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贽一直被视为所谓"名教罪人"的晚明伟大思想家,他以其对自己身前身后名的无比看重和自觉实现,而堪称中国古代"名教"的至为忠实的信徒.而李贽所重之"名",并非一种被缚于世俗名缰利索和等级秩序中的他者之"名",而是一种作为个体生命象征的"自己"之"名".他一方面以其亲身和亲体而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性质,另一方面又以其"家族类似"而具有突出的家本主义特征,从而其不过是对人类生命谱系中的"典型"的指称.这意味着,李贽的立身成名的人生之路,既是对中国古代社会权力话语统治体系的激进反叛,又从中体现出对整个族类生命的不朽记忆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圣奥古斯丁区分出两种历史观,即希腊一罗马的循环历史观,犹太一基督教的线性历史观。后一种历史观被西方学者赋予了进步的意义。本文作者认为,在循环模式中,可以进一步区分印度一希腊的"同类轮回"和中国的"链式展开"。中国的自然一历史循环论由于天人感应的信念,使历史循环可以容纳进步和发展的内涵,一个个循环链环构成了一整条环环相扣、无限延展的链条,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摆在中国思想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是:中国古代的历史观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唯物史观但近代以来又能通过“进化论”的中介一跃而接受唯物史观?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也有所涉及,但我总觉得不仅语焉未详,而且多从典籍出发,拈出几条“引文”就来“证明”唯物史观是古代历史观的发展,似乎太轻率了。因为考察历史观的发展,不能仅从观念、文本出发,而应以历史、实践为出发点。而且,我感到,就是从文本出发的也往往是没有弄明白它的本来含义、体系结构、前后变迁。因此,我认为首先弄清楚古代历史观是什么,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要解答“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中思想更是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本文将以其中一篇《货殖列传》为例,从政治观、经济观、历史观三个方面对《史记》的创作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何怀宏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底线伦理学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的心性良知理论进行了高蹈道德与基本伦理的区分与剥离。这一学术努力不仅让我们从道德伦理角度看到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资源和局限,更让我们看到了在一个现代法治社会中建立和维护"底线伦理"的有效机制的重要性。而其后何怀宏以其持续的伸展到社会正义和精神信仰的学术努力,为他的"底线伦理"理论建构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一富于思想意义的架构中,"社会正义"是现代个人伦理的制度保障,而"个体信仰"则成为支持和提升底线伦理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庸思想堪称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不仅有利于巩固政治统治,还对文学创作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诗歌具有一种中和美、包容美、平衡美、和谐美。中庸思想以其包容性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内容上更加的深刻与丰富。因此,中庸美学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高超 《现代哲学》2017,(5):31-37
马克思的历史观通常被称为"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一般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历史观在"物"的含义、观点的表述、理论的结构上都存在根本区别。我们可以尝试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去解释这个问题,即认为历史观中的"物质"是对一般唯物主义中的"物质"的隐喻使用。这种隐喻并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地使用"唯物主义"一词去表征马克思的历史观,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恰当性。从认知隐喻学的观点去理解经典文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8.
“公羊学”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统说与三世说是“公羊学”大一统的历史哲学。三统说有循环论的不足,但具有更多有价值的成分。三世说是由三世异辞说发展而来,三世异辞说主要是对孔子作《春秋》三世异辞的说明,还不是社会历史观,然而,却是何休社会渐变的发展历史观的三世说形成的直接基础。而这一三世说的社会渐变的发展历史观,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观的最高水平。与三统说相联系的大一统,具有大一统被不断打破的悲剧色彩;而与三世说相联系的大一统,则为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展示了必然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1984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五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举行。30余人与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问题。辛冠洁在总结发言中说,讨论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中哲史研究中首次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打破了以朝代划期的老框框,采取了依哲学历史形态的特点来分发展阶段的方法。辛宣布,第六次(1985)夏季学术讨论会将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现将这次讨论会略记于后。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逻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其主要论据是,逻辑学是研究"必须地得出",而所谓中国古代逻辑没有研究"必然地得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时下主要遇到两种思潮的挑战:一种是历史"末世论"和"终结论",另一种是后现代历史观.本文就历史进步论与这两种思潮的关系作了具体的辨析、考察.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论并不是"末世论"所讲的"历史目的论"或"神话预言",而是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创造性活动而确立起来的;社会进步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宣布"历史终结"未免荒唐.后现代历史观虽然对历史进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否定历史进步观的基本看法则是偏激的、片面的,科学的历史观不能没有对历史的本质、规律、发展趋向的基本把握,仅仅玩弄历史碎片只能导向历史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2.
