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旅游景区与宗教活动场所(本文专指景区内的)之间常生间隙,关系不和,甚至偶有不愉快的事件发生。这既不利于旅游景区的经营开发,也会伤害信教群众的感情,影响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和宗教工作的进行。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势必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处理旅游景区与宗教活动场所的关系,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旅游景区与宗教活动场所之间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思想认识方面存在偏差。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在管理旅游上是行家里手,但对宗教知识、宗教政策、宗教法规…  相似文献   

2.
牟钟鉴在《福建宗教》2004年第四期撰写文章,认为中国宗教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跨文化的眼光和比较宗教学的视野来回顾和观察中国宗教文化的历程,中国宗教文化有着与西方宗教文化很不相同的轨迹和特点,它的传统在许多方面都是可贵的。中国宗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的历史特点便是它的多样性与和谐性,即和而不同,多元一体。在中国五大宗教中,有四种是在不同历史阶段从国外传入的,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交融。继续保持宗教的多样性与宗教间的和谐性,而不使一教做大垄断,也不出现宗教对抗…  相似文献   

3.
##正##宗教媒体是宗教传播媒介的重要载体,也是宗教理念和利益的重要表达渠道,承载着宗教传统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提升宗教媒体的素质、品味,发挥宗教媒体对宗教自身和社会文明的积极作用,其核心是一个文化自觉问题。本文拟就宗教媒体与文化自觉的一些基本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和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正各地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对我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在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工作中,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和清真寺肩负着重要使命。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倡议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宗教文化尤其是道佛教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表述过程中商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旅游表述语境下解释分析我国宗教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有助于我们今后在旅游发展中本真表述宗教文化,维护宗教文化自觉。一些传承于历史的物化宗教文化事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商品化的,而一些承载异质宗教特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该宗教地旅游符号标志的文化事项则需本真展示。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资源,也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旅游人类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旅游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对我们当今的旅游开发及宗教文化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存是我国民族宗教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宗教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度。民族宗教互动现象突出、地域特征明显的民族走廊集中体现中国民族宗教多方面关系。藏彝走廊作为西南边疆"治藏稳边"的特殊地理文化单元,其宗教关系在全国宗教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有重要影响。藏彝走廊区域宗教信仰形态丰富,且长期以和谐共生为主流,相互吸收接纳,对促进社会和谐产生重要作用,其多元宗教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参与自然、人文审美需求的增加,旅游景观设计在挖掘、整合景区的文化资源方面,应该有更高要求。其中文学资源,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区域旅游景观的文化审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宗教的文化功能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宗教的文化功能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广义上讲,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我国丰富多采的宗教文化不仅对教徒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它们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经典之集大成者《道藏》,内容宏富,包罗万象,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仪方术、仙传道史,又有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研修道教的经书宝典,也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宗教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宗教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社会作用和文化影响也不尽相同。目前在欧美影响较大的是基督宗教,在中东和亚洲一些国家影响较大的是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佛、道、伊、天、基五大宗教各有千秋,和谐相处,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宗教文化。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论断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现实性,实践性、指导性,因而立即在我国宗教界引起广泛响应。笔者认为,融入我国优秀文化,是天主教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 ,休闲旅游、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外开放的扩大 ,许多海外游人纷纷到中国旅游观光。他们除了欣赏享受自然风景的优美外 ,游览人文景观、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 ,而道教名胜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道教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传统宗教 ,迄今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民族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北京白云观是道教全真龙门祖庭 ,誉为“天下第一丛林”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 《天风》2011,(10):61-61
现状之简述: 在当今中国,宗教媒体不但是宗教传播媒介的重要载体,也是宗教理念和利益的重要表达渠道,承载着宗教传统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而教会日益发展的时候,基督教传媒事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但教会自传有需要,社会也要通过宗教媒体更多了解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美与时代》2016,(4):96-98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旅游产品的设计也受到新的挑战,传统的旅游产品设计思路已经不能适应旅游环境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提高景区整体品质和旅游体验的同时,促进景区旅游产品的销售已经成为国内各大景区都在面临着的现实挑战。景区手机应用软件,指以手机应用串联景区旅游的全过程,将景区介绍、景点导览、票务中心、纪念品商店、客服中心、一键扫码、即时分享七项游客在游览景区过程中常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十分发达,但是通过比较国内各大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的现状之后,不难发现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千篇一律。与发展较为完整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而言,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大多停留在初始阶段。因此,建立符合当地景区的地域文化且能够适应当代商业发展潮流趋势的公共设施理论研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宗教旅游的类型、特点和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教旅游是宗教信仰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的总和。宗教与旅游具有某种近乎天然的密切联系,旅游是宗教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宗教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和动力。宗教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则促进这一资源价值的实现。本文就如何引导宗教旅游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如何使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宗教》2018,(12):62-63
天台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双栖的灵山圣境,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都创于此,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历年来,天台县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探索“导”的正确路径,在政治共识、自身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引导,打造宗教中国化天台典范。2017年5月全面取消国清景区门票,为近5年浙江首个取消门票的5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办浙江道教学院、浙江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办有佛教道教两所宗教院校的县;圆满举办纪念天台宗祖庭国清寺建寺142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开展重点寺院宫观周边生态保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长期以来,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引导下,佛教信众与其他宗教群体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宗教之间的和睦相处,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创造了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引导,积极利用与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可以说,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可以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我国佛教功能的转换提供了契机。一佛教思想可以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积极的资源(一)佛教伦理道德资源的借鉴功能1、待人接物中的诚信意识佛教戒条很多,其中根本的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宗教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我国的宗教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扬弃,促使自己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如今,如何弘扬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使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代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快速的社会经济变迁带来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分化,各种新思潮、新思想相互碰撞,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融合与冲突也是前所未有的深入和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警惕、抵制极端思想的蛊惑,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文化素来温和宽容,中国宗教也有和谐共生的传统。千百年来,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和谐与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道教徒的追求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宗教能做些什么?如何深入挖掘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的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这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徒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宗教徒应当反躬自问、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相关人士,共同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