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渭祥 《天风》1994,(收录汇总):30-32
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汤庆兵 《天风》2008,(24):11-11
我们今天来得早,可惜不会演舞蹈,就来演个三句半,好不好?神与你我都同在,常常行善不失败,遵守主的新命令,当有爱。第一要把上帝爱,天天把神来敬拜,祷告赞美事奉他,本应该。当爱弟兄和姊妹,真心相爱不后退,因为同有一个家,是教会。当爱教会神的家,求神国度再扩大,  相似文献   

3.
陈亮 《天风》1999,(12)
我是哈尔滨市教会青年团契的平信徒,近两年参与教会侍奉。教会是神的家,我们都是被基督宝血洁净成为神的儿女,见面称呼一声“弟兄姊妹”。你、我、他都是神家中的一个成员,对这个属灵的大家庭都有责任。请问你是一名有责任的基督徒吗?黄雪芬姊妹虽是一名平信徒,在疾病中用灵修日记的方式写了《乳香》  相似文献   

4.
吴志福 《天风》2017,(7):34-35
前段时间,有位姊妹跟我说:“我们教会有位女同工最近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她与一位非信徒结婚后,发现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这位姊妹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的丈夫虽然不信主,但很支持她在教会的服侍,而她公公也开始了解基督信仰,有信主的想法。为何教会里的人如此轻看不同信仰的夫妻?”  相似文献   

5.
曹惠云 《天风》1995,(7):21-22
今天,我要给大家说说我们河南伊川县教会妇女的事。 一、“老婆子们会盖教堂?!” 一般的群众组织中,女士少于男士,但我地区教会中,姊妹却多于弟兄若干倍。我县鸣皋乡邢庄聚会点有信徒100多人,姊妹达99%。其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中年及青年不占半数。“老婆子们会盖教堂?”会!你相信么?  相似文献   

6.
单渭祥 《天风》2022,(4):40-42
<正>圣经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准则,无论遇到什么,牧者和信徒都会拿“圣经怎么说”为其对策之基本依据。教会内遇到冲突,自然也无法绕开圣经。无论冲突有几方,大概都会不约而同找圣经来作为自己言行的支持。尽管有时候这样做的次序可能有点本末倒置,不是圣经指导人的行动,而是人为自己的行动找经文依据。可是无论如何,圣经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在基督教信仰层面,确实也没有其他东西比圣经更有权威;教会在处理冲突中,也没有其他高明的方法比圣经启示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7.
单渭祥 《天风》2023,(5):28-30
<正>“未经处置的冲突往往会在下一次危机中再度爆发,和解让我们适应未来。”—瑞士福音联盟秘书长安迪·巴赫曼-罗斯(Andi BachmannRoth)通过之前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冲突的理论,也知道了圣经对教会冲突的基本态度。但是,许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何我们知道许多道理,仍然会有那么多冲突不易化解?到底该怎样处理冲突,才能维系更好的教内关系?  相似文献   

8.
吴志福 《天风》2017,(10):16-17
前不久,笔者遇到一位以前的同工,询问了她的近况。她说自己没有参与侍奉,也很久没去教会了。她觉得教会里的人际关系太复杂,让人难以接受,因而选择了离开。与这位姊妹有同样感受的基督徒并不少,他们感到教会生活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不少冲突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当,伤害了弟兄姊妹的身心灵。  相似文献   

9.
<正>问:我是一个青年义工,多年在本教会服侍。但近年来发现教会内部冲突屡屡发生,令人痛心。看到有人时常彼此论断甚至攻击,我有时真的想换一个教会侍奉,但又觉得这样做不得神的喜悦,因此常处在矛盾纠结之中。我想问,如果教会总是冲突不断,我作为一个普通信徒该怎么办呢?一姊妹:陈凯真  相似文献   

10.
渊声 《天风》2009,(11):63-63
问:我是多年信徒,因丈夫生意亏空而债台高筑。为了重整旗鼓,我到处借钱,包括向教会里的姊妹,我也因此欠了她们不少钱。时间长了,越借越多,不免遭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可我很要面子,怕人背后说我,于是就想不去教会,但这又怕人误会,以为我要逃债。我真的很难,当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广安新歌     
张健 《天风》1995,(1):14-15
主内弟兄姊妹,你是否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故乡,广安县的教会呢? 广安县原是一个贫困县。当福音种子播撒在这块土地上时,这里面就发生了深刻变化。 广安教会曾遭受了“文革”十年动乱的洗劫。1982年落实了政策,教会原有的房产都归还给了教会。虽然在破旧的危房中,但一些健在的老信徒还是不顾危险来聚会。  相似文献   

