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影影 《美与时代》2014,(3):102-10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中历史最悠久的画体,它的形式特征之一是装饰性。从线条、构图、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特征进行理性分析。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工”取其质,“美”取其饰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特征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是中国绘画的宝贵财富,并且具有独特的装饰性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方美术的影响与绘画工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的工笔人物画在构图、设色、线条、图案、肌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明显的独特的装饰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兴衰中,历经了出现、发展、高潮、低谷与复兴,尽管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工笔人物画却从未断绝。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工笔画是先于水墨画出现的,历代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先人传统的同时融入了符合时代的艺术语言,进一步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使工笔人物画不断涌现出新的思潮,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时代在进步,工笔人物画这一画种也在成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家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色彩审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中装饰色彩的运用,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在学习、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工笔人物画中发展出新的色彩语言,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受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田田 《美与时代》2007,(8):41-42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经常趋于程式化,这种程式化的特点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对这一传统我们理应辨证地理解和继承,从而形成自己风格的造型"程式",这样才能开创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新时代.一  相似文献   

5.
构图是画面中的骨骼和结构,唐代张彦远更是认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工笔画的发展从古至今都离不来对构图形式的思考和探索,其构图的章法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形式美规律。当代工笔画家们对构图正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努力寻找当下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文章通过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构图所呈现的一系列新特征,试图找寻与内容相契合,有个人风格的个性化构图。  相似文献   

6.
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说工笔人物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工笔画的基础便是传承与发展,既要继承前辈的绘画经典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所创新的东西要符合时代的需求。本文以研究现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为主,文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继承传统为主,讲述的是工笔人物画在历史的发展概述,第二部分以时代创新为主,强调的是现代工笔画的创新特色与形式语言。总之,希望通过研究工笔人物画的传承、创新,带动着现代的绘画方式朝着一个全新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清晰的传承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接纳西方现代主义及日本画等新的材料、画法、构图乃至观念的影响,当代工笔人物画出现各种革新,其中学院派画家一直在尝试改变渲染的方法以及传统色彩关系;而以70后、80后为主的"新工笔"艺术家更多接受了微观革新中的观念和造型等形式处理技巧与传统工笔画的材质、画法进行融合。当代工笔人物画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优秀的工笔画时下呈现出一种内在的文人气质,这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的体现。但也存在一些创作困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工笔山水、人物、花鸟等领域都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态势,被定义为"新工笔"。选取当代女性新工笔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徐华翎、罗寒蕾,以她们的女性题材作品为例探析她们的艺术语言,研究工笔人物画中"女性题材"绘画视角的多样性。以新的视野、技术、意境,在视角、构图、线条、设色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年轻一辈的新工笔艺术家们提供了新颖的、可供选择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韩熙载夜宴图》为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传世之作,现存的五个片段是以长卷的形式,通过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活动情节,展现了整个夜宴活动的内容。其构图巧妙,疏密有致;人物造型清雅娟秀,刻画细微;用线缜密,线条圆劲娴熟;设色浓丽沉着,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传统。作者在人物安排上营造了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同时也显示出画家"传神写意"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0.
刘译泽 《美与时代》2023,(4):102-104
中国传统元素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经形成了与精神内涵相融合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很多工笔人物画作品中都能找到与区域特色相关联,并能代表本土风格的中国传统元素,其使工笔人物画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和神韵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与此同时,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工笔人物画中呈现的文化内容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接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因此,对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进行概述,探讨中国传统元素与工笔人物画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工笔人物画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将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工笔人物画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人物画论争及改造给中国人物画坛带来翻天的变化,"写生"成为新时代人物画的要求。随着新中国的发展,绘画日渐单一,特殊时期的工笔人物以"年、连、宣"的绘画形式活跃于画坛之上。文革结束后,百业待兴,水墨人物发展迅速,工笔人物略显踟蹰。到上世纪80年代,工笔人物多元共存,一片振兴之态。本文试从三个时期两个阶段浅议工笔人物画在时代背景下的存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意"是中国画的一大特征,是指画家内心精神世界的表达。现如今一部分工笔人物画完全采用写实风格,画面虽工整细致,严谨精细,但缺乏灵气,不够生动,这些皆由于画家忽略了"意"的表达。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强调意象造型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现代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和创新。文章通过对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现代工笔人物画尽善尽美地开拓造型、抒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素描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素描在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写意人物画还是工笔人物画,中国人物画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素描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竭尽所能学好素描,才能为以后中国人物画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水平。同时,既要吸收西方素描大师的营养,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物画的文化艺术传统,努力创新,走进生活,促进素描和中国人物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有过发展也有过低谷,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古人积累和总结的许多技法和理论基础,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绘画。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到后来明清的衰弱。改革开放后,中国工笔人物画从低谷逐渐步入了复苏的阶段,逐渐发展繁荣,以全新的面貌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的毕业创作选择的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工笔人物画。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一门画体特征独特而又古老的绘画艺术。随着老一辈和新一辈学者们的不断开拓创新,中国工笔人物画,变得形式活泼,风格多样,内容广泛,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初次学习工笔人物画是从大一下半年开始的,想来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我的毕业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首唯美的小诗,一来紧跟工笔人物画大师们的表现形式,二来也算是对自己学习工笔人物画做一个心得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线?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为我们所熟悉,发挥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线作为工笔人物画造型的主要手段一直伴随其发展。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勾勒造型、画面背景装饰、具有审美性等特点。艺术家们要想在工笔人物画中有所成就,创作出一幅优秀作品,不仅要了解线的基本的发展状况,还要理解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作用及功能。我们在创作中也要进行多次尝试,不断摸索体验线的艺术魅力。中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方的绘画思想影响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但是工笔人物画还是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点,体现出中国文化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所运用的线条是绘画的艺术语言,是历代画家反复实践积累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应该借鉴吸收并予以创新。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使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呈现丰富的多样性,从古代的简单稚拙发展到现代的丰富多样,个性特征明显。工笔人物画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充分地展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西方绘画以色彩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绘画以线来表现物象,此外西方绘画也受到中国画线的影响,比如在毕加索的画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线条。  相似文献   

17.
无论从原始绘画高度概括的几何形,还是封建社会的线条加平涂,以及构图上的移步换景,色彩使用上的平光效果,都体现出传统绘画的平面装饰性。近现代工笔人物画中许多知名工笔人物画家都沿袭了传统绘画的特点,加上个性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画的漫长发展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肌理技法的不断革新,工笔人物画在创作语言变得丰富的同时,也为观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肌理技法在工笔人物画创作领域中已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肌理技法,结合画家罗寒蕾的代表作品,分析肌理技法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与运用,并分析肌理技法给创作带来的启发与思考。期待探索工笔人物画技法表现的更多可能性,从而提高对工笔人物画创作技法的掌握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何家英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学西渐的创始人,其画风既有传统的清新雅致,又有很强的现代元素感,力求线条与色彩的结合,即注重意境的表达、情感的宣泄和质感的刻画。在何家英的作品中人物刻画借鉴了西方素描的光影和造型感,色彩里加强了颜色对比与融合,构图里仍采用传统的形式表现,画面强调了诗情画意的意境,尤其是气氛的烘托,使其工笔里带有写意和油画的技法,及多种绘画风格与艺术性。他成古即今,保留传统民族情怀的同时还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先进思想,对青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承前启后开创新的画风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在当代国画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伴随着社会和时代以及艺术教育的发展,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工笔人物画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关键的一部分。近年来,工笔人物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工笔人物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笔人物画教学的实效性。在新时期,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