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9年6月14日至19日,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基联")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这是继中国基督教两会2012年承办世基联国际事务委员会会议和2016年承办世基联执行委员会会议后,第三次承办世基联相关会议。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主席苏珊·德波博士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宗派教会的代表,包括委员会委员、观察员及世基联有关负责人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蔡建伟 《天风》2023,(3):19-21
<正>教会生活中的崇拜礼仪是教义神学的具体反映。因为什么样的礼仪,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信徒,表达什么样的信仰立场,建立什么样的教会。而影响教会信仰立场的礼仪,又受教义神学的制约,这是教会传统中的“祷告的律,信仰的律”。就如世基联关于《利马礼仪》的介绍中说:“《利马礼仪》不是所谓的‘单独演奏’,而是整个基督教群体的‘音乐会’。”1既然是音乐会,  相似文献   

3.
蔡建伟 《天风》1994,(收录汇总):24-25
崇拜中的礼仪,犹如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剧本,诠释并传递着基督宗教信仰中的福音信息.这犹如柴培尔所言:"结构传递出信息."1教堂的外观可以传递出福音的信息,教堂内的空间布置也可以传递出福音的信息,甚至连讲台的设计、教牧人员的座位安排、教堂的堂徽设计等,无不传递出福音的信息.而崇拜中的礼仪结构,同样起到相同的作用,也在处处传递着福音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蔡建伟 《天风》2023,(2):25-26
<正>《利马礼仪》是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产物,它的出现是要把普世教会的合一理念寓于崇拜礼仪之中,借着共融祭礼让普世教会拆毁藩篱,打破宗派的围墙,在圣礼中走向合一。建基于普世教会合一的初衷,围绕着互相接纳、彼此相爱的圣经明训,《利马礼仪》最大限度地吸纳各宗派原有的崇拜传统与要素,融汇成四叠框架的崇拜程序,与普世教会绝大部分主流宗派的崇拜结构认同,分简化版和原初版,以适应教会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以及不同节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新书评介     
<正>《迈向共同远象的教会》本书是世界基督教联合会(WCC,简称世基联)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信仰与教制文献No.214的汉语译本。金陵协和神学院文革老师译,陈逸鲁常务副院长作序。《迈向共同远象的教会》这份文件在2012年被世基联中央委员会采纳,被分发给众教会。《迈向共同远象的教会》论述了教会的本质和使命,是当代教会关于  相似文献   

6.
4.3.教制创设之伦理学分析从两千年来教会发展和成长的历史形态看,组织化教会历经过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演化阶段,即,由靠手写的信函联络地中海沿岸的各地方自行管理的小教会,到建立以罗马教会为中枢的高度组织化的中古公教会。这样的格局也可以从遍布意大利境内的宏伟壮观的公教会各类大教堂获得印证。更重要的是在325年由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召集的史上第一次世界主教会议,首次以公会议的形式就信仰教理确定准则和原则,以厘清因着教会在帝国境内迅速发展后带来的教义争  相似文献   

7.
高英 《天风》2010,(9):16-18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下称“世基联”)自1948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宣告成立以来,在推动基督教三大宗派(罗马公教会/“天主教”、东方正教会/“东正教”以及基督新教)的普世合一运动中,已走过“花甲”之年,结出了令人欣慰的合一硕果。“世基联”下属专委会之~“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下称“信教会”),是早在1927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跨宗/教派组织,注重从信仰传统和各宗/教派教会体制(教制)层面上,探讨和推动教会合一。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25日至26日,中国天主教第六届代表会议神学研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西城区柳荫街14号全国“一会一团”驻地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湖北、辽宁、江苏以及全国“一会一团”研究室和全国修院的有关人员共14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就‘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和“民主办教”两个课题进行了研讨。会议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秘书长马英林神父主持。4月25日会议开幕,神学研究委员会主任涂世华主教首先讲话,宣布中国天主教第六届代表会议神学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接着涂主教回顾了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近五十年来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11月21日至23日,八届一次神学研究委员会会议暨教会本地化神学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神学研究委员会和研究室主办,旨在贯彻落实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关于大力推进神学研究的精神,建立符合中国教会实际的本地化神学思想体系,发挥天主教信仰在中国当今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20,(11)
正教会节期和经课的安排正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基督教的信仰脱胎于犹太教的信仰,基督教的崇拜深受犹太人圣殿崇拜和会堂崇拜的影响,特别是会堂崇拜中的注重圣经教导、注重祈祷和认信,更是被早期的基督教会所直接吸收。因为在基督教的信仰中,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献上自己便成就了永远有效的赎罪祭(参来10:12),这使以献祭为核心活动的圣殿崇拜对基督教的影响大大降低,而不及会堂崇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外消息     
晓望 《天风》2012,(4):64-64
世基联圆桌会议豫讨合一,拟定“教会”共识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简称世基联)总干事特维特牧师近日主持圆桌会议,探讨合一。世基联信仰与教制委员会总监Rev.Dr John Gibaut表示:不合一的现象比教会合一的来得明显。不同的传统对“教会”亦有不同的描述。如果大家不能就“教会”有共同的想法,那么大家亦很难在教会合一上讨论一些什么。而信仰与教制委员会就“教会”草拟一份具有共识的文件,将于第十届世基联大会呈交。  相似文献   

