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先秦时期的“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诵可大致分为行人之诵、瞽史之诵和经师之诵。行人之诵就是外交场合的赋诗言志。瞽史之诵就是把帝王世系、四方古史传说及风俗民情等用“乐语”的形式讲诵传播。经师之诵 ,主要指的是老师传授学生的讲诵。它们是中国早期经典流传的主要形式。“诵”体现在文本上大致是节奏感强 ,韵律和谐  相似文献   

2.
先秦中庸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是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是儒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该词始见于《论语》,但其思想渊源甚为久远。中庸的前身称为“执中”,执中原则可上溯至“禅让制”时代,是从传说中的尧舜直到禹汤文武周公治国安民的指导方针。孔子首创“中庸”,把执中原则提升至哲学范畴。孔子身后,儒分为八,中庸学理又经子思、孟子、苟子相率发展,迄于战国末年已蔚然大观,从而结束了中庸思想哲理化的历史进程。秦汉以降,历代儒者虽多事阐发,然终不出托古致用、借题发挥之圈子,中庸的本质含义未见改变。是故,探究中庸思想应以先秦为大端,…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是中国诸子百家学术活动频繁的发轫期,学者们立足于各自的价值观,对音乐的功效阐述出不同见解,音乐之“和”的问题逐渐提上日程。对此,史伯之“声一无听”、晏婴之“和羹”论、孔子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学术观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学者们分别对“和”及“和与同”层层论证、标新立异,占据各自的古典美学立场,阐述不同角度的“和”“同”观,为先秦时期音乐美学领域勾勒出一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4.
从“曲忠维孝”到“移孝作忠”——先秦儒家孝忠观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坤  张波 《管子学刊》2010,(1):50-55,75
孝与忠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的两个基本观念。由于早期中国夏、商、周王朝"家""国"合一,因此用血缘来维系统治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所以,孝与忠之间具有互通性和一致性。春秋战国之际,正是古代中国从宗法等级君主专政政体向中央集权君主专政政体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君统逐渐脱离宗统而独立,忠和孝维护着不同的权威,具有了各自的价值取向,因而使孝与忠之间矛盾凸现、价值对立,先秦儒家的孝忠观念也经历了从"曲忠维孝"到"移孝作忠"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朱建明先生认为,良渚文化的突然衰落是由于大灾(水灾)之后暴发了大疫,而大疫才是良渚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如果其分析成立的话,这将会是目前我国疾疫之灾的最早遗存。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关于疫的卜辞。其中“疾年”可以视为我国流行病的最早文字记录,“疾年”是说疾疫流行之年或至于死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7.
先秦时期的人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对人学寄予极大的关注,认为人是自然生成物,又是“万物之心”,宇宙的心脏。孔子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孟子进一步提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问题,苟子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人之何以为人的命题,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管理心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晓 《心理学报》1997,30(4):422-427
本文首次对我国先秦时期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予以概论,涉及的方面有人性假设、管理策略、管理者的人格等。同时兼与西方现代有关管理心理思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分析《左传》《黄帝内经》《史记》等相关史料,可以初步得出先秦时期医患关系的几个特点:第一,人们在春秋时期逐渐消除了对神灵的盲目崇拜,医巫开始分离,医患关系初步形成;第二,医学理论和技术还极不成熟,医生为解除患者病痛会采取同情、安慰、心理疏导等情感关照;第三,医生还没有成为被社会认可的独立职业,医患矛盾的最终解决依赖于道德调节,而非法律,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尚在孕育之中;第四,一些医者已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会明确告知患者,避免过度医疗,同时从遵从决策、爱惜身体、信任医生等几个方面对患者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总的来说,婚姻关系由相对宽松和自由逐步过渡到严格和规范,婚姻观念亦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内的"男女之别"渐次过渡到婚姻及家庭生活领域内的"从一而终",并最终使"夫为妻纲"的观念初步形成.婚姻道德的提出本身是对于婚姻及两性关系的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前提下,这种规范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女性的片面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对朋友关系已很重视,列为五伦之一.交友的基本原则是信: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包容.朋友关系有三个层次:审美层次的知音之交,道义层次的知心之交,功利层次的市道之交.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先秦时期车战研究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焕文 《管子学刊》2014,(2):120-122
先秦时期,车战曾长期作为我国古代最主要的作战方式长达数百年。一个国家拥有的战车数量,往往被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标准,成为在战争中的一种重要力量。煌煌战车已成为国势的标志。以下力图通过古代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深入研究车战这一作战形式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为当前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山东古属《尚书·禹贡》所载青州、兖州的一部分,金代始形成政区名,明代因古称太行山以东地区为山东而置山东省,又以大部地区属于鲁国,故又简称鲁。山东今有汉、回、满等兄弟民族,而先秦时期有哪些民族呢?值得系统研究。 一、夏代以前的氏族与部落古国山东省的山地丘陵包括鲁中南低山丘陵和胶东低山丘陵两部分,泰山是其最高的山峰,称东岳。还有蒙山、鲁山、沂山及胶东的崂山。平原则分布在两部分山地丘陵之间及其外围,以鲁西、鲁北平原和胶莱平原面积最大。沿海平原有盐沼泽和盐碱土分布①。整个山东境由平原、洼地、山地及丘陵组成…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思想成果,它们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东方民族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不了解先秦就不能了解中华民族乃至东方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如同不了解古希腊就无法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一样。在先秦众多的优秀文化成果中,名辩逻辑特别是关于矛盾律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先秦的矛盾律思想问题,着重说明先秦矛盾律思想萌芽、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及其主要内容. 这里所说的“矛盾律思想”,不仅指先秦思想家对矛盾律的陈述或论述,而且还指他们在进行辩论,论证和反驳时对矛盾律的运用,及在运用中所涉及到的矛盾律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名家是兴盛于战国中后期的一个诸子学派,他们的思想特点是所谓苛察缴绕、专决于名,即要求循名责实,或者说强调以名学或逻辑学的方法来观察和处理事物。先秦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应是倪(兒)说、田巴、桓团、公孙龙等人。名家学派的思想主张除了坚白离、合异同等名学命题之外,还持有非六王、罪五伯(霸)之论。楚国的名辩思潮虽然可远溯于老子,但真正的兴盛,应在宋钘、惠施游楚之后;除了南方之墨者的名辩相应之外,在屈原、宋玉的辞赋中也可见出名家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牧师”考     
本文作者是一位定居美国年已85岁的美籍华人。我们发表此文,不是要提倡取消“牧师”的称呼,乃是让我们做牧师的得到一点劝勉。  相似文献   

