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分析中国写意画和水印木刻版画,以十三届美展邵蓓艳《绿水青山——春分》水印木刻版画为例,从意境和画面形态构成两部分阐述二者绘画表现形式的共同之处,并探索水印木刻版画需要借鉴的创新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艺术表现的间接性是水印木刻版画不同于一般绘画的关键所在。协调好水印木刻的"木味""刀味"和"水味"、"印味"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既有主有次,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就能使水印木刻产生特殊的"韵味"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湃 《美与时代》2006,(12):48-49
中国版画,历史悠远,在中国美术史中,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体系。版画本身就分有木版、铜版、石版画等。仅木版画(木刻)又分有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水印套色木刻等多种形式。木刻有以刀代笔、爽快有力、对比性强的特色。木刻的艺术语言是简洁、朴素、生动、自然而富有表现力。版画家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版画技巧,生动地刻画着他们所要表现的对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我的黑白木刻《春蚕》1983年入选全国第一届农垦美展,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反响强烈。《丝路新歌》1985年入选国际青年美展组委会举办的《前进中的…  相似文献   

4.
水印木刻版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的版画形式,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杰出物化。文章所要探讨的永川水印木刻是四川地区建国后水印木刻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笔者旨在文章中梳理永川水印木刻的发展经过、作品以及发展特点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艺术发展史已经证明,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艺术是一切上层文化艺术的肥沃土壤与丰富的宝库,是一切艺术形式得以成长、发展的源泉。美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吸收与整合的过程,它可以把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文化,按自己的文化目的整合为有所发展的更适应其需要的新形式。木刻版画与传统绘画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例外,也存在着难分难解的血缘关系。民间木刻版画艺术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产生了许多式样,主要包括为适应书籍需要所作的插图,适应年节等需要所作的年画、纸马等,适应生活需要的纸牌、风筝、标志图解等。民间木刻版画艺术有着独…  相似文献   

6.
"木版水印"是我国印刷术的一种,它从雕版印刷技术发展下衍生出来,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刻版印刷方法之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艺性、实用性强的木版水印进化成当今极具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的木版水印艺术作品。在这个不断转换和替变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将木板水印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持续延伸?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思考着水印版画的当代性语言的拓展?文章以水印版画为基点,从"异托邦·中国传统版画展"出发,一是简略谈及木版水印的发展历史,着重以时间为线索分析木版水印所具备的实用性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二是从异托邦传统版画展的三大板块(文献脉络梳理、年画传承人、当代水印木刻)出发去观看木版水印的当代艺术语言的延异。  相似文献   

