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渭祥 《天风》2021,(9):30-3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地球已经成了一个村落,与此相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距并未自然而然地缩小.互联网毫无疑问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捷了许多,但这并不表示人际之间就能天然实现和平相处.就算是在时时强调彼此相爱同心合意的教会里,夸张一点说,也常常发生肢体相残同室操戈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单渭祥 《天风》2023,(7):26-28
<正>前文提过,本文所提到的“教会领袖”,泛指在教会中服侍,担负着比较重要责任的教牧、传道、义工或长执会、堂委会组成人员,以及在教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教会如果发生严重冲突事件,十有八九有教会的领袖参与其中;反之,假如一个教会的核心团队没有出现裂痕或矛盾,教会就不太可能有大的冲突发生。  相似文献   

3.
单渭祥 《天风》2022,(5):33-36
三、圣经提供了面对冲突的原则有关圣经论到如何解决教内冲突的问题,除了主耶稣亲自教训外,无论旧约和新约,主的仆人都留下了方方面面的教导,给今天教会许多启发,对于肢体如何走向合一、和谐提供了方向和原则.当教会遇到冲突,无论如何,让我们记得以下几条圣经最基本的原则:1.彼此相爱原则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  相似文献   

4.
单渭祥 《天风》1994,(收录汇总):30-32
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单渭祥 《天风》2021,(4):30-33
教会内部关系的调整并不会一帆风顺,相反必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教会合一是上帝的心意,也是上帝的设计,但达到这一理想状态的过程不可能是僵化的、静态的硬性统一,而是一个历经无数内部冲突与转化,并能积极互动而建立起来的健康美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单渭祥 《天风》2021,(6):29-31
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化"改变了原来疏散居住的人口分布结构,越来越多的人挤入同一城市空间,这也是"近在咫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既紧张又疏离的一个原因.城市化也增加了教会人口的流动性,使天南地北带着各种地域文化背景的人聚在一起成为家常便饭.这既增添.了主内肢体交流的丰富性,也加剧了教会信徒沟通的复杂性,多样化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7.
"在服侍中遇见冲突的挑战,正表明上帝要熬炼你成为合用之器!"——一位资深牧者如此说某次笔者遇到一教会负责同工,在谈到教会冲突矛盾时,他长叹一声说:"算了,在教会还是同工少点好!"他见我很纳闷,就继续道:"单打独斗,我最多是累死!但若人多不同心,会把我活活气死。累真的累不死,气真的会气死!"听得出,这位负责同工在处理教会冲突时已伤得不轻。  相似文献   

8.
单渭祥 《天风》2021,(2):35-37
第一章:神家也会起冲突(续) "冲突无所不在,只要有两三个人聚集,冲突就在我们当中." ——艾得?罗威尔(Edward Rowell)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教会宗派林立,当时有一条街上有三所教堂,分别属于浸信会、卫理公会、长老会.有一年,他们决定联合举办一个福音活动.活动办得还算顺利,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9.
单渭祥 《天风》2021,(1):32-34
[前言]宗教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社会的一支巨大力量。宗教和谐是多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切的一件大事,也是与宗教本身健康相关的大问题。宗教和谐包括宗教与社会、宗教与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以及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或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全球伦理和宗教对话的倡导者孔汉思(Hans K(u|)ng)曾说: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国家间的和平。同理,没有宗教内部的和谐就不太可能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冲突无所不在,只要有两三个人聚集,冲突就在我们当中。——艾得·罗威尔(Edward Rowell)笔者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教会宗派林立,当时有一条街上有三所教堂,分别属于浸信会、卫理公会、长老会。有一年,他们决定联合举办一个福音活动。活动办得还算顺利,结束之后,三所堂会的牧师在一起总结时,浸信会的牧师说:感谢神,这次福音活动让我们教会得到两个新人。  相似文献   

11.
单渭祥 《天风》2023,(1):23-25
<正>没有人喜欢冲突,但有人的地方难免有冲突。冲突不全都是负面的,它很可能暴露出教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问题的公开讨论,从而增强团契的活力,激发良性的潜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冲突也是教会建设、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冲突并不可怕,关键是教会如何有效地化解冲突、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12.
单渭祥 《天风》2022,(9):30-33
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教会是一个由信徒组成的团契,在日积月累的情感交流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连接成一个个不同的朋友圈.突然,有一天当自己身处冲突,甚至成为矛盾焦点时,便十分自然地先找圈内关系最好的肢体倾诉,述说自己的委屈、争取好友的支持等.作为基督徒,无论你平时如何高唱尊主为大以主为先,一旦深陷冲突,不是下意识地寻求神的帮助、引领与拯救,而是不假思索、不顾一切地冲向人群,争取他人的同情、谋求声援.为自己解释、定别人罪责,虽说不带恶意,但至少也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单渭祥 《天风》2023,(9):37-38
<正>2.大智若愚“我愿意你们在善上聪明,在恶上愚拙。”(参罗16∶19)人人都喜欢聪明,没有人喜欢愚笨,更不喜欢被人看为愚笨。问题是,为何世间常常会发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也就是说,那些“聪明”并不是真聪明,至少并不是一种“智慧”。俗话说“大智若愚”,就是说,真正的大智慧看上去像一种“不聪明”,即世俗眼里的“愚”。  相似文献   

