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沢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易经》的讲读。通过讲读而研究《易经》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本古代多次实施宫内讲学的制度,大规模皇室主持的讲《易经》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易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二是日本学者对中国易学文本的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对《易经》的研究,不仅研究《易经》《易传》原典,还研究中国历代对《易经》《易传》原典的注解。江户时代日本易学者主要依据朱熹对《易经》诠释的文本《周易本义》,也可以说日本江户时代盛行的是朱子易学。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中国汉代易学文本,热衷于《易经》象数,但非主流。三是日本对中国《易经》分支"术数"的应用研究,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2.
《周易》新证读《周易图象几表》札记关于《周易》的作者问题《周易》的主观能动思想《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中国《周易》研究之新进展刘先枚蒋国保金景芳杨钧唐明邦唐明邦金春峰刘蔚华潘世宪徐锡台《易经》与量子力学的形而上学方以智的易学方法论评议〔美国〕康灵撞科学易理《易经》与针灸冯子道中国古代算筹二进制数表和《周易》《周易》通读手稿《易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启迪智能逻辑初探(专著)罗炽安智珠麻福昌张吉良张吉良舒默尹奈“河图”、“洛书”数图试析易学方面的一次考古发现谈《周易》八卦释四位奇偶数和四位(包括五位)…  相似文献   

3.
一、《易经》哲理概论王船山的易学,是他学术思想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易经》哲学的代表。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在汉朝专门注解,建立象数;在宋朝零碎讲解,没有系统;在清代从事考据,讲述图解。王船山则排除汉朝的象数,从哲学思想解释全部《易经》和《易传》。成立他的易经哲学。  相似文献   

4.
卦象变数是《易经》象数的组成要素,卦象交数符号系统与卦辞交辞文字系统共同构成《易经》这部独特的经典。作为《易经》、《易传》和“易学”的基础和先导,卦爻象数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历代对它的评价却纷争不一,因而有必要从其形成源流上作一考察和梳理。一、兆象与筮数就“象”与“数”的初始意义而言,“象”起源于卜,“数”起源于“筮”。“象数”是伴随占筮活动而产生的。占卜是中国上古社会比较重要的活动,至迟在公元前3000年就相当盛行了。迄今发现最早的占卜遗物是内蒙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卜骨,属鹿类动物的…  相似文献   

5.
汤一介先生深怀民族文化之自觉与自信,毕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其学术成就代表了当今中国哲学研究的新高度。在易学领域,汤先生指出《周易》是一部会通天道与人道的书,而易学天人之道的会通是根源于卜筮的,并经由《易传》得以阐明;天与人共为一有机生命体,故应重视"普遍和谐"之"太和"观念。由汤先生思路,可以认为,卜筮以天人一体相感通为基础,卜筮与易哲学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易传》所阐明的"三才之道",鲜明揭示了天人结构一致、品性贯通的关系;而"太和"之和谐,我们可以从形下生命与形上本性两个层面予以理解。汤先生提出了建立《周易》解释学的问题,认为《系辞传》对《易经》的解释包括本体论的解释系统和宇宙生成论的解释系统。且后者又包含易学宇宙生化符号系统。汤先生关于宇宙生化符号系统的思想,在传统象数易学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层,为现代易学象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为今后易学的研究与发展指明了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历代对《易》的诠释方法多样、观点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易学分为两派六宗,其中占卜宗、机祥宗、造化宗可归入象数派,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可归入义理派。象数派和义理派成为易学研究的两大学派,象数和义理成为易学的组成要素。传统一般认为:象数派和义理派是截然对立的,象数与义理也是难以相容的。我认为这种观点负面影响了对易学本质及易学哲学的客观认识和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象数为《周易》之本,义理为《周易》之用在《周易》中,象数主要指卦交象和阴阳…  相似文献   