7.
版画起源于中国,历经了将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清逐渐走向衰落。日本的版画最初是由中国传入的,在浮世绘版画时期走向辉煌,继而影响了全世界,并揭开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序幕,直至今日浮世绘版画与古代水印木刻对现代版画的影响依然很大。我们可以将中国正统的民族文化与日本创兴的思路相结合,让我们在今后的版画创作中有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版画一直是各大艺术类院系的必修学科,甚至有些院校专门设立独立的版画系,可见版画在艺术类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以武强年画为切入点,分析武强年画与版画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版画教学能否与地域特色艺术形式进行结合的问题。文章从二者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论述武强年画与版画教学相互补充与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入武强年画丰富版画教学的实践环节,希望能为地方高校的版画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带来建议,并且希望能为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9.
黑白木刻的刻刀运用是一门学问。刀痕能呈现出版画作品的风格。黑白木刻版画刀痕所呈现出来的阳刚力量之美主要表现在刀与木的五行相克之关系、刀痕所激发的木刻版画的"战斗性"等方面,王文明黑白木刻作品的阳刚风格就很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姚敬旭 《美与时代》2007,(10):59-61
木版年画就是我们俗称的"门神".其中,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艺术是我国最著名的民间版画艺术之一.本文首先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目前状况和前景几个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对民间木版年画与平面设计进行类比来论述它们的共性,以探索如何让木版年画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木刻版画情有独钟,曾花费大量心血研究和传播新兴版画。鲁迅以通信方式给版画家的作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资助其社团、展览等活动。为了广泛宣传和传播版画,鲁迅先生翻译、出版了大量版画作品,并在自己的一些著作里以木刻版画作为插图。鲁迅为我国新兴版画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木版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有着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艺术语言。语言的独特性使得木刻版画独具魅力。木刻版画从古代复制版画到当代创作版画,每个时代中每个艺术家的表现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多元是木刻版画艺术形式美的多元。黑与白是一对极端的色彩,黑与白的构建及点线面的组织使形式美在木版画中得以集中展现。如果说油画、国画是在画纸上做加法,而作为凸版的木板画就是在做减法,各种木刻刀在木板上制造的痕迹与肌理,更是拥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美感。从版画的时代特征、版画的黑白语言、版画的刀法痕迹等方面入手,对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够充分挖掘版画所包含的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3.
内丘神码     
正内丘神码是民间宗教信仰祭祀用品,属于年画中的一种,以其对自然神的崇拜、古朴独特的艺术造型及制作工艺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原始性,被称作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4.
意象在中国画中的深入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其不同的表现手段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意境在中国画中的表现是尤为突出的。中国现代水印版画受中国画的影响是较大的,其中中国画意象在现代水印版画中的影响使得现代水印版画更具艺术美,可以说意象是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绘画形式语言,是值得现代画家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画意象内涵的分析,阐述了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艺术特征,并且针对中国画意象对中国现代水印版画的体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木刻版画作为版画种类的一种,其历史悠久,拥有多变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语言表达。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影像技术、新媒体的出现,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已不再是静止的了。现如今,影视动画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但加入木刻版画的语言却成为冷门的表达方式。木刻版画的语言形式简单而又复杂,既可以在影视中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效果,亦可以给人恰到好处的氛围,因此为了吸睛和宣传需求,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影视导演在电影的片头加入了木刻版画的语言来呈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代水墨画面临着多样化发展的趋向。在针对水墨语言探索的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实践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促使当代水墨画与其它画种、流派、观念以及艺术媒介产生更多的交流与融合。其中当代水墨画与木刻版画之间形式语言、表现内容等多方面的碰撞,已逐渐成为艺术领域尝试创新的一种新思路、新形式。尤其是艺术家们在作品的黑白关系、肌理效果等方面所做的各种尝试,或将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积极创见。基于此,应不断挖掘和思考水墨画和木刻版画两个画种之间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以油印套色木刻为主的北大荒版画,作为中国三大有代表特色的版画形态之一,已发展了近六十余年。在这六十余年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创作,从油印到水印,从黑白到彩色,从单一版种到综合版画,不断发展,不断探索,才迎来今天北大荒版画的新时代。因此,我们研究其媒介材料、风格样式的新变化,对于未来北大荒版画发展得更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滔韬 《美与时代》2013,(12):99-100
木刻版画是种“以刀代笔”的独特艺术形式,刀法运用是它最具特色的表现,虽然木刻刀法的形式是传统版画的巨大财富,但随着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只有通过结合和创新才能把木刻版画的刀法更好的继承发展下去,才能创造出具有优秀视觉效果的木刻版画动画,才能创作出更具有表现力和多样性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刘利敏 《美与时代》2005,8(12):49-51
明朝是我国木刻版画的辉煌时期,留下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遗产.同时辉煌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版画作为我们的民族和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也需要创新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桃花坞木版年画自古以来一直是极具魅力的民间美术文化,无论是其造像水平、颜色比例还是木刻技艺都在木刻作品中得到完美的体现,装饰简约朴素,充分显示出大众审美的质朴醇厚之感且富有装饰性。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为例,文章对其图式创作源头、主要形式特征以及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入研究,探析其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