徐晓鸿 《天风》2010,(5):56-57
<正>在基督教来华传播史上,中国文人以其中国化的视角理解西方神学与哲学,因而在神学的探讨与研究上,通常大都被认为不入流。实际上,这种探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梳理这些思想虽然不是本文的责任,但从古代文人诗歌的角度切入,即或有管豹之得亦是一件乐事。"天学诗"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神学探讨的一朵奇葩,常常被人忽略。  相似文献   

13.
《周易》史观与中国古代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观近年来的易学研究,《周易》历史观的内容及其价值曾有不少学者论及。但多数似乎语焉不详。至于《周易》历史观对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个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前辈专家和时贤。一、《周易》历史观之意蕴中国之有史书,当以《春秋》为先。《汉书·艺文志》叙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是说《尚书》以记言为长,而《春秋》原为记事之籍,后经孔子删节,整理为“六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代版画在技术上是伴随着印刷术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开始出现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表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版画将"黑白"两种色彩语言的哲学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简洁纯粹而又变化无穷,质朴自然而又和谐圆融。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道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可以简称为"相容论"和"互斥论"。前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连续性",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没有取消或削弱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反而使它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而得到了加强。"[1]后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断裂性",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  相似文献   

16.
<正>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批判的总结者和最高发展者,是中国古代历史观和社会政抬思想的批判的总结者,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王夫之之所以取得上述的伟大成就,同他广泛地使用范畴和理性思维是分不开的。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指单纯利用线作为载体的一种造型方式。以线为基本造型是中国画的最大特色,线一直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国画线描中最能够体现画家功底和笔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最传统的绘画方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升华与融合,也是中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观历史观的体现。"十八描"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以白描为表现方式的极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方法,是我们在中国传统绘画学习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线刻艺术以其特有的东方韵味,反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品位.古代线刻艺术闪耀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才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19.
魏晋玄学之所以被称为"新道家",是因为它对老、庄道家思想的继承和革新。这种革新的具体表现是:王弼、何晏,特别是王弼以其"无"本论对老子"道"的抽象性、普遍性的革新;裴颁以其"有"本论对老子"道"的具体性、特殊性的革新;而作为玄学思想发展之终结者和集成者的郭象以其"独化"论对老庄"道"的"有—无"性内在结构的发掘和革新。经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对老庄"道"的继承和革新,先秦道家思想在魏晋时代发挥出了新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内容丰富,思想驳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道家的否定人类社会文明和儒家的称颂尧舜、讴歌“三代”的退化历史观;二是以“五德终始”说和“一治一乱”说为代表的循环历史观;三是主张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交易进化历史观,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是儒家的颂扬“三代”的退化史观和“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历史发生了大变动,又受到西方进化论思潮的影响,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便转变为近代历史进化论。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易进化历史观,是从古代传统的变易史观到近代历史进化论的一个中间环节。近代历史进化论的开创者是康有为。他的“三世”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进化论的理论体系,但它采取了传统经学的形式。严复的历史进化观则自觉地以达尔文进化论等近代自然科学为基础,摆脱了传统经学形式,更完全地具有了近代的形态。梁启超提倡新史学,鼓吹史学革命,把历史进化论进一步加以系统化,旗帜鲜明地反对了封建旧史学,批判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论和其他非历史主义观点。近代历史进化论取代传统的变易史观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其中有批判,也有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