7.
近代之前易学的某些内容就已传入西方世界,例如数学化的洛书图式即是其例。西方人真正对《易经》展开研究是在近代时期,开创者是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随着《易经》的译介,易学作为西方汉学最初的课题确立起来,迄今已逾四百年历史。本文是对以利玛窦、白晋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之《易》说而作的初步梳理。这种梳理带有哲学分析的性质,显示耶稣会士围绕太极之辨而突出的宗教性的哲学立场。耶稣会士一般推崇早期儒学及中国哲学原典,对理学和宋易则颇有批评,这就使他们卷入当时中西学界的复杂的学术纷争。对这场持续近二百年的学术论辩仍有待展开更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姜广辉讲演,吴国龙、普庆玲整理,中华书局2013年7月出版,全书共296页,22万字。本书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开头语,系作者之易学观。此部分从《易经》之定位、近代研究《易经》之弯路和解读《易经》之方法论三个层次分别推进,陈述了自己的易学观。对于《易经》之定位,他认为《易经》创作之本义虽难知,但其成书时间却非当前学界所说的西周早期,而是西周晚期。接着他论述了历代易学家从象数和义理  相似文献   

9.
象数与义理──论孔子下学上达的心路历程与易学两派分途发展的哲学根源[泰]郑彝元观象画卦,历易同源原始《易经》发轫于律历。中国历法包括太阳历、太阴历,与根据日、月、地三者互动关系而制定的干支运气历(见于《黄帝内经》)。伏羲根据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地...  相似文献   

10.
放眼民国年间之易学发展,其革新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传统易学研究,进入20世纪之后,研究流派虽然更为丰富,但却始终没有离开最为基础的"象数"与"义理"两派,尤其是对于传统继承者,象数派学者一般都承袭汉代今文易学者的做法,或致力于搜寻遗象,或用功于整理象数体例,而其核心观念在于坚持以象解释《易》,即所谓"观象系辞"、"由象明辞"。义理派学者则主要运用文字训诂、文献考证、文本整理的方法来注释、研究《易经》,其目的是恢复原典本义。从其根源而言,义理学主要受汉代古文易学者影响,继承了清代中期以来乾嘉学派治《易》的传统。在此将20世纪早期的几位继承者,就象数学而言,以徐昂与尚秉和为代表,义理派则以杨树达与高亨为例,通过对他们易学思想的梳理,来明示继承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不可轻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象数范畴论     
象、数、。辞是《周易》经文构成的三大要素。作为符号系统的象数与作为文字系统的卦交辞,两者的互补、互换共同构成了《易经》。就其形成而言,"象数"早于卦爻辞,"象数"是卦爻辞的依托和出发点,卦交辞可看成是"象数"的解释系统。到了《易传》,象数(卦象爻数)系统没有改变,"'辞"系统则发生了质的改变。"象数"是易学的基础或先导,随着"辞"的解释系统的不断丰富和膻变,"象数"的内涵也逐渐增加,"象数"范畴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象数"范畴总的嬗变路径是筮法范畴--易学范畴--哲学范畴。虽然"象""数"对称,最早见于《左传·值公十五…  相似文献   

12.
阐发汉《易》之大蕴──评《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张善文《周易》哲学,原本象数,发为义理。纵览中国《易》学发展史,治《易》派别虽纷然多歧,但起主导作用的无非是“象数学”与“义理学”这两人派系。用最简中的话概括之,象数学,是研究《周易》卦象爻象及阴阳奇偶...  相似文献   

