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沃尔夫林对自己艺术理论的思考与构建是一个修正、补充、完善的动态过程。研究沃尔夫林风格理论的价值,不能停留在重温他的理论,更要对他的理论进行重新思考,促成其向当下的演绎,使之跨越时间和艺术门类的界限,具有新的内涵和生命。将沃尔夫林的风格学理论联系当下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精神,发现它们呈现出沿袭、时新与复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学术界总是在争论一个问题,中国的当代艺术应该怎么发展?我们是抛开传统,奋勇追逐西方当代艺术的步伐,还是固守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自上世纪60年代,放眼国际视野,艺术的中心由法国转向纽约,一种经济引导文化的风暴席卷而来,全世界似乎都在跟随美国的发展步伐,其中也包括艺术。而在很长的时间里,模仿与紧追是我们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连艺术的评判标准大多也是按照西方的审美基准进行的。有时在想类似于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学、潘诺夫斯基的图  相似文献   

3.
研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应采用沃尔夫林五对概念对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与伦勃朗的《夜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这两种风格各自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结合14至17世纪的欧洲社会时代背景,探究绘画艺术从文艺复兴至巴洛克风格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纵观美术史,印象派扮演着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其创作手法和风格丰富多彩。文章通过解读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学理论,从画面构图、用色、笔触三个方面对印象派绘画的形式风格进行研究,来探析印象画派中光影、色彩、笔触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艺术史教育一直是艺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美国当代艺术史学家斯蒂温·艾迪斯和艺术教育学家玛丽·埃里克森合著了<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他们对把艺术史这门学科作为制定和编制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教学大纲的基础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艾迪斯所写的章节里,他既谈了西方艺术,也谈了非西方艺术;既谈了艺术史的传统研究方法,也谈了当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弗朗索瓦·于连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从哲学角度讨论,这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国智慧、西方哲学以及中西方比较哲学方面;第二是有关研究方法的论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也是目前研究于连的重点;第三是从艺术思想方面进行研究,尽管已经有学者将其置于艺术意境、艺术语言与艺术手段、艺术批评三个层面进行讨论,但研究不够深入,成果不足以将于连的艺术思想进行较为完善的表达。因此,从一般性艺术理论角度对于连的艺术与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是当前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于宗教艺术作品及其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宏大且艰深的课题,笔者基于对相关伊斯兰教艺术及其美学思想的阿拉伯原文材料,以及东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鉴赏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主要就"宗教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和"《古兰经》经文与伊斯兰美学三原则"两个方面做概要的阐发。  相似文献   

8.
作为艺术自律的基本含义,"自我立法"在对象和研究方法中都预设着多维指向。西方现代美学中艺术自律的思想资源分别是从心理学、形式论、价值论和社会学四大维度展开的。运用影响维度倒推到康德美学本身这一开放性思路,可以挖掘康德审美自律思想的多重内涵。这一研究既是对自律观念单一性规定的突破,又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理论谱系中展现西方现代美学和艺术批评中的多彩图景,也必将启迪当代中国美学多维度理论形态的创生。  相似文献   

9.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曾任哈佛大学历史学、政治学教授,兼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理事会学术政策主任,主要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史和思想史,专长于中国现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陈独秀和对现代西方的认可》、《儒家思想的几种倾向》、《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等,其中《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是西方汉学界第一本有影响的专论先秦思想史的大部头专著。史华慈的文化观主要包括: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因为人类共有着同一个经验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具有可交流性,而且正是在交流当中文…  相似文献   

10.
西方艺术史中的赞助人对艺术的发展和风格的流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究其本质,艺术赞助人的个人素养和审美取向却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很少有人注意近现代中国思想在日本的反响。之所以这样 ,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于现在通行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多局限于阐发近代日本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中国是如何学习日本或如何通过日本向西方学习的这一侧面的思维定势所造成的。当然应该承认这一侧面是主流、是主要方面 ,即便如此 ,但这毕竟也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学界对梁漱溟的儒学思想的介绍与研究情况 ,旨在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提醒人们要重视对近现代中日关系中长期以来易被人们忽视的另一些侧面的研究。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之一 ,通过分析和整理日本学者对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变化情况,并指出马克思思想研究的重要转向,即转向对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的研究。同时,作者图克尔指出了两种主要的研究倾向,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道德主义进行分析,二是把马克思当作宗教体系进行分析。作者则选择了另一种研究方法,把马克思思想体系纳入到西方传统的宗教和神话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史学界对西方农业史的研究中,我国相当一部分学者仍然是按照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前后从对英国农业分析中得出的某此结构去理解西方农业史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以"两极分化"和"小农的消灭"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熊秉明先生是享誉海外的艺术家,也是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的研究颇具中西比较的视角和方法,在书学界影响深远。通过撷取熊秉明书法美学思想中"理性"与"反理性"这组核心理论范畴,对其书学体系建构和阐释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书法是"理性"与"反理性"相融合的艺术,在"理性"中寻找书法的秩序,在"反理性"中表达书家精神,在创作中以"反理性"为主导,反映书法美的核心是书家本心的回归。从熊氏的理论分析中可看到中西传统艺术间的某种共通性,对书法的美学生成有了新的阐释。熊秉明的书法美学研究显示出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以及在中西方艺术思想碰撞下中国书法所具世界话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艺术史有其独特的传统,各个时期的艺术精神贯穿于作品中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趣味,通过王正华对《听琴图》解析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是有很大启示的。当然,图像学以及情境分析等西方艺术史方法论有时候并不适用于中国美术史研究。这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找到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思潮碰撞与交融,众多美术革命家提倡学习西方艺术观念,甚至要求"全盘西化"。我们学习和领悟西方艺术观念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西方艺术观念"竟然是中国古代画论中早就提出的艺术思想,由此可见,西方现代艺术观念亦受东方艺术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与确立。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学海》2008,(2):131-136
昆廷·斯金纳与列奥·施特劳斯代表当今西方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两大派别,因而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两者的基本立场、理论方法和文本解读进行粗浅比较,分析两者研究思路的差异.斯金纳认为思想史是对变化着的问题的变化着的解答,采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关注语境,注重分析文本中语言和修辞的运用;施特劳斯则认为思想史是对永恒问题的不断贡献,采用哲学的方法,关注经典文本,主张对文本进行字里行间的细读.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有没有逻辑,如果有逻辑,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自从梁启超开始研究墨家论理学(逻辑学)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就开始了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西方逻辑学的争论.例如,梁启超、虞愚等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有西方那样的逻辑学,当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时期没有西方亚里士多德那样的逻辑学.建国后,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中国逻辑史界一直存在着分歧.自1980年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在广州成立以来,开始了有组织的学术讨论和集体研究,使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史的研究以前所未有的成果面世,出现了大量的论文、著作和教材.从这些著作和论文看,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国逻辑史界关于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中国逻辑史是名学和辩学史、是中国形式逻辑的思想发展史、是中国古代符号学史.  相似文献   

19.
八五美术运动是我国美术发展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涌进了大量西方艺术风格和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力波及我国艺术各个领域。从中西方融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以八五新潮时期出现的一批优秀艺术家和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体现的人文理想精神为研究重点,从运动的兴起、中西方艺术语言融合因素以及人文理想的表达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现实目标和永恒理想。在西方文化史上,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正义思想,它们构成了西方绵延古今的正义观变迁史。真正的正义理论应该是对人类生存,发展与完善这一中心问题的思考与表达。这一理解即是我们正确评价西方各种正义观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科学合理地建构中国社会转型期正义理论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