12.
1996年7月4日上午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李·安东尼先生(Mr·Anthony Lee)应邀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巴哈伊信仰在美国——一种成功地综合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的学术报告。 安东尼先生介绍说:“许多学者在研究美国的巴哈伊教信仰时,总是把它归于伊斯兰教范畴。而事实上在美国等地出现的巴哈伊教自身已否认他们的宗教是伊斯兰教,许多普通的巴哈伊教信仰者甚至根本不知道巴哈伊教有伊斯兰教的根基,与此同时他们也不完全象基督教徒那样进行宗教活动。在美国巴哈伊教已成为一种成功地综合了基督教和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委员会于8月24日至26日在江西省庐山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刘元仁主教、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委员会主任涂世华主教、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柏年、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秘书长马英林神父等出席了会议。参加研讨会的来自北京、江西、江苏、上海、辽宁等地的委员共计15人。 研讨会由主教团秘书长神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马英林神父主持。 神学研究委员会主任涂世华主教致开幕词,他指出:“本届神学研究委员会自去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神学工作会议以来,大家就民主办教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相似文献   

14.
<正>《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先知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接受到的真主安拉启示的汇集,同时也是阿拉伯民族和世界各国穆斯林的信仰准绳与行为指南。《古兰经》不仅对穆斯林世界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学艺术与科学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96年5月29日)茗山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中国佛教协会教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现在开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佛教协会有关负责人,教制委员会委员,各省、市佛教协会负责人,共60人。我们感到非常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委员会会议暨教会本地化神学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2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主持,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主教致开幕词,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基督教两会等领导和学者到会参加研讨并和大家分享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7.
蒿志强 《天风》2004,(2):29-30
一、神学的定义——是什么 “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丁主教在其文集中将这种神学思考总结为如何把基督教的信仰和生活的现实结合起来,成为既合乎理性又具有超越能力的理论。当代著名神学家约翰·麦奎利(JohnMacquarrie)定义“神学是通过参与和反思一种宗教信仰,力求用最明晰和最一致的语言来表达这种信仰的内容”。因此,神学就是教会在具体看得见的事工中所进行的“参与”即行动和“反思”即思考。常言道“不仅埋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实践总结出理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神学是通过参与和反思一种宗教信仰而进行的,这是进行时态,不是一次性完成。尽管我们每个人(包括教牧与平信徒)的所做所思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得尽上本分。教会兴衰,匹夫有责。  相似文献   

18.
岳兆杰 《天风》2005,(10):45-45
所谓神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神的学问。社会层面中的不信仰上帝者和信仰上帝者,对这信仰有触及、有兴趣、有关注和质疑。因此可以认为,神学是对基督教信仰在社会层面中,展开了带有学术性、可陈述性、理性地思考,诠释、论证、充实、反思和检视。不信上帝的社会学者研究基督教神学,就在如此进行。信仰上帝者思考神学也在如此努力不懈。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6)
正一、身体神学的时代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至今,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会经历了认知、情绪、行动等各个层面的"洗礼"。基督徒再一次认识到,个人身体、教会组织、社会肌体各个方面都需要重视和加强"身体"层面的建设。同时,教会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趋势中,也应当思考如何使用自身的信仰资源,参与、维护和建设好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近来我国基督教内时常有人提到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思想建设是维护基督教基本信仰的,绝不冲击或改变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经过神学思想建设,我们的基本信仰得到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信徒更理解和确信自己的基本信仰,使教外朋友也更愿意聆听教会有以告人的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