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漫话偷窃癖     
偷窃,是悄悄拿走公家或者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一种卑劣行为。人为什么会偷窃呢?古人认为:“饥寒起盗心。”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不能通过正当途径取得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物质财富,便想到了去偷窃。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生活中也有人并不存在温饱问题,甚至十分富有,却还要去偷窃,这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偷窃  相似文献   

2.
员工时间偷窃往往被认为是负面的职场偏差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容忽视的损失。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其产生机制,对其影响的研究更为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地管理时间偷窃尚无定论。本研究从员工视角出发,构建时间偷窃动机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质性研究整合时间偷窃的具体动机并编制相应量表。在此基础上,从行为者和观察者视角探讨不同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对职场行为的影响及机制,进而探究如何有效干预消极动机驱动的时间偷窃及其影响。本研究旨在全面理解时间偷窃动机,阐明不同动机的时间偷窃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时间偷窃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4,(3):63
<正>[新华网]去年底,某服装店主怀疑一高中女生偷窃服装,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求人肉搜索。很快,该女生的个人隐私信息曝光,成为身边同学朋友指指点点的对象。最终,女生不堪其扰,为证清白,从广东陆丰望洋河桥上跃下身亡。耐人寻味的是,当店主因此被刑拘后,网络又开始了新一轮对店主的"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财富     
真正的财富韩永清“你们不要在地上积蓄财富,因为地上有虫蛀、有锈蚀,也有贼挖洞偷窃。你们积蓄财富于天吧!天上没有虫蛀、锈蚀,也没有贼挖洞偷窃。因为你们的财宝在那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玛6:19-21)财富,对世人来说,既不是万能的,也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5.
试谈青少年犯罪动机的恶性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少年犯罪者,他犯罪的动机是偷窃,但发展的结果却杀了人,这就产生了偷窃与杀人之间,是否有一定的某种关系?与怎么会发生这种关系的问题。这种关系,在刑事心理学中称为:犯罪第一动机与犯罪第二动机之间的恶性转化。西方近年来,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这个犯罪动机间的恶性转化问题,逐渐成为各国犯罪心理学家们密切注意的问题。但他们中的有些论点,有不少局限,对某些关键问题,也不能作出使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正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遍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这个笑话并非无中生有。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  相似文献   

7.
杨宗奇 《天风》1995,(8):17-18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约10:1、10)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大学毕业生的小组鉴定会上,一位同学评议另一位同学,列举了他的一些优点后,还谈到了他的另外一个优点——为人老实。不料话刚说完,这位被评的同学就站立起来,红着脸急忙声明  相似文献   

9.
人的盲点     
正老狐狸说它偷窃前,总是给自己留好后路。有一天,狐狸翻墙进入一户人家后,再走到门上拨开闩,打开大门。然后,去鸡舍抓起两只鸡,鸡的叫声把主人惊醒,主人匆匆赶出来时,狐狸从大门逃跑了。人追到门口,看到从里边打开的大门,心想是昨晚忘了闩门了——没去想围墙建得太矮了。  相似文献   

10.
为冷漠付费     
1935年的冬天,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一段日子。这天在纽约市一个穷人居住区内的法庭上,正在开庭审理一个案子。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愁苦中更多的是羞愧。她因偷窃面包坊里的面包被老板告上了法庭。法官审问道:“被告,你确实偷了面包坊的面包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天晚上,我接到了Y同学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在学校被X同学欺负了。两位都是女学生,而且X同学还是班干。后来了解具体情况才知道,原来Y同学带了支非常好看的铅笔来学校,被X同学看到后便拿走据为己有。Y同学还被威胁不许告诉老师,但是回家后觉得委屈就告诉了家长。Y同学平时很文静,而X同学在班上做班干,一向很有优越感,且领导和指挥的欲望很强,因而关于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是真有可能发  相似文献   

12.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13):44-45
我们每天面对着危险和致命的病毒,如谎言、诱惑和偷窃、自杀、流言蜚语、情绪失控等其他的错误念头,这些会毁掉你的个性、婚姻、孩子、工作和整个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小心选择那些进入自己头脑的东西,并及时清理头脑中的垃圾。  相似文献   

13.
B.善牧和贼 羊群是否是跟随牧人,直接涉及到羊群的生命与死亡。所以耶稣更进一步说,“贼来,无非是为偷窃,杀害,毁灭;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10:10)。贼和牧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们的目的,贼来的目的是为了从羊身上得到利益。为了获得利益,他会不择手段。这也就是耶稣所说的:偷窃,杀害和毁灭。而牧人所关心的是羊群的利益,为了羊群,他能够舍掉自己的性命。为羊群而言,最大的利益莫过于生命,当然耶稣说这生命是指永生。对于教友而言,我到底是贼或是牧人,则要看我们如何对待教友。在我们山东  相似文献   

14.
班花驾到     
正毕业15年班长曾组织过一次聚会,那时班级群不到二十人,潜水吃瓜同学占了多半儿,班长群里一声吆喝:"改天聚聚。"稀稀拉拉有几位男生冒泡响应。到聚会那天,只去了四位同学,三男一女,其中两位还是夫妻。同学间八卦,之所以没人去,一是因为班长威  相似文献   

15.
您好!我是一名高二学生,学校为了迎接毕业班高考,所以动员同学到学校寄宿,这样,我和我们班的5位同学就一起住到了一间宿舍里,每到夜里,窗外是一片的幽静,我们几位同学复习功课到深夜的时候,慢慢地困意就卷了上来,凌晨过后,大家都陆续地进入了梦级,偶尔间,  相似文献   

16.
渊声 《天风》2010,(11):63-63
<正>问:我信主已经多年,有一事想请教,即是否要奉献十分之一的问题。我听了不少道,传道人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说那是旧约的规矩,新约信徒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也有人说,"十一"奉献是神一贯之要求,不足"十一"就是对神之物的偷窃!请问,哪一种说法更合真理?此外,这"十一"奉献款可以由我支配吗?还  相似文献   

17.
在爱中行走     
韩愈 《天风》2007,(18):24-25
她的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衣服!一天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又不小心提起了得救与否的问题!老师和同学的观点有不一样,同学和同学之间也有不一样的。这个问题同时提及了天堂地狱的问题,天堂在哪里?地狱是一个有空间的地方吗?……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基督徒都是一个难  相似文献   

18.
必言 《天风》2003,(6):30-30
圣经上曾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可是谁又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呢?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突然班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别人祷告时看英语书。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我……”另一位言:“你是什么东西,我要你管……”两人互不示弱。同学好多去劝架,才平息了……  相似文献   

19.
那个倚着教室墙壁,穿一身休闲服,嘴里嚼着口香糖,一脸不屑地看着别人表演的男生;那个从美丽的手机套中拿出“掌中宝”,一路在校园小路上打个不停的女生;那个喜欢说“哇噻”、喜欢说“我的眼睛很快乐”的同学;那些偶尔染黄几根头发,偶尔出去蹦迪、聊天的同学;那些在同学眼中逐渐显得特别,在老师眼  相似文献   

20.
在由于适应导少致的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新生来说更为普遍,特别是寝室人际关系。由于彼此之间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相互误解,致使生活在这一团体中的同学感觉很别扭。有的同学被室友孤立感到很苦恼:“也不知怎么的,可能是我不太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我感到大家开始用讽刺的口吻跟我说话;我若无意间说了哪位同学,大家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