13.
马融治《易》用古本,上承费直,使费氏之学得有传承;又下启郑玄易学,使费氏之学得以发扬光大。他以"十翼"解《易经》,同时还以"十翼"互证易理。马融承费直之学,重视以儒理解《易》,这种倾向首先体现在他重视以礼解《易》。其以儒理解《易》的另一个表现是引史注《易》。其在解《易》时十分重视象数学中的卦气说,此外还重视取象和五行说。马融解《易》皆由象数为切入点,而最终归本于人事。马融易学在汉晋易学嬗变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崇尚汉易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批评图书易学"种"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四部分,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研究。论文指出:一、惠栋研究《周易》,重视汉易的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提倡复归汉代的象数易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易学的继承与超越;二、作为经学大师,惠栋企图借鉴汉代象数易学理论来指导易学研究,既是他诠释易学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象数易学的生命;三、惠栋梳理汉易各家源流、勾勒其象数学特点,祛除宋儒图书易学中的臆说的流弊,成为清代易学研究的一个成功典范,具有转变当时学风与确立十八世纪经学研究方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是一部系统探析与评判汉宋易学象数学与数术学的专门之作,其研究之高度与广度都远超局限于宋易或汉易的前贤与后学。后世对该书之认识与评价多局限于考据辨伪方面,既未能照见其所具之思想意义,又未能论及其总体之学术宗旨。该书前三卷论汉宋象数易说,黄宗羲以考论《河图》《洛书》与先天图为平生得意之笔。这些考论除了在考据上能发先儒所未发以外,在理论上则关涉到对理气关系的重新勘定。在认为汉宋象数易说多为"伪象"的同时,黄宗羲在该书中也试图建立他的易象学,其宗旨乃是将象数义理会归为一。后三卷论汉宋拟《易》援《易》之数术学,黄氏之首要目的是为了揭示此类数术学之真相,从而将之与《易》本身之象数区别开来,但其对数术学的肯认与研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与其气化宇宙论、经世观念和历史演变观都有密切的关系。以今日之视野观之,该书由于过分强调经典之"真"而将与之不合之象数易说定之为"伪",没能看到汉宋象数易说在易学理论上的创新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思想意义与价值,此为其局限性之所在。今日之易学象数学研究当承继前贤而再翻新篇。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统中原的异族王朝,清朝统治者重视理性层面的依据——"治人",而蒙元帝王则更信赖神性的依据——"治术数",甚至通过设置阴阳学将神秘术数制度化,以确保术数获得官学身份而成为举国上下行事决策普遍运用之基础。与此同时,易学的学理性特征凸现为"象数优先"范式,它捩转了宋易经传象数皆为义理载体的次要地位,而将象数视为解《易》的第一要素,且在象数的阐释中形成了象数之变玄妙莫测、象数之悟需人神通灵方能开显的神秘论断。帝王术数信仰与易学学理范式二者互为增长,共同呈现出神秘化的易学形态和由理性回归感性的易学演进逆流。  相似文献   

17.
于省吾的《双剑誃易经新证》是民国易学的代表成果。书中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对《周易》文辞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解释,以求证古义。由新近出土易学文献资料,比对研究,可确证于省吾的部分新释,但其更多新解却得不到新资料的支持。除新注释外,于省吾承继传统经学的情怀,认可"观象系辞"的作《易》观点,而致力于寻找易象、阐明易辞;但在取象方法上,其对传统易学有所分判,对虞氏易等有所批评,而主张仅由本卦中取象。《双剑誃易经新证》与民国易学整体风貌一样,内蕴变革时代的学术品格,内容有新有旧,成果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8.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田永胜学术界认为王弼易学扫象阐理,一改两汉象数学派气象。本文对照两汉象数易学的残存著作,重新对王弼易学思想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王弼用了不少象数易学的注释,有的甚至与象数易学家们的注几乎完全一样,也用了一些象数易学的解经方...  相似文献   

19.
书讯     
《周易》由卦艾象数系统与卦艾辞文字系统构成,历代注释研究《周易)也分为象数与义理两大流派。由于象数学派在解(易》时,涉及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学系统十分庞杂,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象数”被看作是“术数”、“占算”的代名词,象数学家被看作是掌握天机、预测未来的神秘大师。在学术界,不少专家认为“象数”不是易学正宗,与哲学毫不相干;也有专家认为“象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基础,是古代自然哲学的代表……本书客观而翔实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象数学理论体系,用简洁生动的笔调勾画出一幅迷人的象数…  相似文献   

20.
《易经》为卜筮之书,卜筮是《易经》原初的目的和功用。象数源于卜筮,并由卜筮的朕兆衍变而来,因而与卜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初的象数是为卜筮服务的,是占筮迷信的附庸,但随着春秋战国象数学的拓展,象数不断规范化、逻辑化、系统化,人的理性和思维的力量不断得到提高,象数逐渐走出卜筮的藩篱,演变成为表征宇宙万物和人事变化的符号体系,并在以后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象数之学。象数之学内容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