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源是我国五代南唐画家,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董源及他的画风成了南宗真正意义上的鼻祖,故在我国画论和绘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元被人如此重视的一位画家却在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画学著作中,不见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才给予注意。后经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米芾在他的著作中,对董源"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画风大为赞扬。这样,董源的"一片江南"画风才成为后来文人绘画的范式。将沈括、米芾等人为何将董源"一片江南"的画风作为士夫画的典型图式为切入口,一探宋代士人阶层的文化趣味,厘清其背后的北宋社会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画史,书中的绘画、绘画技巧、画的品评等方面总结了在其之前的中国绘画理论,并影响了之后的艺术。本人在浅析此书中部分绘画理论的同时,以近代艺术家林风眠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唐朝之前,中国绘画少有完备系统的理论,偶有也只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画学教育同画院教育一样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画家,如李希成、李唐、刘坚、苏汉辰、韩若拙等。其次,画风多元,由于采取考试制度,许多民间优秀画家被录入,使民间风格与院体并存。其三,由于重视培养学生的诗书修养,从而开拓了绘画新境地,更使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画达到精微传神的新高峰,同时也使画院的体制更完备。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的品评风气在南北朝蔚然成风,至唐代形成了主要的品评结构。此后的宋代确立了文人化的品评范式。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品评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着意于"品"与"格"在中国绘画理论中的辨析,阐述了宋代"品""格"观念在绘画理论中的发展与特点。宋代画论中"品"与"格"观念的确立为后世树立了品评范式,也对今天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昉 《美与时代》2004,(11):19-21
宋代画家们创立了主题鲜明的历史画、风俗画、情趣画等人物画新品种,并在技法上创造了白描、减笔等新的画法,这与唐代在肖像画、仕女画、佛道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一样的,都反映了当时的发展要求和审美趣味,因此,宋代人物画是与唐代人物画并驾齐驱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画品评中,"逸"受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的影响,反映在绘画中,多指作品风格放逸。其后,谢赫、姚最等理论家虽提出不同的绘画品评体系,但都未将"逸格"纳入他们的品评系统中。唐代朱景玄在著作《唐朝名画录》中虽增设"逸品",但没有揭示出"逸品"的真正内涵。直到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逸格"置于"四格"之首,并给予准确解释。在理清"逸格"的发展、"神格""妙格""能格"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孙位的绘画特点,探讨"逸格""最难其俦"的原因以及"逸格"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鑫 《美与时代》2023,(2):12-14
“书画同源”的理论一直贯穿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的画家们无不追求“有笔有墨”之意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基于此,研究吴道子的“有笔无墨”和项容的“有墨无笔”。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流传不易,宋、元以前的绘画作品更是难以留存,通过对画史上的品评和记述画家及作品的著作进行探究,凭借文字的记载和描述,探寻绘画艺术中吴道子“重笔”画风与项容“重墨”画风各自蕴含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始于唐代,至宋代苏轼提出"士夫画"而发展,到明朝董其昌提出文人画而盛行,绘画的收藏、品评也在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文人画"的发展可谓是创作理论与当时画家的艺术实践相互影响或促动,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文人画家逐渐形成了丰富的绘画观并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品评理论体系。儒道禅思想对文人画品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绘画的整个过程中,而且具体反映在画家对造形、笔墨、构图等方面的独特追求上。文人画以抒发性灵、彰显个性为旨归,不求形似、重神甚于重形,以逸笔抒写逸气,重在写意、力求表达意境。文人画家认为笔墨具有不依附于表现对象的独立的形式美,并能表达人的主观精神,因此具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文人画在色彩表现上重主观性,重水墨轻彩色,色彩表现追求意尽不求颜色似。文人画的画面构图崇尚简洁和留白,并打破时空的限制,依据主观感受经营画面,又注重画外功夫的修炼,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从风格的整体倾向性而言,文人画呈现出淡、雅、拙和荒寒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孙位为唐僖宗时期画家,《益州名画录》把他列为“逸格”唯一一人,冠以“画之逸格,最难其俦”的评价,但如此优秀的一位画家,画史上对他的生平记载却不详。孙位仅有一幅《高逸图》流传于世,但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却与画论记载的孙位绘画风格不符。今通过《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新唐书》等画论史料对比研究,对孙位的生平略加考证,发现一些画论中对孙位记载存疑的地方,考证出孙位并非宫廷画家,得出其绘画风格和生卒年。  相似文献   

