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性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形而上学的缺位。对终极意义与超越世界的追思往往让位于感性经验的诉求和生活世界的分析,其结果与现代性文明的命运一致,理论学术因缺乏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价值及其有机体系的托载与统摄,而分解为难以修复的碎片。因而,对伦理学尤其是现代中国伦理学的研究来说,道德哲学的研究就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和理论前沿。2005年,东南大学的伦理学学科被批准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建设基地,开始了对道德哲学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这里发表的这组笔谈即是他们最初的研究成果,其逻辑思路有二:第一,体现学科定位与理论创新的基本结构;第二,无论哪个结构,都在道德哲学的层面展开研究和讨论。这次探讨的重点放在道德哲学的范式、方法及其辩证转换方面:首先讨论道德形而上学的结构与方法论体系,然后讨论现代道德哲学的思维进路;在此基础上进而分别探讨科技道德哲学、经济道德哲学、宗教道德哲学各个论域。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宪政必然遵从和反映人类优良的伦理,这些伦理维度主要体现为:幸福是宪政的根本关怀,正义是宪政的永恒追求,博爱是宪政的核心价值,人权是宪政的终极目的,和谐是宪政的理想状态。高扬宪政的伦理精神对建设宪政中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日常生活伦理是由伊斯兰教特定的道德观念、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构成的道德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法中。作为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伊斯兰日常生活伦理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它对穆斯林道德人格的培养,健康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指导性作用。在伊斯兰日常生活伦理中,人与真主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真主对人有着绝对的统治,真主对人的关心无处不在。真主直接参与人的生活,洞察人的所有行为,与人同在于一切场合中。真主要求穆斯林要严格把握自己的生活,克服人性中的弱点,协调好同父母以及他人的关系,并以此…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核心任务是必须振兴乡村道德文化,需要解决如何树立乡村道德文化意识,如何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原则,如何坚持道德文化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等主要伦理问题,其伦理价值目标是构建乡村伦理共同体。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伦理之维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该战略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信念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可靠的认识论根据,是洛克宗教哲学所致力探究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洛克在阐释人类知识的起源和范围的基础上,对信念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认知特性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与拥有可靠证据的知识不同,信念,特别是宗教信念,表现出的是一种赞同,但这种赞同不是建基于其内容的证据可靠,而是源自于对信念提出者的信任。在洛克看来,这种因信任而表达的赞同,不可能是知识,充其量是一种具有可能性的"猜测或想象"。因此,信念必须受到理性的管控和引导,在证据基础上进行检验和评估。这是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类不可舍弃的道义责任。洛克通过证据原则和评价原则等对信念的规范以及由此提出的伦理责任之要求,在现代思想史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既有赞成也有对其证据主义原则提出批评和修正,但洛克的看法无疑是现当代学者们探究信念认知合理性问题的最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潮流、全球发展风险、国际新秩序构建等视角提出的新理念,也是走向世界过程中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的典型体现,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意蕴。它体现了资本逻辑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正义的追寻,凸显了多元文明场域中共同价值的守护,彰显了构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的责任和道义担当。从伦理视角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有助于展现其价值理性和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7.
徐嘉 《学海》2006,(5):110-115
五四以来的启蒙思潮将科学理性作为启蒙的目标之一。然而,唯科学主义将科学的意义无限扩大,根本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毁伤了中国文化之根。为此,三代现代新儒家在调和儒学与科学关系的探索中,既开启了传统儒学价值体系的现代转折,又在道统上薪火相传。他们于民族危机中坚守着文化本位,于唯科学主义的浪潮中坚守着道德本位,既有着一致的伦理态度,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展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8.
