成为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1))。宗教报刊的创办改变了千百年来经院式宗教传授和少数人掌握宗教传播权力的局面,使宗教知识的传播实现了大众化、普及化,宗教的传播与发展从人际传播时代真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因此,宗教报刊在中国新闻传播史和中国宗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3):82-86
在封建条件下,"王在法下"指王在统治中必须尊重贵族分权的政治结构和神法观念,这决定了中世纪政治的协商性和法治的政治性。英国中世纪政治的特殊之处在于,相对强大的王权和贵族集体多次抗衡导致协商经常化、制度化和议会的产生,"王在法下"从法律理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不经议会不能征税""不经议会不能立法"的宪政原则。然而,由于缺少公权力的支撑,中世纪法治并没有促成社会的和平和稳定,反而成为贵族混战的工具。绝对王权所代表的民族国家在近代早期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国家秩序和稳定,而且直接推动了法律的合理化及法权的专制性质。在英国,议会是建议者,君主才是法律制定者,而且议会及法律只是王权统治方式之一,都铎统治由此表现为依法而治的专制。这种专制方式提升了专制王权的合法性,强化了都铎国家的基础能力,也培植了近代早期英国人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1.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进化伦理学的主要代表。是第一个将进化伦理思想系统化的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他的综合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月至25日在青岛召开。会议由青岛市社科联、青岛康有为研究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础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收到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月余篇。会议期间,学者们围绕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贡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康有为以及维新派人士在推进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在风雨激荡的近代中国,康有为等人举起改革大旗,力倡变法维新,开始了近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进程,其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康有为作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  相似文献   

13.
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严复的思想贡献向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只是由于近代中国急剧的政治变动,导致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并没有按照严复的预想前进,甚至在某些方面与严复的设计刚好相反。社会发展出乎思想家的预料,思想家的理论贡献在实用价值上便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怀疑。特别是由于严复在其晚年并不愿追随与自己的思想见解不  相似文献   

14.
自唐、元而至近代,基督宗教曾先后四次传布中国。广东和天主教发生联系的最早记录是宋代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尚由贾舶至广州"(艾儒略:《西学凡》),由于年代久远,这一说法无法考证。16世纪,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广东成为天主教向中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以来,经验概念成了西方哲学中的一个关键词。黑格尔曾经把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直接判定为"经验哲学"。他说:"洛克对于整个经验主义思维方式作了系统的表述……洛克的哲学是很受重视的,总的讲来,它现在还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哲学,并且在一定意义下,也还是德国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张居正悲剧与明代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晚期的社会发展,表明中国传统社会已经走到了近代的入口处.张居正改革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是为中国传统社会的近代转型确立核心价值观,即在维护皇权制度的前提下寻找并确立能够支撑商品经济发展的价值观念.张居正悲剧的发生,就是确立核心价值观失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60年前的9月,当中华民族历尽艰辛,首次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受降台上的时候,久违的和平之光终于照临了古老的中国大地。为了这一天,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5600余亿美元的沉重代价。这是一缕历经苦难的淬炼,破浪而来的和平之光,它记载了近代中国的沉沦与伤痛,也见证了现代中国的崛起与辉煌。历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今天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对于历史和先辈的最好纪念,也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对于世界的庄严承诺。我国宗教界自古就有爱国爱教、崇尚和平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近代伪哲学变革,近代的几位主要思想家都曾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但相比之下,严复的贡献更大、更全面。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成就和不足、优点与缺点,都同严复有一定关系。他对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中国近代的哲学变革,是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融汇,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哲学走向近代化,开始创造性转化,明显受了西方哲学的直接影响。而近代“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19.
近代初期英国国债政策的建立与稳定,并没有对英国经济发展产生负面的"挤出效应",而是通过为社会闲余资本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货币供给,对英国竞争实力的增强做出了贡献,并在此过程中逐渐使伦敦成为国际资本中心,因而对英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4,(12):2-2
<正>中国基督教两会接待英国圣经公会访问团一行本刊讯(记者房赢报道)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4年11月5日,接待英国圣经公会访问团一行15人。通过访问,加深了客人对中国教会的了解,并把中国教会的真实情况反馈给英国教会,从而进一步促进彼此的合作。傅先伟主席、单渭祥副会长等本会同工与客人进行了友好座谈。中国基督教两会与CLE合作二十周年庆祝会在沪召开本刊讯(记者房赢报道)中国基督教两会与美国基督教人士交流机构(Christian Leadership Exchange,CLE)合作二十周年庆祝会于201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