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论在赵紫宸的神学思想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索的神学主题。赵紫宸在其所著的《基督教哲学》和《神学四讲》中集中论述了创造论中的"恶的存在"及其原因,赵紫宸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提出的解决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余音 《天风》2018,(11):F0002-F0002
2018年9月19日至21日,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出席“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纪念赵紫宸诞辰130周年暨浙江省基督教中国化神学思想建设第十八次研讨会”的系列活动。高峰牧师在会上盛赞赵紫宸先生学贯中西,并在文学、书法、诗歌等艺术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且他尤其擅长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形式表达基督教神学,堪称基督教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紫宸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理论架构上有所建树的基督教思想家.他立足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实,诠释基督教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诠释为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提供一种心理、社会和文化的根基;他是中国最早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的知识分子,也是第一位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的基督教思想家;他撰写了国人第一部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第一部关于耶稣的详尽的传记.他在西方基督教思想界也享有较高声望,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5.
汤士文 《天风》2023,(1):15-17
<正>吴雷川(1870—1944)是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基督教思想家和本色神学家之一。与赵紫宸、吴耀宗、诚静怡等具有西方留学背景的基督教领袖不同,吴雷川是进士出身,在晚清被点过翰林。作为经过科举道路、有进士出身的基督教领袖,吴雷川在民国时期是独一无二的1。他所写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和赵紫宸的《基督教哲学》、吴耀宗的《没有人看见过上帝》,被认为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神学思想的三本书2。本文以吴雷川的《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第十章标题“基督教更新与中国民族复兴”为题,从吴雷川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创作背景,然后说明吴雷川先生为何强调基督教更新,最后谈谈基督教对中华民族复兴有何贡献。  相似文献   

6.
赵紫宸与中西神学之结合卓新平20世纪以来,如何构建中国教会自己的神学,走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基督教思想发展道路,已是中国基督徒所关注和努力以求的重要问题。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创立,既包括基督教在中国文化氛围中的适应、认同和本色化过程,也不可缺少中华民族对基...  相似文献   

7.
陈志华 《天风》2024,(3):34-35
<正>近期,“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展示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成功举行。展示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浙江基督教中国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历史与当今的真挚相遇,让基督教中国化入情入心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新市人,历任东吴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院长。他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神学理论框架上有所建树的神学家,更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鼓舞人心的师长和卓越的诗人。他最早在中国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第一个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被称为“中国教会改革创新建立中国神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8)
<正>"基督教中国化"不是现在才提出的命题,事实上,至少在明清之际就有一批皈依天主教的大儒,开始探索基督教中国化的道路;后来中国教会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如吴雷川,赵紫宸以及吴耀宗先生都曾著书立说,阐述。基督教中国化"的观点。尤其是吴耀宗先生的"中国教会要自己发掘耶稣福音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羁绊,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赵紫宸(1888-1979)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一位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和著名的教会领袖。他学贯中西,一生致力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致力于创建中国的基督教神学。他的神学是其在自己的文化、社会、政治处境中信仰寻求相关性解释的产物。另一方面,在其处境神学的思考中,他又努力寻求基督教的独特性。在其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的努力中,他清楚自己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他是基督徒,更是中国人。他竭力要说明的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应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多一个基督徒,并不会少一个中国人。基督与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神与人、宗教与伦理是其神学运思的两个焦点,通过这样的神学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为人生为社会的基督教。他的这种努力也表明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徒可以也应该有双重的效忠。  相似文献   

10.
陈永涛 《天风》2023,(4):11-13
<正>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著名的教会领袖。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普世教会运动,在国际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9)
<正>任何神学思潮都是一种回应"当下"的神学。任何神学都离不开具体的处境,中国神学也不例外。赵紫宸在其《神学四讲》中曾清楚地指出,中国神学家不能在真空中做神学,而只能在具体的处境中做神学。离开了自己生存其中的具体的历史一文化、社会一政治处境,中国神学家就无法真正进行中国神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赵紫宸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思想及其实践做了评析与介绍,指出:赵紫宸准确地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特征,找到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点:自然倾向、伦理倾向、艺术倾向、神秘倾向;也论证了二者会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他自己文章著述中,从构思立意,到题材内容,乃至体裁语言,都力图贯彻这一认识,留下了一部部熔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于一炉的典范。赵紫宸所开创的事业,仍然有待来者继承与继续。  相似文献   

13.
李韦 《中国宗教》2022,(2):24-25
一、吴雷川简介与历史地位吴雷川(1870-1944)是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基督教思想家、神学家之一。与赵紫宸、吴耀宗、诚静怡等具有西方留学背景的基督教领袖不同,吴雷川是进士出身,在晚清被点过翰林。作为经过科举道路有进士出身的基督教领袖,吴雷川在民国时期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4.
肖安平 《天风》2023,(4):14-15
<正>“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周易·下经》)这里的“丽”犹连也,此“丽泽”为两泽相连,其水宛如朋友通过讲学来交流学问。故此,中国神学家赵紫宸博士用丽泽之交来说明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交流是友好、和平、融洽的交流,并对它们的关系如同丽泽之交进行了独特的深刻理解和洞见,形成了自己的本色神学。这对今天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国内新闻     
《天风》2013,(5):58-61
<正>2013年5月刊会议活动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工作会议在沪召开2013年3月26日至27日,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成员,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负责同工近八十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回顾了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提出的经验,解释了《中国基督教两会神学思想建设宣讲团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提出立足圣经是神学思想建设的基础;坚持三自原则是推动神学思想建设的前提;健全的基督教两会是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组织保证;回应现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期。神学教育中国化进程集中折射并且有力塑造了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神学教育中国化的研究,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基督徒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一些中国基督徒思想家和教会领袖,在寻求教会本色化的同时,曾努力在中国当时的处境中探讨中国基督教的本色神学,从而消除中国基督教的"洋教"色彩,应对基督教所受到的挑战,并从基督教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他们本色神学的思考,起点不同,方法不同,内容也各异,但都严肃地去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间飞逝,20世纪的背影渐行渐远,中国教会在不断的成长和发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8)
正三、问题意识是神学研究的导向神学理论研究是中国基督教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而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将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国化研究引向深入的关键。在推进基督教神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当下实践的进程中,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做进一步的解析思考,着力推动解决中国基督教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赵紫宸的人生经历与他的相关神学作品来阐述他的婚姻伦理观,主要从真爱婚姻、两性契合、有节有义和伦理责任四个方面来分析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共构了赵先生的婚姻伦理观念。一方面赵紫宸从上帝的创造、基督道成肉身彰显真爱来凸显婚姻的圣礼性内涵,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婚姻哲学,指出在赵先生的思想里"参配阴阳"的"夫妇之道"何以"通达神明"。重视婚姻道德、促进人格发展,助力社会和谐,赵先生婚姻伦理观不仅能给今日的基督徒带来道德激励,更能在一个婚姻危机的时代发出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声音,为社会的稳定和伦理的重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一母校举行"金陵协和神学院65周年院庆暨教堂落成感恩庆典",同时举办"神学教育与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实乃喜事盛事大事,史工圣工大工。王神荫主教在《赞美诗(新编)史话》一书中,对神学家赵紫宸博士创作《团契歌》的背景介绍说,当年赵先生在北京燕京大学任职,受燕京大学青年学生信徒和北京市教会信徒邀请,"借香山召开夏令会、秋令会,以研究基督教的道理,培养造就灵性。香山有座卧佛寺,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