10.
王博 《美与时代》2014,(12):84-85
元朝虽然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但在绘画领域却出现一大批画家,对中国绘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元四家中的吴镇,可以说是极具个性的一位,在绘画风格上与其他三家迥异,且史料记载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吴镇早年的史料,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根据吴镇作品题跋、诗集等史料为线索,试图还原吴镇其人以及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来分析吴镇绘画风格产生过程中受到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成书于唐代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被誉为“画史之祖”。书中以丰富的史料,勾画出佛教美术中国化的过程。唐代张彦远(815-907)所著《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唐大中元年(847),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被誉为“画史之祖”。全书共10卷,前3卷阐述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以及有关鉴识、装裱、收藏等方面的标准、知识、历史等。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当时绘画的整个领域。后7卷收入“历代能画人”(画家)的小传,“自轩辕至唐会昌凡三百七十二人”。这部著作堪称当时绘画的“百科全书”,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陆画是中国佛教传统艺术独具风格的绘画种类,历来颇受佛教信众和画家们的重视。黄河先生的《元明清水陆画浅说》一文搜集整理了三代水陆画的史料及珍贵图像。概要的反映了水陆画的产生、演变与历史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水陆画在其发展中吸收、融合了许多道教的神灵,从中我们亦可看到佛道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合共存的文化现象。本文中出现的道教神灵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生动反映,同时也体现出了佛教文化宽容博大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采薇图》是宋代历史上闻名的爱国画家李唐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采薇图》不仅仅展现出了首阳山上伯夷、叔齐兄弟的忠臣气节,也体现出了画家浓厚的爱国情怀。从《采薇图》这幅著名的山水人物画进行分析,通过结合作者的绘画风格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展现出李唐在画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15.
草虫画试论     
草虫绘画很重视画面的趣味,流传至今的草虫作品以清代居多,但成就最高的时期却是宋代。元、明、清三代以草虫著名于世的画家较多,但是总体成就不如宋代辉煌。近现代以来,即使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之下,仍然有很多画家坚守草虫画传统的创作精神。这种传统主要源于"师造化"。文人画兴起后,这一传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一则因为造型能力不同,再则因为创作观念变革。当世学者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勉励之,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丹培拉本是一种乳液绘画媒介剂。后来,人们把使用这种独特的媒介剂的绘画作品称之为丹培拉。丹培拉绘画是欧洲最古老的画种之一。早期的丹培拉绘画是丹培拉圣像画,文艺复兴前期产生的祭坛画,重要画家有奇马布埃、杜乔、乔托、马索利诺、马萨乔、弗兰切斯卡等。一些现代画家在技法、绘画风格方面受其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   

17.
宋代花鸟画以独特的题材、精妙的构图在我国绘画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宋代画家文化追求与艺术审美特征,文章首先分析了宋代花鸟画内容题材与载体,其次对宋代花鸟画构图布局与绘画技巧进行了解析,并在最后对宋代花鸟画的艺术特征与形成原理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宋代花鸟画对于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神、妙、能、逸"是唐代画评中提出的四个品第,是继"六法"后品评绘画的又一大法。文章在阐述"神、妙、能、逸"的基础上并运用其品评理论对画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何亚峰 《美与时代》2007,(10):48-49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中有悠久的历史并且独立成科,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水芙蓉图》是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独特的构图、用线、设色,体现出宋代绘画的艺术形式美.  相似文献   

20.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国画家,出生于一个波兰的艺术家庭。作为20世纪仍保持欧洲风景画、静物画、主题画和肖像画传统的具象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其作品的风格把东方和西方的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套绘画风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