17.
“诠释”考     
“诠释”一语 ,随着西方诠释学 (hermeneutics)在国内的译介和传播 ,而大为流行。由之而起的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注释传统的历史反思和现代性观照 ,以及中国诠释学体系的探索与建构 ,亦方兴未艾 ,有燎原之势。目前 ,不论是西方学术观念的翻译 ,还是中国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 ,“诠释”一词都具有了某种核心概念的意义 ,成了一个所谓的“关键词”(keyword)。要恰当地理解和运用“诠释”概念 ,就离不开对这一词语的语源追溯、语用脉络分析 ,以及思想史意义上的语义描述。本人不揣浅陋 ,遍翻群籍 ,将“诠释”一词的源与流 ,细加勘寻 ,罗列胪示 ,并做…  相似文献   

18.
“煞风景”又曰“杀风景”,恐列位百思不得其解,在下不赘试举几例(绝非无中生有,愿承当一切法律责任): ——某日,吾辈突发游览之雅兴,数位好友相携来到某风光名胜之地(恕隐其名,以免其经济效益不佳时涉嫌)。初时谈笑风生,兴高彩烈。待转过一个弯,但见广告牌子遮眉障目,内容五花八门。其中竟有“脚气灵最新配方,包您药到臭除”之类,内中一人长叹:“太煞风景”。  相似文献   

19.
“上帝”考     
上字既有时间在先之义,亦有空间在上之义。帝字本义含源头之义。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上帝"可能指早先的先帝、先王。从先秦与秦汉文献来看,上帝与天是不同的。汉末开始称天为天神、天帝。此后,上帝成了天的"别名",人们用天取代了上帝。近代以来人们以上帝来指称基督教的耶和华。上帝成了西方之神。故,人们通常误以为上帝或指天,亦或指西洋神。中国先秦时期的上帝应该指先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