代际关系的伦理建构——《伦理的代际之维》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2 0世纪初特别是2 0世纪中叶以来,国外有关学科如青年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和对家庭进行研究的某些学科等以及我国自2 0世纪80年代起,研究社会学、青年学、伦理学的学者,都开展了代际关系问题的讨论,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现有成果来看,这些学科仅仅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日常生活相比,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愈加呈现出个体性、开放性、自觉性等特点,这使日常生活的伦理图式发生改变。从人的日常生存状态而言,日常生活的个体化使日常生活主体以及日常生活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这使人无法完整地感受日常生活并且处于孤独、焦躁状态,从而失却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把握。从日常生活价值目标而言,由于日常生活结构的变化使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获得了生存的温床,日常生活的开放使多种意识形态共生共存,日常生活领域呈现出价值多元、价值分化的现象。从日常活动方式而言,日常消费、日常交往、日常观念越来越体现出"自为"的特性,但是也亟需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日常生活伦理图式的如上演化使日常生活的伦理构建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转型是由社会进程(现代化)、质态(现代性)和思想意识(现代主义)组成的三维界面凸现出来的总体转型,说到底是人本身的转型。其中隐含着的伦理意识可作这样的解析。首先,它牵涉到政治—经济制度在一种革命性进程中对合理化、合法化、正当性和正义性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良好的秩序”的不间断的制度设计或安排。它着力寻求一种以“公正”为核心的公共伦理(意识)。其次,它还关涉到国民性在民族根源和全球化的两歧中构造个体—群体心性结构和文化制度合理质态的那种理性筹划,它构成了日常生活转型的现代性界面,体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11.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时代,科技发展面临着自身无法应对的逻辑困境和发展困境,关注生活本身的相与的伦理之维为科技发展揖别上述困境提供了契机.正是在此机缘中,我们思入了科技伦理之所以成为时代问题的本质.切入科技伦理成为时代问题的维度,开启了我们进入科技伦理问题的生态视野,彰显出科技伦理的生态发展路向.科技和伦理在展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层面上相互关联,它们关联的生态视野开拓出科技发展揖别自身面临的各种困境的生态发展的路向.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受救亡运动、疑古风潮和极端阶级分析法的影响,先秦儒家的“法先王”思想屡遭抨击和批判,其实质被保守、虚妄、反动的表象所遮蔽,其价值被“厚古薄今”的思维定式所消解。从伦理向度看,“法先王”是先秦儒家以“立德”“弘道”为基本价值取向对先王之德、先王之道的形塑与倡扬,是阐旧邦以开新命的政治智慧。先秦儒家以“可施于礼义”的伦理标准,萃取和凝练了“五经”中的王道思想;从伦理维度进行理论开新,奠定了王道政治的坚实根基;用中庸之道为王道政治理想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先秦儒家“法先王”思想既具有强烈的批判功能,又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它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和王道政治范式,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学思想中蕴涵着浓郁的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精神,是中国文化中弱势群体伦理关怀传统的滥觞。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提出了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情感基础,强调了弱势群体基本物质需要满足的优先性,确立了敬畏弱势群体生命与尊严的人文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儒学的发展既有义理的创制,也有制度、礼俗的建设,儒家的价值理想落实到社会生活当中,离不开儒者对民生、制度、礼俗的思考与实践。孟子在思考王道时就认识到"养生丧死"等民众切实的需求与仁政落实的关系,历史上的儒者在推行儒家教化时,也重视民生,强调制度设计、礼俗重建,尤其是文化转型期的儒者,其思考和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今天面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何在当今社会结构中安顿儒家伦理,创新思考儒家伦理的实践方式,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如果儒家不能为解决当今中国社会的人伦生活、精神追求等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我们或许要重估儒学在当代复兴的价值。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重视社会儒学这一概念,重回孟子王道与伦理的思考,立足当下中国的社会实际,提供儒家方案,开展儒家实践,以期"重建儒家和中国人生活的联系",服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泰州学派"下达伦理"是孔子"下学而上达"之语的变出,其意主要是指良知在日用道德实践中自然而真实的呈现。它展露为三个道德维度:道德实践主体的下移、圣凡一致的本质是道德平等、在百姓日用中展现道德作为。"下达伦理"是传统儒学中民学、乡学内涵的具体展开,拓宽了中国传统伦理学的理论意域。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学术研究工作中,我们经常受"二元分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当代的思想家及其成果,往往严分界线,党同伐异:与已见相符的,就赞赏不已,甚至吹捧备至;不同的,就一概否定,甚至痛加贬斥.其实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特别是学术观点问题,不能简单地以敌我划界,以斗争相待.例如,在学人上,除了敌我之外,还有一个极大的人群空间,那就是朋友;在理论观点上,除了自己的见解之外,还可能有与我不同却也有价值,值得尊重的理论观点.汤剑波同志的这本<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就给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学术界的朋友--著名的经济伦理学家阿马蒂亚·森(以下简称森)--的经济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乡村伦理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与乡村伦理"高层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0名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与乡村伦理"这一主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  相似文献   

19.
20.
“儒学与家庭伦理”研究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儒学与家庭伦理”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2日—12月23日在北京昌平召开,赵健民、杨波、汝信、朱伯 、孔繁、牟钟鉴、刘示范、张树骅、沈冰稚,以及来自北京、山东、江苏、河南等地的5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畅谈了各自对于儒学与家庭伦理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