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乡土为题材的油画就有出现,最初画家们为了迎合皇家贵族而去画一些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作品。而伴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和世俗文化的发展,新时期的画家们开始不再满足于承袭前人的创作模式,他们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对现实平凡的生活产生兴趣,开始描绘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人。更有少数像彼得·勃鲁盖尔和米勒这样的大师安于偏僻的乡村,进入农民中去,描画这群社会最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  相似文献   

2.
《伯利恒虐杀婴儿》是16世纪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标志性作品,木版油画,116X164.5,现藏维也纳美术馆。《伯利恒虐杀婴儿》取材于《圣经·马太福音第二章》,说的是大希律王为了将耶稣扼杀在襁褓之中,发动了屠杀全城两岁以内男婴的残忍之举。经上写到: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那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地来拜他。”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当下希律暗暗地招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  相似文献   

3.
人性是目的与完满智力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完满智力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把这个人性概念运用于绘画批评,核心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寻找某个受到了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事物,揭示这个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内容。这个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正是所谓画外之音。  相似文献   

4.
先秦齐、鲁两国作为周王室分封在东方的重要诸侯国,虽然同处东方,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还是存在差异,而且各自所奉行的治国策略也不相同。文化作为人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与发展而有意识地进行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建,决定了齐、鲁文化之间必会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对齐、鲁文化的渊源、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异同比较阐述。  相似文献   

5.
无论原始绘画还是表现主义,都是内心直觉的表达。它们没有所谓绘画法则的条框限制,都是发自人类天性的艺术,是生命本能的一种宣泄。但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原始艺术最率真直觉地反映生活,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则是对压抑反抗情感的发泄。  相似文献   

