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浮生六记》与林语堂 《浮生六记》出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之手,是其描写自己生活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浮生六记》在当代中国得以广泛为人知晓,这功劳多半要归功于林语堂,而其对《浮生六记》的翻译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林语堂作为一位外语创作的中国作家,他的系列作品向西方读者阐述了东方思想。林语堂在译本前言中称芸为中国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女性之一,“对于沈复来说,她虽不是最美丽的,但这不能否认她是最可爱的一位。”林语堂甚是喜欢《浮生六记》,十易其稿,于1936年发表了《浮生六记》的最早英译本。  相似文献   

2.
我取     
正盛夏将至,酷暑难敌,隐于居室,似一尾鱼,潜入文字里,一股清凉静气入心入脾。静气如涓涓清溪,从一本书里缓缓流入心底。书是旧书,清人沈复的自传散文《浮生六记》。断断续续地读,深深浅浅地记。中年以后,读书速度有意无意慢了下来。阅读于我这个年岁  相似文献   

3.
芸的妻性及其它——对《浮生六记》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生六记》是清代嘉庆年间苏州文士沈复所写。这是一部以抒情散文笔法写就的回忆录,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一部自传。“浮生”典出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里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一语。“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身记道。书中第一记闺房之乐,写其夫妻间的恋爱历史和婚后的琴瑟相和、缱绻情深;第二记夫妻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雅趣和爱美的心态,表现贫士心性、喜恶爱憎;第三记人生坎坷,叙述其夫妻因真情直率而不容于父母家庭,两次被迫离家出走,最后妻子郁郁而死,显见困顿离合、人情世…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孔乙己》塑造了深受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揭示了势利冷酷的社会现实。小说结构精巧,描绘细致,各片断反复渲染,层层深入,突出了人物形象,蕴含了深刻的思想艺术内涵和人物艺术形象美学。 《孔乙己》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病态人生。通过阅读,就会发现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具有一些性格亮点。如孔乙己单纯善良而又不乏热情。当别人问他“当真识字么?”,他竟然分辨不出其中的嘲讽意味,依然恳切地教他“回”字的四样写法。除却朝代造成  相似文献   

5.
碗莲     
正文人案头的清供,一碗、一案、一枝莲,暗香浮动。碗莲是一道细爱,宛若捧在手掌心怡养。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说:"以老蓬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中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搞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缩缩如碗口,亭亭可爱。"这就有些老儿童的玩气,举止夸张,如一幅漫画。他把莲子两头磨尖,塞入生鸡蛋中,乘抱窝母鸡孵蛋时夹带其中,待小鸡雏出壳时取出,用燕窝泥加中药天门冬拌在一起,移放入一个钵  相似文献   

6.
《周易》对《林兰香》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香》是一部优秀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它模仿《易经》,采用了以“数”谋篇布局的叙事方法.《林兰香》八卷六十四回,六十四是《易经》卦数之总.《林兰香》叙事以八回作为一个单元,每八回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或主题.这个故事或主题又往往孕育着与之不合谐乃至对立的因素.《林兰香》“倚数”结撰,其谋篇布局之法,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在艺术上则形成了“循环往复”之美.  相似文献   

7.
唐代道教思想家杜光庭(850-933)的思想虽然是通过诠释老子之道而建构起来的,但他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中又将“道”推向了宗教化的道路。为了论证道教得道成仙信仰的真实性,杜光庭搜集民间与道门中流传的各种奇闻逸事编撰成了《录异记》。明人沈士龙认为,《录异记》“大都捃拾他说,间入神仙玄怪之事,用相证实”(《题〈录异记〉》,沈士龙、胡震亨辑《秘册汇函》)。由于《录异记》是通过记录人世间和自然界的种种神异玄怪之事来宣扬为善去恶、以求善报的思想,因此在文体上可以归属于道教志怪小说中的地理博物体小说,即以地理方位为基本…  相似文献   

8.
施军  曾一果 《学海》2004,1(2):170-175
郁达夫小说与西方唯美主义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在艺术观念、小说实践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 ,郁达夫都烙上了西方唯美主义色彩。郁达夫小说前后差异很大 ,前期小说是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融合强调“自我表现” ;后期小说渐渐由唯美主义向现代主义演进 ,注重“人生展示”。  相似文献   

9.
法国的狄德罗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家,他的《沙龙随笔》是艺术批评的范例,他把对具体绘画作品的艺术评价与艺术家的个性以及美学理论结合起来。此外,狄德罗的绘画理论著作还有《画论》和附在《1767年沙龙随笔》后面的《论手法和造作》。他的艺术批评思想建立在"真实、自然、简洁"这三条艺术美的标准上。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前者是文字的艺术,后者则是视觉、听觉的艺术。但是电影离不开文学这一源泉,好的小说多被改编为电影。电影面向的是社会大众这一群体,在艺术处理上需要符合大众审美;小说相对而言,针对的群体要小,以文字直击内心,直面现实,并不需要以大众审美为标准。对此,以《芳华》为例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