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雕塑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雕塑创作主体的地位显得非常突出。作者的修养、学识、审美取向对于其雕塑创作的发展至关重要。雕塑家应在创作中坚持正确的审美取向,推崇真善美、注重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使雕塑艺术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2.
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造型元素主要有形体、量感、空间、材质、色彩等,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雕塑家对这些造型元素的关注程度不同。通过对色彩运用在雕塑不同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丰富多彩的雕塑形态是新时代的审美追求。随着表现主义的兴起,色彩在雕塑中的主观应用,必将成为新时期雕塑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梁霄 《美与时代》2014,(9):79-79
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雕塑艺术也在不断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雕塑艺术也越来越多的与之相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数字雕刻软件与3D打印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纳入雕塑教学的计划中来将非常重要,这是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属于当代的雕塑艺术人才的必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几十年间,经过几代雕塑家的努力,河南雕塑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塑家和雕塑作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河南各地开始兴建城市雕塑。但就目前而言,河南的当代雕塑艺术生存的土壤不是很好。河南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缺少完整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批评"链条。自由艺术家少,自由艺术家生存的空间更是有限。值得庆幸的是当今,有不少雕塑家正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不断努力。在河南积极开展雕塑活动,举办国际国内雕塑展览。  相似文献   

5.
材料是雕塑的造型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会直接影响雕塑的艺术效果,对雕塑家的创作活动意义极大。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和艺术观念的不断变化,以及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增加等等,都不可避免地使雕塑艺术风格产生多元共生、多样并存的状态。雕塑家们在形式上勇于创新,以探索的姿态不断地挖掘出材料的种种新的可能。雕塑创作中所使用的材料日益丰富,对材料的综合运用也就成了雕塑家们重要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雕塑经过夏商周先秦四个时代,到了秦汉时代出现了雕塑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题材范围广泛、制作规模较大、风格沧桑厚重。通过资料的查阅,其雕塑艺术的特征与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包括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秦代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为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如磐石的文化支柱。其全面发展的社会现状,又使先秦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在那个时期,雕塑和绘画的艺术水平非常高。在雕塑艺术方面,以秦始皇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雕成就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雕塑与其传统文化一样以一种别具特色的方式延续流淌着。中国的早期雕塑艺术史中不像西方那样涌现出一批闻名于世的雕塑家。但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映照之下,中国的早期雕塑发展却有着极其明显的艺术风格,其中包括“古拙”的艺术精神、别具“趣味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与绘画相融合的“线”条的灵动性以及“虚化”的艺术处理效果,等等。正是这些别具特色的传统意象雕塑表现元素使中国古代艺术才能与西方艺术相媲美,以至于使得当今国际的许多学者及艺术工作者不得不感叹于古代中国意象雕塑的古朴、灵性、庸智与大气之美。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大众对艺术的追求提升,公共艺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众参与艺术的愿望越发强烈。传统雕塑的影响逐渐弱化,更多公众可以参与并与之互动的雕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城市公共空间雕塑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城市公共空间雕塑特点,讨论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城市雕塑发展的近2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年轻的雕塑家关注的焦点已不在雕塑本身,而是把焦点转向了装置领域,并且与它进行探索与创造。很显然,传统雕塑在概念上已经被宽泛,同样地,传统雕塑在模式上也已经被拓展。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理直气壮地给雕塑下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当然,不排除当代艺术的现象成为一种进步的表现。当代雕塑艺术的概念变得神秘而又莫测,当代城市雕塑装置化现象表现在"集成"代替了"塑造";材料的本身意义代替了造型意义;观念语言成为创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雕塑作品中,肌理对审美趣味传达至关重要.因为在艺术接受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品的表层肌理.雕塑肌理糅合材料自身特性和雕塑家的审美情感,贯通于艺术传达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软实力的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公共空间艺术文化的营造成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雕塑小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极具代表的艺术形式,是整座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城市文化内涵的符号象征和标志。文章分析中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小品发展现状,总结雕塑艺术品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并对雕塑小品在未来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莫迪里阿尼将雕塑美学的特征融入到绘画作品中,成就了其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和"高贵单纯"的美学格调。莫迪里阿尼绘画的雕塑之美具有精神之美和形式之美,其画作的雕塑美学特征在不同绘画时期有具体的表现。年少的经历和审美倾向奠定了莫迪里阿尼绘画中雕塑之美的形成基础,这种雕塑美学特征的形成还受到雕塑家布朗库西以及20世纪初以巴黎为中心的艺术环境的影响。探究他粗狂原始与高贵典雅之美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创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雕琢自己     
一位出色的雕塑家经过很长时间的精心雕琢,终于完成了一件几乎完美的雕塑作品。有人忍不住走上前去问这位雕塑家:“你怎么能够完成这样美丽的雕塑作品呢?”雕塑家满脸微笑地看着眼前的雕塑作品说:“其买,这件雕塑作品一直都存放在这里,我不过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了而已。”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就像那位雕塑家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将身上多余的那些边边角角去掉,就一定可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的希腊化艺术遗产在雕塑与工艺领域表现精彩。帕提亚时期的雕塑与工艺完美结合了希腊风格的表现模式与本地东方传统,早期风格较为古典保守,中后期融入了更多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艺术品数量众多、品种繁杂、工艺标准高,是帕提亚希腊化雕塑与工艺值得人们去探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亨利·摩尔是20世纪英国的著名雕塑家,他以独特的雕塑风格享誉艺坛。亨利·摩尔雕塑最伟大之处就是在于他雕塑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意义。这对西方艺术建构现代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肌理,这种作为最直观的附生于雕塑表面的艺术表现手段,存在于一切雕塑艺术活动中。雕塑肌理有着独特的自我身份密码。通过可识别密码可以透视出雕塑家对作品塑造手法与媒材选择的特殊性情感需求。雕塑肌理的正确运用对雕塑作品观念的传达、主题的突出、氛围的烘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这四种艺术中,人们都会认为音乐与舞蹈相通,绘画与雕塑相连,而舞蹈与雕塑之间的关系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其实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雕塑作品经常给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家的创作以启示,很多舞蹈编导家们越来越重视对雕塑的研究,从雕塑中寻求创作素材,启发创作灵感,创作出众多经典的舞蹈作品,甚至创作出了新的舞种。同样,舞蹈作为一种用人物肢体语言来表现情感的艺术,也经常被运用在雕塑作品中,雕塑家根据舞蹈中的造型创作出了很多优美的作品。两种艺术同以人物形体为载体时经常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它们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是影响艺术创作的主要范畴之一。意象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为中国雕塑家如何借鉴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继而在探索中国当代雕塑创作的问题上,开启了一条既具有世界性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精神的中国当代雕塑文化语义的道路。本文试图从古代传统文化本质的天人合一等方面来分析几件具有意象审美的优秀的当代雕塑作品,并进一步阐释它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关注公共艺术中的雕塑,并讨论公共空间、公共领域、艺术家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观众在公共艺术中的角色等与公共艺术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构成了我们理解公共艺术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电子空间的出现和民主社会的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公共雕塑的实践和观念。相应地,艺术家和观众在公共雕塑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里,当代公共雕塑的诸多发展,要求我们重新思考雕塑的定义并调整我们的公共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雕塑美创造活动的动因,没有情感就没有雕塑美的创造。大量的雕塑实践也证明,雕塑美的创造过程,是雕塑家审美感情集中凝结的过程,显示着雕塑家的功利要求、爱憎态度的美学理想。雕塑家鲜明而强烈的审美情感对雕塑美的熔铸,才使雕塑美具有浓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