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永涛 《天风》2023,(7):11-13
<正>谢扶雅(1892—1991),浙江绍兴人,基督教思想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诗人。1949年前,他曾先后执教于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华侨大学等。1949年移居香港后,他又先后任教于崇基学院、香港浸会书院等。谢扶雅晚年耗费数十载参加“历代基督教名著集成”的编译工作,为此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2.
受怀特海宗教哲学的影响,谢扶雅转向个人内在的宗教体验和沉思,逐渐形成自己的宗教思想。谢扶雅的宗教思想,大体可分为"宗教的哲学反省"与"神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两个阶段。1926-1946是"由社会倾向而至个独沉思"时期,此即"宗教的哲学反省"阶段,他对宗教的本质、演进及理性化等问题的思考,其中可见怀特海宗教哲学的清晰烙印。1946年之后的阶段是"由沉思而更至综合"时期,此即"综合创新阶段",他把中国传统的"中和思想"与怀特海的"过程上帝观"相互融会而形成"中和神学",这是中国基督教本土化的代表理论之一。就上帝观来说,谢扶雅与怀特海之间有很大的相契性。  相似文献   

3.
吴兵 《天风》2023,(3):11-13
<正>基督福音传入中国后,便开始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的探索过程,绵延1300余年。在这条路上,有得有失,有兴有衰。时至今日,三自爱国的基督教会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眸历史,历史神学的叙述总会给我们以行路的启发和亮光。民国时期的王治心先生是一位独特而重要的人物。一本《中国基督教史纲》,不仅概述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还提出了在当时处境下一位中国基督教学者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思考。今天,笔者即以《中国基督教史纲》为底本,管窥先贤的探索过程,为今天教会走中国化的道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内新闻     
颂宥 《天风》2022,(7):61-63
<正>各地消息山西省太原市基督教两会于2022年5月27日,以“共话百年统战,谱写爱国篇章”为主题,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会上,讲员分别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教理汇通:仁爱”“从历史和现实看基督教中国化的必要”“再思基督教中国化”“从赵紫宸的‘教会本色化’思想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和“三自—基督教中国化的成功见证”为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5.
包兆会 《天风》2014,(12):44-45
谢扶雅(1892-1991)浙江绍兴山阴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写作中国第一部宗教学专著《宗教哲学》。晚年从事基督教文库的编译工作。一生致力于比较中西宗教、哲学、文化的异与同,力主两者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一辈基督教领袖发起三自爱国运动,积极主动认同中国的政治与社会,自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会,基督教因此健康发展,成为中国的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中华传统文化、自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基督教才能在中华大地上立根生长,不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不适应所处社会文化的发展,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7.
汪维藩是当代最重要的中国神学家之一,本文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神学”的理解、汪维藩神学思考的资源、以及汪维藩中国化神学的智慧等三个方面,对其神学中国化的努力作一浅探。笔者认为,在其神学思考中,汪维藩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出发,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相连接,但同时又不失以圣经启示和基督教传统作为其中国神学思考的规范。中国神学要成为一门中国学问,就应是“践履之学”,是“效法基督”、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首先,他认为,以圣经为权威、为规范,应该是在中国做神学的不拔根基。其次,他珍视两千年来的基督教传统,将基督教传统看为中国神学思考的源头之一,任何割断教会传统的中国神学,不会有生命力。再次,对他来说,中国神学家还有自己的思想之井,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能让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相激相荡,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去阐释基督教信仰。复次,真正的中国神学必须来自中国基督徒信仰群体和个体的信仰经验。汪维藩神学中国化的智慧可以从他的道成肉身的神学中反映出来。道成肉身是他整个神学的起点,而三一信仰则是他整个神学的基石。他以基督为中心的道成肉身的神学是以上帝和人为两个焦点。在中国神学的戏剧中,既不是上帝的独角戏,也不是人的独角戏,而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互动。因此,他的神学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以基督为中心的神人共在的神学”。他的神学思考在严肃地对待圣经和传统的同时,又严肃地面对一个不断变迁的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这或许也是今后的中国教会神学工作者在神学中国化的思考中,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上帝论无疑在基督教以及基督教神学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谢扶雅的上帝论思想,在经历了从早期到成熟期的转变之后,形成了上帝既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看法。而其尤为独到的地方在于对上帝的这两种状态(一体两态)的解释。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角度分别探究他的一体两态思想的哲学基础,并最终表明,从中国哲学而来的中和思想、天人思想对于上帝论具有创造性的贡献,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史爱军 《天风》2023,(2):17-19
<正>“神学是基督教会的财产,亦是教会的使命”,实现从“基督教在中国”到“中国基督教”的转变,务必把握筋骨部分,铺陈格局,构建中国教会特有的神学思想体系,从而从本质和内核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20世纪20年代,诚静怡牧师作为中国基督教的属灵先驱,主张“以教会为中心”的思想,为中国教会的本色化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中国教会论”为特殊处境下亟须转型的中国基督教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单信 《天风》2017,(9):4-5
纵观基督教传播历史,就是基督教不断民族化、在地化的过程。唯如此,基督教才能在特定的地区和民族中获得“生根建造”的空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这种思考绝非象牙塔中而必然是处境中的思考。而构成这处境的重要维度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神学的生长必须以中国文化为其母体。对此,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基督教领袖发起三自爱国运动,积极主动认同中国的政治与社会,自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汇,基督教因此健康发展,成为中国的基督教。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尊重中华传统文化、自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基督教才能在中华大地上立根生长,不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不适应所处社会文化的发展,就会不可避  相似文献   

