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与齐都营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0,(3):98-10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内发现的两座诸侯身份的甲字形大墓,证明陈庄遗址应是都城,不是邑。M18出土的豐簋铭文中的"齐公",应是齐国始封君太公师尚父。太公日名为"甲",可补史籍记载的阙佚。太公之孙豐即太公之孙乙公得。乙公名得字豐,M18应是齐乙公得之墓。陈庄城址应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圆外有方、方外又有圆,层层相套有9层夯土堆积筑成的夯土台基,应是相传太公所筑的营丘,其主要功能是祭天的天坛。  相似文献   

2.
山东高青陈庄遗址M35出土西周中晚期的引簋,其铭文记载了周王对"引"进行的册命,要"引"继承祖业,掌管"齐师"。陈庄西周遗址是齐国公族的采邑所在地,"引"的身份属于齐国国卿,该篇册命金文是关于周代命卿制度的重要史料。引簋、史密簋、师簋和五年师簋诸器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晚期周、齐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与周王朝对东方的经略以及周、齐由交恶转向联合的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都有天有九层的观念。陈庄遗址有九层堆积,结构复杂、并埋有祭祀牺牲的夯土台基应是祭天的天坛。文献记载说:"水所营绕,故曰营丘。""营,围守也。"台基周围有封闭式的围墙和壕沟相环绕围守的陈庄夯土台基只能是齐太公始建的营丘。礼制规定:"诸侯不能祖天子,大夫不能祖诸侯。"丰器称齐国始祖"齐公"为"祖",只能是齐太公之孙名得字丰的乙公得。墓道是国君身份的标志。有一条墓道的甲字形35号大墓出土的申簋,器主申即献公山,申是本字,山是借字。幽公是献公山之父庮公慈母。庮是借字。"同追"的""读作"市",即五年师簋的师。"同追"即献公山和师共同追捕齐哀公。献公山也就是《诗·烝民》"仲山甫徂齐"的仲山甫。"城彼东方",读作"征彼东方",也是抓捕齐哀公。释"申"为"引",字形不合。把"申簋"称为"引簋"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吕茂东 《管子学刊》2011,(4):110-118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是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铜器铭文所载的"豐",是殷末东扩建立的子姓"豐国","文祖甲齐公"是周初僭号称王的"豐王",城址、祭坛是其天坛。豐王被周公征伐,从而臣服于齐,称为"齐公"。卜骨的数字符号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艮》和《噬嗑》,是"豐"归齐所遵的天意。两座甲子形的大墓,是齐国公族的墓葬。引簋铭文中的"幽公"名"庮",食采于薄姑,是乙公得之子,胡公静之父,作器者引之祖父,哀公不辰之叔父。周夷王"烹哀立胡"是"夺位"之争,与纪侯的策动和豐族的"天坛"有关。引簋与史密簋可谓是"姊妹篇",记载的都是周夷王"烹哀立胡"、平齐内乱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徐学琳 《管子学刊》2011,(1):123-126
高青陈庄西周城址是齐文化考古和西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其具有高规格的祭祀遗迹,可能为诸侯之社,其葬有齐之宗室、执掌军权之卿,应为齐国近畿军事重镇。综合陈庄西周城址具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可能是西周时期齐国的别都或辅都。  相似文献   

6.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陶朴满     
陶朴满朱玉德朴满既为积钱罐,应为最早的货币储蓄器。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征集了陶朴满若干件,其中有详细出土地点的仅有三件,出土于齐国故城西北部晏婴墓东北1华里。B30012号,已残缺,内装五铢钱锈成一体。钱罐的形状很奇特,外形象人头盖骨,青灰色泥陶,...  相似文献   

8.
高青陈庄遗址中的引簋意义重大,其中“俘吕兵”一语,本文认为是“俘莒兵”,即俘获莒国的“兵”.在此理解是,本文讨论了引簋对于认识西周时期周人在东方的封建殖民情形及齐人向鲁东南地区扩张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庄西周城与齐国早期都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成敏 《管子学刊》2010,(3):106-110,114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推论陈庄西周城或为太公封齐始都营丘、或为胡公迁都之薄姑。本文根据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从城的年代、规模、使用功能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别进行考察,认为陈庄城既非齐国早期都城营丘,也非胡公所建薄古,陈庄西周城有可能为西周早期周公东征斩灭薄古封建齐国所建立的军事城堡。  相似文献   

