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山水画     
《思维与智慧》2005,(6):i002-i003
前几期我们介绍了元、明、清时期的以梅、兰、竹题材的花鸟画,从表期开始我们将分别介绍元、明、清山水画。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支科虽仅有山水与屋木(一称界面)两种,但名山大川  相似文献   

2.
宗炳的《画山水序》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篇正式的关于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理论论文,其所传达的美学思想影响甚至主导了之后的山水画发展。宗炳所处的六朝时期,是政治上的混乱与文学艺术上的繁荣呈现出极度不平衡状态的时期,但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得宗炳关于山水画的思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宗炳在游山水时不懈追求"道"与"理",而山水画则表现出大小之变的奇异之美。宗炳还将庄子的"逍遥游"代入到山水中,又由山水代入到画中,实现了从"神游"到"物游"再到"神游"的悟道过程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两宋山水画点景人物中,有这么一类独立而又与众不同的人物——文士,文章通过对两宋山水画中点景的"文士"形象的考察,从中归纳出宋代画家塑造文士形象所遵循的恒定因素,如画中文士的装备、服饰、表情神态的塑造。这些恒定因素是构成文士身份的基础内容,也是不同时期的画家和赏画者所认可的共同内容。画家是将自己的形象幻化其中,充当一种情感补偿的功能,也塑造了山水的文人气质。  相似文献   

4.
王微的《叙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山水画论,文章内容是王微对颜光禄大夫的来信中"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的观点进行辩护为起因的论述,由此阐述了绘画的独特价值,并将山水画与地形图区别开来,为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绘画与书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王微在《叙画》中的主要美学观点是"借物写心",他在文中说到"灵而动变者,心也""明神将之",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试从"心"字着眼,探索《叙画》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赵涛 《美与时代》2004,(5):23-25
中国传统的山水楼阁界画也称"屋木",因为在作画时,运用界笔直尺划线,使线条匀直,来表现建筑物,故这种画法被称之为"界画".  相似文献   

6.
《画山水序》是南朝宗炳所著,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恰是中国山水画起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习画者又多为士族阶层,故能以笔墨阐发山水画的品鉴与理法。而把山水画与作者寄托的情感、精神进行论述,并触及到山水画美学灵魂的便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除提出"畅神"审美思想外,亦包含有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以形写神"的创作技巧以及体现"三位一体"艺术发生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开始的十七年间,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导下,山水画坛的主流画家钱松喦、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石鲁等人的代表作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革新的经典之作。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以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社会主义建设图景和祖国秀美河山为主题的山水画。这些红色主题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透露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绘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萌芽稚拙阶段到走向成熟,在世界美术中自成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人物画已经成形。发展至隋唐,三科均已发展成熟,呈现出繁荣景象。五代宋元时期,文人画占据了画坛主流,一直影响至今,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拓宽了中国画的外延和内涵,使中国画的表现力越来越强,其"成教化,助人伦,千古寂寥,披图可见"的功能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宗炳的《画山水序》作为我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其在画论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和他同时代的王微接着写出了山水画论《叙画》,其美学思想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在《叙画》中提高了绘画的社会地位,提出山水画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学科,同时,他的"明神降之"指出了艺术创作过程中构思活动以及精神思考的重要性。其思想观念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受社会背景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艺术逐渐走向自觉的时期,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山水画也渐渐独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受当时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理论。这一理论最开始是针对人物画领域而言的,而后慢慢渗透到山水画领域。以下文章主要从以下几点来阐述:顾恺之的传神理论;传神理论对后世中国画的影响;传神理论在近现代中国画多元化背景下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但是并未脱离人物。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科,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五代宋初,且统治者还建立了书画机构——画院。其山水画追求以"真"为美的美学理念,将艺术主体的情感表达寄托于山水,感悟山水的精神内涵,从而将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展现宋代山水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趣。北宋山水画以"真"为美的体现需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从古代哲学与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来论述"真"的定义;二是从理学与画家作画的态度探讨北宋山水画追求"真"的成因;三是以"真"为美对后世的影响与对当代画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绘画艺术纷呈,其中山水画在众多画科当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山水画在元代取代人物画正式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明确山水画地位的变迁问题,阐释中国山水画取代人物画成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清代画家恽南田的绘画思想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南田画学以阐发山水画理为主,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画学与美学思想,关涉到山水画的创作主体、艺术本体、审美标准以及山水画的多重境界观,形成了以"逸"为主的绘画境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山水画中,除了以风景为主体元素外,画家还会在画中添加一些小的点景来丰富画面内容,展现主题,表达内心情感。点景人物虽小,但却是山水画中点景的要素之一,起到画龙点睛、渲染气氛的作用,是山水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之笔。尤其是在两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和"北风南下"的转变,点景人物愈来愈多地出现在山水画中,由于理学的兴起,画家所追求精神世界的表达已到达"天人合一"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意境"的范畴一经诞生,便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追求目标之一,从而使山水画有了更高的境界和情调.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能够引起强烈的美感呢?首先就是它有鲜明的形象.其次,饱含了艺术家的情感.再次,体现了画家精湛的艺术技巧.最后,画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元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独树一帜,俨然一座高峰,而雪景山水画又以其别具一格的样貌成为元代山水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元代雪景山水画以留白画雪法为主,创作者主体是文人,创作中心又集中在江南一带,因此在元朝短暂的时期内产生了众多经典佳作,而这些独具元代特点的雪景山水画作品,又足以令其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赵强 《美与时代》2008,(1):77-78
在中国山水画中,线条艺术一直是山水画家们不倦的追求.好的线条往往一笔之下能画出姿致万千.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就提出"骨法用笔",确立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基本语言要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在宋代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绘画理论与表现形式都已达到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其中宋代山水画中"点景"表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拓展了"点景"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使"点景"成为山水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宋代山水画为代表,梳理"点景"的类型,分析"点景"的表现形式以及探讨"点景"内容中的文化属性,希望能够从点到面拓宽对宋代山水画艺术认识,获得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因开创了以"没骨花卉"为特色的"常州画派"而名扬天下.相对于恽寿平"没骨花卉"研究而言,学术界对其山水画的研究却失之偏颇.目前关于恽寿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没骨花卉"、"画学思想"和"山水画"三个方面.前人对恽氏花乌画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恽氏山水画相对于"没骨花卉"和"画学思想"研究来说似乎还有值得挖掘之处.如何给恽寿平山水画一个公允的评价?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倪云林的以树为主的山水画作品进行研究,在元代时期,将树木的的精神映射到人的身上,这一方面是树木自身个性的代表。山水画中的树木形象给予了人们深刻的启迪,代表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