12.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弟兄说:“传道人不应在台上指责信徒为什么在台下打盹睡觉,而应当先考虑一下自己讲的内容。”也有的信徒反映说:“我们希望教会能重视讲台的工作,因为大家来一次不容易。”信徒反映的话语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他们都是十分爱主爱教会的肢体。我深感这些话对我  相似文献   

13.
单渭祥 《天风》2023,(2):29-31
<正>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3:13)当冲突来临时,能沉着应对、保持理性,并非易事。面对冲突,不同类型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反应,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回避型——“我不想面对!”大概是基于“以和为贵”等传统认知,或受到“得过且过”等心理影响,加上我们中国信徒非常认同“教会是家”的观念,许多人觉得教内发生冲突是件“家丑”,耻于见人,于是面对教内冲突,  相似文献   

14.
杨国忠 《天风》2016,(5):19-20
正大家若能先省察、检讨自己,就不容易漱化矛盾;大家若都能方欠下个人恩怨寻求上帝,就更容易化解冲突、彼此和好。常有非信徒朋友问我:"教会是讲爱的,应该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但为何常听到教会出现矛盾纷争、彼此相告?"其实,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5,(6)
<正>在一次例行的同工交通会上,一姊妹无意间聊起一件发生在她所服侍教会中令人哭笑不得但又发人深省的事:主日聚会结束后,一位平时自诩属灵经验丰富、颇得神隐秘启示的信徒找她商讨有关事宜,言谈间态度傲慢、咄咄逼人、颐指气使。无奈之下,姊妹向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结果,该信徒不是坦然接受,而是大发雷霆:我奉主耶酥的名跟你说,你不同意就是违背神的旨意。说罢,拂袖而去。留下姊妹一人目瞪口呆,好一阵子也缓不过神来。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编辑同工:你们好!我们这里是一个农村的小教会。可能是信徒本身素质存在问题,在聚会时常常不专心听道,为此教会安排一个同工管理秩序。出于对工作的负责,听到有讲话的,她就用手势制止。一会儿又讲起来了,她就小声说:“别说话。”仍然无济于事。为此,讲道的人在讲道之前也作过祷告,那爱讲话的就是没感觉。有一次,这位管理秩序的同工实在忍不住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别再讲话了。”爱讲话的人受不住了,过后就在B同工面前说:“我这么大个人,要听她吓唬,再这样就不去聚会了。”同工B也是出于对教会的好,就向教会主要负责人A反映信徒的说法,并  相似文献   

17.
加灵 《天风》2017,(9):38-39
主日清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正在跟一位弟兄谈话的牧师接起了电话。电话的另一边是一位姊妹,她问:“是某某教会吗?请问你们早上第二堂的讲员是谁?”牧师回复说:“你为什么要问讲员的名字呢?”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教会的一位牧师讲道,如果今天是他讲道,我就去你们那里聚会,不然我就在自己的教会聚会。”  相似文献   

18.
渊声 《天风》2017,(8):64-64
问:在大街小巷、地铁甚至教堂门口,可常见各种乞讨者。不少人都避而远之,但作为信徒,若是避开,我内心便觉不安,可又怕遇到"假冒",因而不甘心施爱。究竟怎么做更好呢?—姊妹:小香答:小香姊妹,你好!你的不安与担心也是不少信徒遇到求乞者时的心理状况,但这正反映了一个具有基督生命的人,其内心向善并努力行道的一个方面。基督徒如何对待乞丐?对这问题教会媒体已有不少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6,(6):34-35
国家承认的教会不得救吗? 编辑部:主内平安! 我是一个普通信徒,但深感缺少属灵知识,信主多年不见长进。最近,我们这里出现了一些自称要走窄门的小教会,他们专向已信主的人传道,已有好些人跟从了他们。他们甚至宣扬“国家承认的教会不得救”。我担心弟兄姊妹被错误的教导迷惑,常为此事祷告。今来信给你们,请你们也为我们祷告。  相似文献   

20.
"在服侍中遇见冲突的挑战,正表明上帝要熬炼你成为合用之器!"——一位资深牧者如此说某次笔者遇到一教会负责同工,在谈到教会冲突矛盾时,他长叹一声说:"算了,在教会还是同工少点好!"他见我很纳闷,就继续道:"单打独斗,我最多是累死!但若人多不同心,会把我活活气死。累真的累不死,气真的会气死!"听得出,这位负责同工在处理教会冲突时已伤得不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