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心情好时,人体的生理功能就处于最佳状态;而心烦意乱时,人体的生理功能也随之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1/5的成年人的健康受到高度神经紧张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抗微生物疾病的疫苗,改善了千百万人的健康。在未来十年及以后的时间,许多概念上和技术上的科学进步提供了非凡的机遇来扩大抗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免疫,对人体寄生虫和真菌疾病疫苗的免疫接种的组合。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3.
人体本身对各类疾病有着强大的自我抵制和修复能力,疾病的发生和康复有其自然的进展规律,治疗疾病的过程应遵循相关规律,并辅助人体的这些能力去促进机体的修复。而现实医疗中,人们在享受医学科技成果和医疗保障实惠的同时,常常伴有过度的医疗处置或过度忽视疾病的存在,从而影响疾病本身的自然康复进程,或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二次伤害。本文从疾病治疗自然观的角度探讨了医生和患者在应对疾病时需了解的辩证思想,并就如何认识和应用疾病治疗的自然观去诊治疾病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先进医疗技术给疾病治疗带来的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常忽视了其长远效果及新技术(包括药物等)给病人造成副损伤,从而导致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事实上,人体有着自身抵御疾病的自然力,无论中医还是西方医学鼻祖,都将医学定义为依靠人类自然力帮助人类度过患病难关,治愈疾病最后还是要依靠人体自身的自然力来完成的。因而,提高人体自身自然力在抵御疾病中重要性的认识,回归医学初衷,是未来医学发展所面临新的课题,也是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知识普及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上兴起一门引人注目的新科学——心理神经免疫学。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用精神力量可以医治疾病。  相似文献   

6.
专家们称: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癌症已不是“不治之症”,实践发现,除患者本人能面对现实,积极、正确配合治疗外,还有一条宝贵的经验就是树立“五心”: 一、信心:树立坚强的信心,不畏死亡,激发起自身的潜力,用意志与疾病顽强拼争。这就是人们常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慢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照护模式强调激活患者参与自我疾病和健康管理的意愿、知识、能力和信心,有利于增加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改善健康结局和生活质量,优化卫生资源的有效使用率。通过回顾国外患者激活相关文献,从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和如何提高激活水平等方面进行综述,引进患者激活的思维,为提高我国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健康结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疾病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功能性疾病”的由来与现状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疾病概念为 :“人体在一定条件下 ,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此时 ,在不同程度上 ,人体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 ,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 ,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疾病是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损害和人体对这些损害的防御代偿等作用的矛盾。这一矛盾双方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不断进行斗争 ,直到疾病痊愈或人体死亡时才告终结”[1] 。生物医学模式有两个基本假设 :(1)还原论 ,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细胞结构变…  相似文献   

9.
溃疡病的抗复发原则呼和浩特铁路医院内科(010010)吴丽辉1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内因提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生活规律化,加强适当的体育锻炼,以调整神经和胃肠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针对外因提出避免不良饮食,精神、寒冷刺激,及睡眠不足、...  相似文献   

10.
疾病的文化隐喻与医学人类学的哲学鉴别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医学社会人类学的哲学观点认为,个体的疾病现象是社会的构成。个体的疾病现象本质上是结构在人体-社会-文化关系的体系中。人群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乃至人群临床病征及其主述皆与不同文化形态的社会及不同阶层的社会生活史、道德、禁忌、规范以及宗教育有着特定的联系。因此,医学人类学在于超越临床生物医学的范畴而去关注于人体疾患的文体隐喻和社会象征的探讨,特别是近年来“人体-社会体-政体鉴别解释”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正迅速促进疾病社会符号象征的研究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和健康政策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肿瘤微创治疗在本世纪得到飞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不太了解。笔者认为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恶性肿瘤患者其病情和先进的治疗方法,这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肿瘤微创治疗在本世纪得到飞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不太了解.笔者认为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恶性肿瘤患者其病情和先进的治疗方法,这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医学科学家尤其是临床医学科学家在创造性活动中,有着与其它学科的学者既相同又不尽相同的行为和思维特点,依据301医院百名医学家亲自撰写的巨著<名医手记>和关于创造性的理论,试图从能力、个性心理、思维三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家的创造性特点做一点初浅的概括.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自己的生理时钟,它对身体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关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个时钟的奥秘,以寻求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途径。掌握自己体内生理时钟的规律,对身体的健康和延长寿命,都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能量在机体的各种离子、分子、细胞、器官、组织、系统间协调分布,共同维持着健康状态。某一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协调分布”会被不同程度地打破,当超过一定的阈值,就会产生疾病。对于人体,各种能量的直接表现形式和能量的携带者——各种营养物质,都与疾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能量”角度,我们既可进一步探讨尚未阐述清楚的疾病发生机制,又可以设计更为完美的治疗方案与医学仪器。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又经常是人们来求医的主要原因,是病人与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研究大多限于生理方面,而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却证明了心理因素在痛觉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于疼痛的性质,科学家们一直存有争论。有  相似文献   

17.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理论选择的不一致问题吸引了许多探讨科学变革理论的理论家们(如库恩、图尔明、费耶阿本德、夏皮尔、劳丹等)。此问题源于科学家们对于相互竞争的理论的认知价值经常有、而且长期存在着不一致的看法。除了有这种分歧以外,理论争论的不同阵营的科学家们还一次又一次地(而且依然继续地)为他们的理论选择提出不同的理由。以前的实证主义科学哲学家们对方法的统一性假说如此深信不疑,以至对于科学家在选择理论时的不一致,或科学家面对更成功的具有竞争性的理论时追求新生的理论这类现象潜在的合理性,很难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18.
身边的心理疗法──爱情医学与健康长寿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南宁530001)戴霞广西中医学院陶昌华“爱情医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生理,即爱情与人体健康的科学,这是一门属于身心健康的科学。这是由英国医学家唐纳森首先创立,遂引起了各国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没有人会怀疑这样一个事实,即科学家们使用的方法能够提供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以获取物理学和生物学两个领域的新信息,或者如我常常提及的精确知识。由于科学取得了如此成功,人们也许会以为任何科学家所受训练的一个基本部分大概是学习逻辑程序,或哲学基础,学习科学方法本身。正如 P.B.梅德沃指出过的,空白可能距离真理更远。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20.
沐恩 《天风》2016,(11):42-43
正信心是基督信仰的根本,但在我们的教会观念中也有着某些明显和不明显的有关信心的误区。以下列举十个常见的误区,供初信的弟兄姊妹警醒。一、信心与感情的混淆有时我们常把信心与感情对立或者等同,常见的混淆为:1.把信心等同为高亢而不消退的信仰热忱。他们把信心建立在感情之上,只要情绪好、兴致高,就误以为是有信心。其实,情绪低落也可能是有坚定信心的时候。信心与情绪没有必然的等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