14.
单渭祥 《天风》2023,(8):30-32
<正>教会内,有信徒与教内某人起了冲突,他认为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那就“走远一点”,采取“惹不起但躲得起”的态度,“反正一个礼拜就遇见一次,绕着走不就行了,如果绕不开就选择去别的教会做礼拜”......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冲突后的结果,远离窘境。还有姊妹曾对笔者说:“我爱教会,也爱牧者。可是,请别让我与有些信徒互动,因为我‘伤不起’......”笔者的回答是:“姊妹,对你的这类想法,我可以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和同情,但我实在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单渭祥 《天风》2022,(4):40-42
<正>圣经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准则,无论遇到什么,牧者和信徒都会拿“圣经怎么说”为其对策之基本依据。教会内遇到冲突,自然也无法绕开圣经。无论冲突有几方,大概都会不约而同找圣经来作为自己言行的支持。尽管有时候这样做的次序可能有点本末倒置,不是圣经指导人的行动,而是人为自己的行动找经文依据。可是无论如何,圣经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在基督教信仰层面,确实也没有其他东西比圣经更有权威;教会在处理冲突中,也没有其他高明的方法比圣经启示更有智慧。  相似文献   

16.
单渭祥 《天风》2023,(5):28-30
<正>“未经处置的冲突往往会在下一次危机中再度爆发,和解让我们适应未来。”—瑞士福音联盟秘书长安迪·巴赫曼-罗斯(Andi BachmannRoth)通过之前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冲突的理论,也知道了圣经对教会冲突的基本态度。但是,许多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何我们知道许多道理,仍然会有那么多冲突不易化解?到底该怎样处理冲突,才能维系更好的教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单渭祥 《天风》2024,(3):28-30
<正>四、冲突调解的技巧“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1.合用的调解人选教内的调解人应当是一位追求和睦的“和平之子”,不仅要积极聆听尽量多的信息,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冲突背后的前因后果,而且要有一定的分析、表达和同理能力,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化解冲突、建立团契合一。经验告诉我们,解人必须是冲突双方都信任的人,比如共同的老师、牧者、长辈或同一单位的领导。否则,若只有一方邀请、只了解一方情况,或者甚至是“空降兵”—与双方都无关系或没有信任基础,轻则调解不成、无功而返,重则节外生枝、另起风波!  相似文献   

18.
单渭祥 《天风》2022,(1):29-32
当前中国教会的不少堂会管理机构,多数名称为"堂务管理委员会"(或有的以"长执会"替代——即成员由长老和执事组成,性质类似),他们多数是信徒中被推选出来的义工领袖,与专职教牧一起,共同担负起建设教会的重任. 理想状态而论,牧者与信徒领袖皆为属灵品格受到敬重的教会工人,广义而言他们都为神所拣选之仆人,由他们所组成的团队自然...  相似文献   

19.
单渭祥 《天风》2022,(2):34-36
二、冲突有何后果? 教会牧者(主任牧师)与义工领袖(堂主任或负责长老)如果长期处在冲突之中,势必造成双方心力交瘁、精力内耗,甚至寝食不安,日子久了大家都会厌烦这种关系、逃避这种合作.轻则双方面和心不和,重则一见面就吵、不欢而散. 例如,某位堂主任见牧者终于辞职走人,表面上不露声色,假意惋惜,实则暗中庆幸自己"胜利了",...  相似文献   

20.
单渭祥 《天风》2024,(1):39-41
<正>三、会议后落实——循规蹈矩会议上有争执,并不意味着会议组织者或主持者水平差;但它是一个信号,提醒大家需要采取一些行动,进一步沟通,重新修复关系,恢复团契效能。在笔者的经验里,教会开会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是对争执比较大的问题,常常是争论得很激烈,但会议组织者或主持者不敢下结论,唯恐得罪任何一方;因此争吵一番却最终没有结论,只好采取“拖”的办法,“让时间来解决”。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