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寺院控产制度主要是指寺产的所有、归属,大体有十方、子孙两种形式。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宗教活动开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而控产制度无疑会影响到寺院经济的发展。当前学界对宋以后寺院控产制度演变过程讨论较少,不利于认知这一时段内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以14-17世纪杭州地区的重要寺院为中心,初步揭示房头的产生及分房控产的形成、终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十方制运行的困境。作者认为,当十方制在运行中的一些重要规则不能被遵守时,会形成各房子孙山头林立的局面,较之简单的一系僧人子孙相传的情形,其弊病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2.
豁光  阳光 《法音》2004,(8):26-36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僧聚众而居,体制自兹而始。在唐代,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又以芳香的旃檀林比喻佛门龙象所住之处,故又称旃檀林。但是,到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亦仿照禅寺制度,故亦称丛林。丛林之中,寺产一切归公,且依一定规矩而容十方来往的僧众。丛林住持是经僧众普选,由十方名德出任,故丛林又称为十方丛林。另据《大乘义章》卷十三载:丛林能生智慧、神通等功德,故又称功德丛林。最初时,丛林规模较小,于一寺之中,仅有法堂、方丈、僧堂及寮舍,以住持为一寺之主,尊为长老,居于方丈。初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建佛殿),…  相似文献   

3.
徐玉成 《法音》2003,(9):27-29
近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寺院僧人和居士纷纷来信咨询有关宗教政策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新近提出来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将收到的提问综合归纳为五个问题,并回复如下。1、问:佛教寺院为了修建殿堂,因资金不足需要向银行贷款时,可以用寺院向银行作财产抵押吗?答:不行。理由如下:第一、佛教寺院是佛教信徒从事佛教活动的地方,是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这是佛教寺院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大区别。因此,佛教寺院的建设应当以十方檀信的自愿捐助为主,遵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为了保持寺院清净庄严的气氛,最好不要搞突击性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4.
罗睺寺与十方堂李史明罗寺与十方堂是毗邻的两座黄庙。在历史上,这两座庙为一庙,称罗寺。十方堂原是罗寺的马坊院。明永乐年间(1403——1424),黄教传入五台山,五台山才有了黄庙,但为数不多。到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任命罗藏胆巴为菩萨...  相似文献   

