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以下简称《角色伦理》)一书,是河北师范大学田秀云教授的新作,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该书致力于从伦理学视角考察社会角色,以伦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为学理依据和理论维度,旨在为角色理论的研究开辟一个伦理学视域,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伦理基础。通读全书,其突出特点在其原创性,这是学术研究最为可贵之处。《角色伦理》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角色伦理理论和  相似文献   

2.
从实践角度而言,社区角色伦理是指社区成员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伦理行为模式.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作为两类主要社区角色,有着各自的角色权责定位、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面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通过强化角色意识、明确角色责任、加强社区民主、健全组织保障等途径,促进社区角色伦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人权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宪法法律的基本价值诉求。而这一价 值观念的巨大变迁, 要归因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经 济重塑着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和运行规则。人权伦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 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法律运行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人权伦理在现代道德体系中也居 于最核心的地位。人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经过哲学、伦理学界学者们几十年的艰辛 探索,有关人权的道德基础(或道德论证)、道德内涵以及人权伦理的实践应用等理论研究 也逐步走向成熟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角色和角色伦理具有社会治理的蕴涵和功能,角色伦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治理方式。它通过一套与角色身份和地位相契合的伦理行为模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为社会行为提供标准样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角色权责定位的方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循名责实的方式建构和谐社会秩序。角色伦理治理方式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尝试和创新,具有普遍性、共识性、适然性和主体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5.
论法官的角色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的角色伦理研究是一个有别于法官职业道德研究的理论视角。法官是一个角色丛 ,包括了官员和司法者二重基本角色 ,所以 ,法官的角色伦理不只是对其作为一个职业者的规范 ,而是二重角色规范的综合体 ,它反映了社会对法官的综合道德评价。作为“官”的角色 ,它被赋予的特殊道德要求是公仆意识、廉洁和公正 ;作为司法者 ,其特殊的职业伦理是刚毅、谨慎和勤勉。法官角色伦理建设是以理性人与经验人的统一为人性假设前提的 ,其基本思路是立足于制度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适度进行奖惩。总之 ,一个有别于法官职业道德的理论视角 ,对于法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技工作者的角色道德意识既是对其角色责任、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对科技行为进行伦理调控和道德人格塑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伦理道德要求,形成对以权利和责任为核心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自觉意识.只有对自身角色的道德要求有明确认知与觉解,才能自觉按照与角色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实践,进而养成角色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7.
韩振华 《伦理学研究》2012,(3):133-138,141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求普遍,而是集中关注特殊性”.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意在阐明三个论点:其一,德性伦理学是儒家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早期儒家伦理虽不及宋明新儒家突出,但实备此一面向.故此,以德性伦理为视角来考究早期儒家伦理,不仅并非绝然扦格,而且可以开启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域.其二,安乐哲、罗思文的观点固然能够启人心智,但其论说与其说阐明了早期儒家伦理的根本特征,莫若说自我指涉性地流露了其自身的理论限域:去本质化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先的新实用主义.将这一理论限阈视为“奥卡姆剃刀”,只会使早期儒家伦理成为一种过度后现代化和单面化的狭隘存在.其三,与角色伦理相关联的文化相对主义极度排斥普遍主义的价值诉求,对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应有的张力视若不见.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和行为主体若将这种绝对了的相对主义内在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内容,则无异于自我设限,从而在根本上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一纸空文,在最低限度上也不能避免或消弭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8.
孝道在儒家伦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解释儒家对"孝"这一品质的道德期许是厘清儒家伦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在孔子看来,只有出自道德情感和正确感受的道德行为才是道德的。安乐哲和罗思文先生采用儒家角色伦理诠释《论语》中的"孝",将"孝"视为家族的、社会的角色,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运用角色伦理说明儒家孝道,不仅会束缚人的情感和道德能力,而且会面临绑架道德的风险。从德性伦理学的视阈阐述"孝"的道德力和规范力,能更加准确诠释儒家孝道的合理内核,显现儒家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角色伦理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契合的权责伦理定位、伦理期待和党员行为道德规范。党的性质、宗旨和多元社会治理理论以及解决社会治理主体不清的现实诉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说明了我国执政党角色伦理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我国执政党角色伦理社会治理的权责定位是领导、服务和社会整合的枢纽;伦理期待的价值指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行为要求是先锋模范的表率,实践标准是政治绩效,共产党员必须认同组织宗旨,坚守率先垂范、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伦理道德不是外在于人的说教,而就是我们自身的存在,是关于人的生命实践的学说.马克思拒斥古典伦理学的抽象人性观和超验的道德立场,实现了对近代伦理学的革命变革.这一变革体现在把对道德、伦理的思考引向人的存在本身,从现实人的生存处境和社会现实来思考和寻求人的解放之路,马克思这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伦理变革为当代伦理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角色伦理研究属于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既从伦理学意义上考察社会角色,又以社会角色的内在伦理意蕴为逻辑起点进行探讨和研究,二者结合达至伦理学与社会学的学术圆融,开辟了社会伦理研究的新视阈。田秀云教授的《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以下简称《角色伦理》)一书于2014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田秀云教授及其学术团队经年累月潜心钻研的硕果。  相似文献   