10.
高青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山东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尤其是西周早期城址、大型祭坛、甲字形大墓、殉马和甲骨文(见图一至图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商周考古的空白。特别是1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铸有11字铭文,且自铭"齐公",为首次发现,为确定该城址国别和性质提供了绝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发现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临淄商王村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以根据其风格区分为两组。M1与M2所出玉器可能来源于楚地,并非齐国玉器,M4属于典型的战国晚期齐国贵族墓,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能是齐国玉器。根据目前资料可以推测以水晶、玛瑙、滑石为代玉用品是齐国丧葬用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在洛阳唐城花园发掘一批西周墓葬,其中一座编号C3M434墓葬中出土的仿铜陶簋内壁腹部刻筮数、刻划符号和图画,本文对其中的筮数与图画进行考释,结果表明筮数与图画存在对应关系,图画所表现的就是筮数之"象".这是早期<周易>"数"、"象"关系的重要发现.今本<周易·系辞下>"制器尚象"章由此可以得到确认,可证其并非后人伪造.  相似文献   

13.
陈青荣 《管子学刊》2010,(2):103-106
山东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所收藏的传世青铜器《引尊》,是引为其同宗长辈所造之祭器,金文资料反映,《引尊》之引为西周中期人,是商齐裔胄,其生存年代与生存的地域均与陈庄出土青铜簋中的"引"相同,他们是否是同一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齐国刀币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国以刀币为主币,形成了独立的刀币体系,“法化”面文和“齐法化”的大量铸行,说明齐国有着统一的铸币权和较早形成统一货币的思想和举措;而开国纪念币——“齐建邦长法化”的出现,表明齐国货币制度的成熟,尤其叠铸技术运用于“齐法化”,代表了中国铸币工艺的重大进步。齐国刀币在中国货币史乃至金属铸造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2,(2)
近日,著名考古学家William Kelso(凯索)所带领的考古团队挖掘出土,美国现今发现最古老的清教徒教堂遗址。这座教堂遗址位于Jamestown Virginia,遗址附近还另外发现四座有十字架墓碑的坟墓,考证埋葬人员应为第一批由英国至美国大陆探险的高级官员,其中一位为牧师。  相似文献   

16.
一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中出土一件陶制板饰建筑构件,属战国遗物,已断为两截,粘接后完整。高20.2cm、最长处40.5cm、厚2.7cm,色灰,质坚,背面粗糙,正面平整磨光并有凹线纹饰,主纹为粗线型对称旋涡纹,有边框,空白处分布六个乳钉纹。板饰外形与主纹共同构成了一只鸱枭(即猫头鹰)  相似文献   

17.
高青陈庄铜器铭文与城址性质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辉 《管子学刊》2010,(3):102-105
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及墓地的发现对于西周考古与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根据迄今所报道的资料,对两则铜器铭文做了解读,并对陈庄城址的性质做了推考。文章认为,陈庄墓地从西周早期成王开始延续到中期的昭穆时期,其间未曾中断,与城址的存续时间相吻合。陈庄城址规模较小,不大可能是西周齐国的都城,其属于齐国贵族封邑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个封邑,应该是豐。  相似文献   

18.
狄城遗址的考古勘探发现了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的春秋战国时期城垣遗迹,并在城内发现了约70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基址,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狄城西南角坑塘北壁清理的剖面显示该段城墙,由三期夯土组成:其中,一期夯土约当春秋时期,二、三期夯土约当战国时期。城垣年代下限约当西汉中期。勘探发现了部分陶、石、骨、蚌等出土遗物,包括岳石、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和西汉等不同时期的标本。比较明确的给出了狄城遗址的文化脉络和年代跨度。狄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大型城址的确认,是山东商周考古继陈庄西周城址发掘后的又一重大考古新发现,也是齐文化研究的又一突破性发现。狄城遗址的考古勘探成果对夏商时期齐地的文化、民族关系以及西周齐国早期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学海 《管子学刊》2010,(4):108-110,128
陈庄西周城是周代考古的重大新发现。南城门内的祭坛与贵族墓地对城的属性作出了证明。祭坛为社坛、贵族墓地是家族墓地,两者的平面关系体现了"左祖右社"的思想观念。陈庄西周城是齐侯所立之"家",是迄今首例西周卿大夫封邑。  相似文献   

20.
1976年陕西临潼县出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青铜器——利簋.四十余年来,学界已对利簋进行了深入讨论,却仍存争议.其中对铭文“岁鼎(贞)克闻夙又(有)商”句的断读和释义就有颇多分歧.结合甲骨卜辞、金文、简帛文献,特别是清华简等相关出土材料,铭文断为“岁贞,克,闻,夙有商”似较为通顺.准此“岁鼎(贞)”读为“岁贞”,释作岁星出现并进行占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