12.
徐淑萍 《天风》2022,(6):16-18
<正>“依据圣经经文创作诗歌作品,在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在作品中注重中国基督徒的灵命经历,这三方面是中文圣诗的本土化特征。”自基督教传入中国,中国基督徒一直在努力翻译、创作中文圣诗,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中文圣诗体现了基督教与中华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是基督教在中华本土文化中落叶生根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1,(11):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美国葛培理布道团共同主办的“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于2011年9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23,(4):12-13
<正>传印长老示寂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中国基督教两会等全国性宗教团体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向我会致唁电唁函,对传印长老示寂表示悼念。中国道教协会在唁电中提到,传印长老是道教界的亲密朋友,是宗教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传印长老一生爱国爱教、慈悲济世、  相似文献   

15.
陈志华 《天风》2024,(3):34-35
<正>近期,“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展示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成功举行。展示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浙江基督教中国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历史与当今的真挚相遇,让基督教中国化入情入心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新市人,历任东吴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院长。他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神学理论框架上有所建树的神学家,更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鼓舞人心的师长和卓越的诗人。他最早在中国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第一个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被称为“中国教会改革创新建立中国神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国人在经历了多次的革命后。很多有识之士在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社会。基督教界亦积极思考如何从基督教信仰出发救中国。赵紫宸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人格论"建立他早期的神学体系,并提倡"人格救国"。赵紫宸丰富的神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神学思考仍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此外,他的神学思想和生活实践也具有非凡的基督教本色化、处境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代表会议,来自10个城市的1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回顾工作,总结经验,共商大事,规划未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第一次召开代表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坚持追求进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中的进步人士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帮  相似文献   

18.
陈永涛 《天风》2023,(4):11-13
<正>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杰出的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基督徒作家、诗人、圣诗作者、著名的教会领袖。他积极参与和推动普世教会运动,在国际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他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近代中国一位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  相似文献   

19.
55年前,一场伟大的运动给中国的基督教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从此,一个被帝国主义利用的“洋教”变成了中国基督徒独立自主自办、自治自养自传的基督教。1950年4月,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吴耀宗先生同各地部分知名的教会领袖谒见周恩来总理,要求政府协助解决教会面临的困难。三次详谈后,根据中国基督徒在多年前所提倡的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教会领袖们决定发起“三自爱国运动”,得到了周总理的赞同和支持。1950年7月,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基督教爱国人士在上海联名发表了题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宣言(通称《三自…  相似文献   

20.
<正>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基督教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健康传承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抓住历史性机遇,从更深层次上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我们需要思考,当前我国基督教中国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我们能在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进行什么样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将简单地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