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是传统山水画中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如果以传统山水画中的树木形象为参照,会发现敦煌壁画中的"花树"造型与传统山水画中树木形象在表现技法以及表现形式方面存在相似性,这种全新认识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郑芳 《美与时代》2004,(2):16-17
中国山水画不仅代表着华夏民族的空间意识与精神空间, 同时也传达着对宇宙自然的无止境感悟与 " 天人合一" 式的永恒探索精神。这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意识具有运动、开放、多维和无限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不是对客观时空中的山水进行模拟刻画的地形图,是具有深广内涵的中国艺术的代表。意象是中国艺术的本体,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本体。山水画中所描绘的景物是经过主观精神重新陶铸过的新的景物,是表现主观精神的意象景物。山水画中的时间体现出时间的主观建构性特征,并不是对客观世界中客观时间的再现,而是通过画家主观心灵建构出的带有主观精神意趣的意象时间。山水画的空间也是一种不拘于视觉原理的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民族矛盾日益突出,一批正直官吏和爱国人士为忠于明王朝归隐于名川山际之间,这些遗民画家具有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有开拓、创新精神。而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新安画派最为代表,他们重视气节,在政治上不与清王朝合作,有的奋起抗争,有的则遗世孤高,远离世俗之地。他们重视生活感受,亲近自然,容与自然。传承了山水画的精髓,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在艺术上他们利用了传统的形式抒发正式情感,创作了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对后世及其他画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红色革命"为主题对山水画在意境与章法、笔墨、设色、材质等方面进行题材研究,梳理"红色革命"与山水画的关系,丰富和完善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题材。建立以广西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在表现语汇在笔墨、用色、材料等方面探索新的研究模式,"红色革命"精神与山水画结合所产生的文化自信和崇高信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在宋代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绘画理论与表现形式都已达到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其中宋代山水画中"点景"表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拓展了"点景"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使"点景"成为山水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宋代山水画为代表,梳理"点景"的类型,分析"点景"的表现形式以及探讨"点景"内容中的文化属性,希望能够从点到面拓宽对宋代山水画艺术认识,获得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对山水画创作的精神意蕴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山水画的发展起源,对山水画创作的精神意蕴展开探讨,旨在为研究如何提高对山水画创作精神意蕴的有效认识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主要门类,山水画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内涵。隐逸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长盛不衰的一种社会思潮,它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并对包括山水画等文化艺术门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山水画的产生和独立、山水画对逸品的推崇、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山水画题材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究,可以凸显画家对山水画的超功利性的"隐逸"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9.
老庄之道的境界和表现,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有很深刻的内在关联。道家思想的介入,对中国山水画的风格、造型、用笔、色彩、审美均有重要的影响,确定了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风貌和价值,相当大地提升了中国山水画的品位及格调,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无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道混乱,玄学风行,文人志士对山水的审美观照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活动.山水诗、山水题材的画作以及山水画论大量涌现,代表着这一时期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并对以后山水审美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仅呈现出对山水自然美的一种表现和欣赏,通常还具有一种给人以精神启悟的哲学意义.而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的这种"精神哲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道家思想的生发.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精神依托,它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的追求、空间布局的构设、以及色彩体系的呈现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结合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直观表达,也是古代人高尚的人生观的表达。山水画在唐末后占据中国绘画的主导地位,结合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山水画自兴起之日,就贯穿了老庄之道,道家精神是其内涵。恬淡至上、寂寞无为是山水画的宗旨,山水画对"淡"的境界追求一直都是山水画家们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是绘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诗情与画意相完美融合的产物。在我国的山水画发展当中,文人将自己对于山水的感情借助于笔墨丹青融汇在笔下,而同样借助于山水画的意境来进行诗文创作。因此,在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当中,诗画实质上是分不开的。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在分析认识中国山水画当中,必然要在理解"诗情"的基础上,借助于绘画技巧,来更加深刻的理解"画意"。  相似文献   

14.
在山水画创作中,地域特征与地域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因素,开展以黑龙江省为代表的山水画教学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独特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为山水画教学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这些元素也影响着本土的山水画创作,进而形成多样的笔墨语言。  相似文献   

15.
窦宪敏是一位国内知名的太行山水画家,他的太行山水画独树一帜,带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而故乡情结是研究其山水画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窦宪敏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形象塑造的精神内涵及笔墨语言分析,探索与解析太行文化精神。利用荣格分析心理学阐释窦宪敏故乡情结的成因、故乡情结在其山水画中的具体表现,来分析与梳理其故乡情结的发展脉络和作品价值。通过研究窦宪敏的太行山水画的艺术特色,让更多的山水艺术爱好者了解窦宪敏,感受其艺术风格及价值,同时也在美术理论与创作上为山水画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画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在有限的取景和画纸上展示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在展现其审美追求的同时,也蕴含了画家本人的人生理想。山水画内容主要以山石、川流、树木的自然景观为主。除此之外,为了充实画面、丰富情感、渲染氛围,还会添之以房屋、人物、动物等,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往往被画者赋予了自己当时的强烈情感以及人生追求,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宋明理学与传统山水画的构建研究通过对中国山水画"观念"的深入剖析,结合演变过程中的时代哲学思潮,论述山水画创作的意识观念,系统展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特有的艺术精神。传统山水画成熟于两宋时期,这一过程似乎与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发展演变同步。从义理分析和部分画论研究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清代画家恽南田的绘画思想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南田画学以阐发山水画理为主,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画学与美学思想,关涉到山水画的创作主体、艺术本体、审美标准以及山水画的多重境界观,形成了以"逸"为主的绘画境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吴瑒 《美与时代》2014,(5):80-80
古往今来,人们酷爱画山水,在山水画中我们常见到的有山石、树木、水和人,有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亭子。有些画中,正是因为有了亭子,画面才变得神秘,富有趣味。  相似文献   

20.
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大画家之一,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绘画题材,展示了他全面的艺术修养。作为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其所开创的与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泼墨泼彩山水画艺术的形成过程中,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艺术中求变创新的勇气与精神足以引起我们研究探讨的兴趣,而泼墨泼彩作品的时代精神则召示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时代的来临,其作品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给我们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