5.
杜宪 《佛教文化》2009,(5):48-54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地处峨眉城东门外。寺院占地百亩,城垣田亘,柏楠环绕,殿宇数重,气轩轾昂,为峨眉“十方丛林”。 寺院由无穷国师创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大师历经艰难,募于蜀楚,再入京城,向崇信佛教的慈圣太后化缘。太后闻师发心在峨眉山铸供千手千眼观音铜菩萨像,即赐千金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6.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太虚的佛教教制改革思想通过僧数、宗依、整理制度和筹备进行等4个方面表现出来。太虚的佛教教制改革思想是要把佛教引入理性的发展轨道,虽没有得到完全实现,但依然对民国时期政教关系的法律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均颁布了一系列寺院规条,对寺庙财产、僧人登记等作出规定,形成了以政教分离为基础的关于政教关系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太虚的佛教教制改革思想通过僧数、宗依、整理制度和筹备进行等4个方面表现出来。太虚的佛教教制改革思想是要把佛教引入理性的发展轨道,虽没有得到完全实现,但依然对民国时期政教关系的法律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均颁布了一系列寺院规条,对寺庙财产、僧人登记等作出规定,形成了以政教分离为基础的关于政教关系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宋代五山十刹寺制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政府的寺院管理中,五山十刹是等第最高、朝廷干预程度最强的一类官寺;其详细记载见于明清文献.学界或有视其为信实的材料并据以立论,而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这些记载是真伪参半的,并就禅院五山十刹制在宋代政教关系中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宗教经济的积累、宗教消费水平以及宗教经济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是构成寺院经济体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就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而言,村社供养制、南传佛教的寺院管理模式以及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是影响中国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变量,它们以三足鼎立的态势影响着南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围绕着这三个重要支撑点进行研究,分析当代南传佛教寺院经济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社会剧烈转型中的佛教寺院,在组织内外两个方向上均有治理方式的变革。不过,代表寺院外部治理的各种佛教组织,和代表寺院内部治理的各种改革,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在于寺院内外组织治理方面遇到的合法性危机,即,一方面,官方管理机构的退出而给僧团以自治的空间,但佛教组织建设方面的合法性危机使其最终走向失败;另一方面,有关寺院僧众教育等寺院内部治理的改革,也因合法性认同的危机而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正陀乐寺在学法和管理上吸纳各派各地的佛寺的长处,吸收各派别的僧众到此处来修学,大家互相切磋,和睦相处。如今的陀乐寺正处于发展建设之中,寺院的基础建设在不断地加紧进行。不久的将来,陀乐寺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十方信众面前。一地处黄河河曲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境内,在穆桂滩、巴乐格滩、都滩三大草原交汇的滨河盆地里,坐落着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陀乐(托勒)寺。陀乐寺四周群山环抱,北面朝向百官朝拜山,后依白龙山,左面有扶龙山,右面有凤凰山;周边还有灵龟山、孔雀山、大象山、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3,(11)
本刊讯11月2日,江苏省吴江市小九华寺二期工程竣工典礼暨地藏菩萨像开光法会在吴江市平望镇隆重举行,来自苏州、吴江及当地党政领导、宗教界有关领导、诸山长老出席法会。上午10时,小九华寺住持功真法师首先致辞,对各级领导、诸山长老及社会各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并向关心、支持寺院二期工程建设的十方信众表示真诚的感谢。接着,吴江市、苏州市宗教局有关领导分别致辞,对功真法师主持小九华寺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诸山长老、政府有关领导为小九华寺二期工程竣工进行了剪彩。上午11时,在寺院广场上,诸山长老为地…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6,(8):39-39
7月6日,青海省汉传佛教寺院民管会主任座谈会在西宁召开。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道李加传达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会议精神,并结合青海省开展的“平安寺院”建设活动.部署了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工作。来自全省24座寺院的民管会主任和民和、共和两县的佛协秘书长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新年献词     
《法音》1994,(1)
禅门无甲子,世上又逢春。斗转星移,时轮飞转,在刹那相续中,佛历2538年(1994)新年已届。值此连旧迎新之际,本刊同人谨向全国各民族、各寺院的长老、大德、长者、居上致以节日的祝贺!恭祝各位吉祥如意,法喜充满!过去的一年.国运昌隆,经济腾飞,改革开放凯歌高奏;佛教事业,喜事联翩,中国佛协迎来不惑之庆,召开六届代表会议;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十方佛子额手称庆。因缘时节大好,人间万象更新。在佛阳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在新的一年中,更应加倍努力,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六代会”的精神,在加强自身建…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00,(9)
第一条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制订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为加强寺院的管理和建设,摄受僧众,令正法久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以下简称寺院住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和资格:爱国爱教,遵守法纪;勤修三学,戒行清净,办事公道;有相当组织领导能力;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或同等文化水平,毕业于中级以上佛教院校或具有同等佛学水平;年龄三十周岁以上,戒腊十年以上。 第三条寺院住持的产生必须贯彻民主协商、选贤任能的原则。寺院住持,由当地或上级佛教协会主持协调,经本寺前任住持及两序大众协商推举,报省、…  相似文献   

17.
定州中山七帝寺的命运沉浮,生动地见证了北朝后期至隋初重佛与抑佛的政策摇摆。中山是北魏控御太行山以东地区的重镇,太和年间僧晕发起为七位先帝造立大像,是孝文帝庙制改革的直接后果。魏齐禅代之际,高欢的晋阳霸府也设置了七帝寺,并不限于中山一地。东魏孝静帝逊位后封中山王,元氏七庙神主存放于寺中,中山七帝寺与元魏宗庙建立了最密切的关联。随着孝敬帝被杀,神主被毁,此地蜕变为地方寺院。经历了周武法难,寺院经像毁圮,僧人只能通过两位俗家的下级官员赎买旧寺的土地,并推立二人为俗寺主。最终经过申请,成为隋代许可的县级寺院。  相似文献   

18.
编后语     
《法音》1994,(8)
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各级佛教协会和全国佛教界都必须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上来。他还指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就是加强信仰建设、逆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组织建设。这五个方面,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中国佛教协会于今年七月颁布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戒实施暂行办法》,规定由中国佛教协会对全国的传戒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审批,并对传戒寺院、传戒人员、受戒人员的资格作了严格规定,以保证传戒…  相似文献   

19.
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传统的佛制戒律与丛林清规是寺院的基本准则,也是寺院得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的理念包括现代化管理理念也随之影响寺院,寺院的传统化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传统寺院的主要功能是修持、弘法,是一个与世俗迥然不同的、比较清静的场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往少数香客涉足的寺院,已成了国内外旅游观光的地方。寺院对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  相似文献   

20.
<正>继湖北、内蒙古、江西、广东、海南、河北、福建等各省区佛教界以及泰国、越南、柬埔寨等海内外近20座千年古刹和皇家寺院恭请本焕长老舍利永久安奉后,经山西省宗教管理部门批准,应山西十方善信祈请,2015年9月14日,五台山善财洞隆重恭迎本焕长老舍利永久供奉。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终身奉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愿行,持法80余载,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