12.
白臣 《道德与文明》2017,(1):133-137
角色伦理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契合是角色伦理治理的理论前提,角色伦理治理的现实吁求和实践路径是角色伦理的实践基础。在角色伦理治理实践过程中,角色伦理治理要求政党、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等角色主体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和权责关系,遵守角色道德规范,提升角色自治能力和自治水平,通过角色伦理治理实践实现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3.
劳动关系问题上的争论往往涉及社会的道德与伦理。许多劳动关系中的具体问题、具体标准的争论常常会上升为与价值判断有关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之争。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伦理视角深入研究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各种因素,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罗国杰先后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教程》《伦理学》以及撰写的数百篇学术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全面研究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在对一般的道德理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集中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体系,落脚于社会主义新人的实践养成和人格修养,阐发和论述了一系列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范畴、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建构了一个融理论伦理学、规范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和实践伦理学于一体的教材体系.这一教材体系既契合道德生活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目标追求的理论意蕴,又凸显出了新中国伦理学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应有的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此后伦理学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框架遵循、理论模式和发展方向,其贡献尤当被人们铭记.  相似文献   

15.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在实现经济的合理性与伦理的正当性的统一过程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伦理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提供了道德基础;经济伦理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道德支持;经济伦理推动统筹兼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论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改革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将道德建设作为一个特定的伦理学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道德建设是促使道德进步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道德的理论建设是前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基础,职业道德建设是主体.道德建设系统的开放性特点要求经济、政治、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实现这个要求就必须建立健全的伦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罗国杰教授以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之心得,总结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结构模式、基本原则,并融通古今中西,建构了伦理学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推动了当代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发展。他的贡献具体在于:梳理中国伦理思想史之源流,总括其内容,提炼其精华,把握其精神,分析其特点,研究其方法,继承、弘扬与创新发展;以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为重要基础和立足点,广纳不同学术资源,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和"新德性论";以中国伦理思想史为重要价值资源,创新理论、传承文明、咨政育人,创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秉承弘道立德、躬行实践之古学传统和道德精神,立德、立功、立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18.
道德伦理传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 ,也是降低社会变革成本的制度保证。没有一致的道德伦理认同就不会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对道德伦理的认同程度决定了市场竞争的有序程度。因此 ,那种用市场经济本身来构建新的道德基础的主张是有害改革 ,也是浅薄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实践智慧,伦理学不应该是玄思晦涩的抽象理论,而应该切入生活世界,为道德实践提供合法性说明和价值性指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道德实践不应该只是合目的性的行为,它需要伦理理论就其具体情境中的选择难题和价值期待释疑解惑。伦理咨商是通过对话方式,力图将伦理理论的真理性与道德实践的适宜性结合起来,为道德主体解惑、去苦。伦理咨商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治疗,这种带有个体特殊性的道德治疗活动与社会普遍性的道德治理举措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中国的伦理学在马克思主叉理论的指引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伦理,吸收圆外先进伦理理念,其学科经历了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新中国伦理学理论建设丰富了哲学学科的人文内容和现实关怀,推动了哲学学科的发展,同时在实践层面上,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塑造新时代的道德人格,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