6.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始终在深刻的洞察中不断追求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寻找独特的美学原则和美学特征,探索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下纯粹的秩序与均衡之美。结合蒙德里安的创作经历,着力探析其从再现具象的美到逐渐把万物简化成水平直线的抽象美的风格变化历程,深入挖掘其新造型主义绘画的美学理念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史以"特性之载体"、"感官上被给予的多样性之统一体"、"质料与形式的统一"等方式对物的多种诠释都是关于物的表象之思,并不是对物的本真理解,达不到对物的真正认识。物之为物不能以对象性的方式去对待,物之物性是不同于对象之为对象性的一种性质,思物之物性不能采用思物之为对象的表象式的思物方式。海德格尔在重新剖析人、世界、物的生存论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生存论地把握物的切近之思的思想模式,揭明物乃是此在切近地把捉对象世界过程中发生的,是被世界带到显示状态的一种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不断成熟发展,电脑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使得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更加多元化。计算机作为新晋的辅助工具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数字绘画所呈现出来的开放性与互联网性在信息化和图形化的当代社会拥有优势,它和传统绘画不是对立存在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社会价值、艺术创作、审美情感三方面来入手找出两者的区别。只有深刻了解两者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找出两者结合的优点,在各自艺术领域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时代性、多样性、情感性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综合材料绘画的主要特点;围绕肌理美、材质美、色彩美、文化美四个方面,研究了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美感;分语言表现、技法表现以及叙事表现三个部分,对综合材料绘画的绘画表现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世纪的纳比派中的绘画大师维亚尔和勃纳尔这两位关注自然和生活环境的画家,以画家的私密生活为切入点,探讨生活与绘画的关系以及两位画家的绘画。对比维亚尔和勃纳尔绘画艺术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生活题材在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以及绘画语言在绘画创作中所占的分量。最后,通过研究两位画家的绘画而得出艺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齐文化的特征、旨归与本质--兼论齐、鲁、秦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化是先秦时代的东方大国——齐国所创造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以广收博采、融合创新为特征,以富国强兵、诏令天下为旨归,以实用主义为本质,与鲁文化与秦文化相较有着自己的鲜明特征。鲁文化是道德的理想主义的文化,秦文化是建构的功利主义的文化,而齐文化是实用主义的文化。然而,齐文化由实用主义流衍为功利主义,复由功利主义流变为享乐主义,致使其在政治上没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文化上未能由区位文化上升为中原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佛教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佛教的巨大影啊,也日益受到佛学界的重视。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已成为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都经籍浩繁、包罗广博,这里不想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谈论二者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只准备就作为佛教核心问题的佛性理论与作为传统儒学根本问题的人性理论的相互关系,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确定斋月的开始与结束,根据圣训,有两条规定:   1、以看见新月为准进入或结束斋月。 2、在未见新月的情况下,补足“舍尔巴奈”月 (入斋 )与“莱买丹”月 (月斋 )30天。   看月的时间,据《法台哈勒革地勒》等教法经中说:“人们应当在“舍尔巴奈”月第 29日,日落时看新月。如果见月,则封斋,如果云雾遮挡看不见新月,就当全美“舍尔巴奈”月三十天。”很明显,教法经讲的是应当在“舍尔巴奈”月第 29日日落后看新月。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穆斯林学者们是没有分岐的。无论是中国的穆斯林学者还是国外的穆斯林学者对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近年来,皮亚杰的理论受到挑战,人们批评皮亚杰虽然强调社会因素对于认识发展的作用,但在实验中并未真正加以研究。具体到三山课题上,已有的研究多是在儿童单独作业条件下分析儿童关于三山课题认识发展的过程、自我中心现象的变化趋势以及知觉经验在儿童掌握空间表象中的作用。而儿童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掌握空间表象是否存在影响,至今尚未见到过实验研究报告。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儿童在单独作业和相互作用两种条件下进行训练,然后对比两组儿童对空间表象的掌握情况,分析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完善皮亚杰的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理论提供实验上的依据。研究方法被试随机抽取一至四年级学生200名,其中一年级40名,二年级50名,三年级50名,四年级60名,按所在年级分成四个年级组。初试后,将各年级回答错误的儿童,按等组法的原则分成单独作业组与相互作用组两组。两组儿童的初试成绩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明代的画家和画派众多,在继承了宋元画风的基础上,开创新法,对清代的画风有重要的影响。明代绘画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初期,以宋代院体画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为主流。中期,苏州成为江南一带的文化艺术中心,"吴门画派"占有重要地位。后期,花鸟、人物、山水画多方面发展,文人画盛行,松江山水画派影响到了清代。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艺术是与男权社会的对话,是艺术家利用独立的女性意识反思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身份地位,清晰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后利用这一特点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通过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图像分析,探讨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蒙克的思想先后受到波西米亚激进运动领导者耶格你当写出你的生活和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神秘主义影响,当然这都是基于他幼年就开始接受的源于父亲的清教徒思想,而正是几种思想之间的矛盾促使画家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绘画方式产生极大分化。这种矛盾的心态,体现在蒙克的画作当中,主要在画家用色彩表现光线特色的形式,隐于暗色调下的强烈对比之中。  相似文献   

18.
漆画是当代绘画中新兴的画种,是从几千年传统漆艺中走出来的。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品格,即工艺性与绘画性的统一。当代漆画的创作,重点不在于用漆,而在于如何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下,漆艺术在发展传播中,吸收着各个时代文化政治产物的优点,也吸收着各个民族文化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传统漆艺出发,提取出绘画最简单的状态,以探索当代漆画的绘画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想象力作为天才内心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理想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生成作用,借助于理想的形象,主体的审美理念才得以显现。在鉴赏判断中,康德提出了两条重要的审美先天原理主观形式的合目的性与共通感,主体以不同的审美先天原理可以获得独具特质、内蕴丰富的审美表象。探究二者如何在创造性想象力的推波助澜下赋予对象以审美表象,是对康德想象理论的一次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巴洛克艺术重视追求宏伟气势,艺术家更强调想象力、空间感与立体感,画面富有激情与动感,因此巴洛克艺术被称为男性的艺术。与巴洛克艺术同为贵族艺术的洛可可艺术则刚好相反,它拥有女性的甜美、精致和高雅,造型上多以曲线为主,以淡雅色彩为主,因此洛可可艺术被称作女性的艺术。物极必反,巴洛克的富丽堂皇、矫揉造作最终被洛可可的精细秀丽、纤细典雅所取代。文章主要探索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于绘画领域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