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荣刚  张侃 《心理学报》2008,40(12):1229-1239
以绝对方位中的物体方位判断为实验任务,并按照以往研究把判断过程进行分解为获取目标位置信息、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和判断目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体的方位信息,旨在考察不同信息获取过程下的目标位置和前行方向如何影响基于场景记忆的参照系整合过程中的绝对方位判断。实验1的判断任务同时包括这三个过程;实验2和实验3中的判断任务分别独立于路径描述(即定位后判断,先获知目标位置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和自身定向(即定向后判断,先获取前行方向信息,再进行方位判断)。每个任务均为目标位置(R0o-前、R45o-左前/右前、R90o-左/右、R135o-左后/右后, R180o-后)×前行方向(北、东南西、斜方向)的组内设计、因变量为正确率和判断时间为主,共有60名大学生被试(男女各半)参与实验。发现:朝北优势效应只在实验1中明显;三个实验任务中均存在正方向-左右位置优势效应、以及0o和180o位置优势效应;目标位置对物体方位判断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前行方向对判断的影响程度。结合以往的研究来看,场景记忆上的判断比视觉媒介上的同类判断受目标位置影响的程度要大,其他影响模式比较一致。从判断的信息获取过程上对结果进行了讨论,这有助于理解绝对方位判断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2.
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荣刚  张侃 《心理学报》2005,37(3):298-307
通过三个实验证明,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转化与整合过程中的主方位判断受拍摄方向和目标位置的影响。二者对主方位判断的作用模式不会随主方位判断任务的改变而改变,拍摄方向效表现为:朝北效应(匹配效应)和主方位效应,体现的是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环境参照对主方位的影响;目标位置效应的认知加工时间模式可表示为:前-后轴<左-右轴<其他位置,体现的是自我参照和环境参照整合过程中自我参照对主方位的影响。本文以规范轴和规范方向为框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被试在矩形房间中从两个不同的观察点学习物体场景并在多个朝向上对物体形成的空间关系进行判断,通过控制场景中物体主要内在轴相对于环境结构(房间和地毯)的方向和被试的学习顺序,探讨被试在场景空间表征中采用何种参照系和参照系选取时的影响因素。两个实验结果发现:(1)内在参照系(intrinsic reference systems)和环境参照系均可以用于物体场景的表征,两类参照系之间的关系却是影响被试物体场景表征时参照系选取的重要因素,即当内在参照系与环境参照系方向一致时,被试无论从哪个朝向学习,都选择从垂直于内在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的朝向进行表征。反之,当二者方向不一致时,表征时参照系的选择取决于被试的学习经历;(2)无论内在参照系与环境参照系方向是否一致,物体场景本身内在结构的规则性都能够促进空间记忆,即内在结构的规则性既有助于准确编码物体的相对位置,也有助于提高空间关系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探讨了对置于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圆中的刺激点所进行的1点定位、2点定位、3点定位,并比较了在定位有框架和定位无框架时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刺激呈现时间为100ms和300ms时.在3种定位任务中,当定位有框架时被试定位的绝对误差均小于定位无框架的。(2)在两种呈现时间下被试在3种定位任务中的绝对误差均处于同一水平,表现出现了视觉定位中的结构效应,并且几个不同的框架没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晶  张侃 《心理科学》2007,30(2):268-271
学习通过文字或图片方式显示的空间布局材料之后,采用空间定位任务.分别检验在不同朝向和相对位置的条件下,对想象空间方位判断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图片进行空间布局的学习,记忆后再各自以同样显示形式进行空间定位任务时,判断的速度比使用文字的反应时要快;同时,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形式呈现.在进行想象转向时.都会呈现朝向效应和相对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6.
用方位箭头作探测刺激,研究故事阅读产生的想象空间中物体搜索任务的反应时模式。结果发现(1)方位箭头的指向对物体搜索有影响,反应时模式为左=右=前<后,说明方位箭头作探测刺激时的物体搜索过程不涉及人-物空间关系的转换;(2)目标物体与注意物体的相对位置对物体搜索有影响,反应时模式为注意点<注意点对面<注意点左侧=注意点右侧,说明相对位置效应与人物空间关系的转换无关。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两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考察了不同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条件下,直觉和分析思维模式对判断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多特征目标判断任务中,直觉思维比分析思维更有效;(2)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比感觉型决策者更高;(3)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4)思维模式、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对多特征目标的判断质量存在三阶交互作用,归类组块的信息呈现方式使直觉型决策者运用直觉思维的判断质量最高,而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感觉型决策者;归类组块排列信息时,直觉型决策者运用分析思维的判断质量低于信息随机排列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空间再定向是指迷失方向的个体在空间中重新确定自己方位并找回迷失方向前丢失或被隐藏物体的能力.几何模块理论、适应性结合理论和视觉图像匹配理论都能够对儿童空间再定向做出一定解释,但三者之间互不相容,并存在局限:解释不了语言对整合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影响、环境空间大小和参照系选择对再定向的影响以及空间再定向中性别差异的现象.今后研究应注意实验的生态效应、空间条件的规则性、几何信息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以及对三个理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基于YAH地图进行方位判断时是否存在方位效应及其表现形式。方法:90名被试分为三组参加三个被试内设计实验,实验一为基于YAH地图的绝对朝向判断,实验二为基于YAH地图的相对方位判断,实验三为不同绝对朝向条件下(失匹配)的相对方位判断。结果:绝对朝向判断中存在绝对朝向效应及北优势效应,反应时上表现为“0°〈(90°/180°/270°)〈(45°/135°/225°/315°)”;相对方位判断中存在相对方位效应,表现为反应时“(0°/90°/180°/270°)〈(45°/135°/225°/315°)”;失匹配条件下相对方位效应表现为“0°〈(90°/180°/270°)〈(45°//315°)〈(135°/225°)”,相对方位效应模式不受绝对朝向影响。结论:基于YAH地图定向存在绝对朝向效应及相对方位效应,相对方位效应不受绝对朝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强  宣宾  刘振会 《心理科学》2012,35(2):282-286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时序知觉中是否存在词义与位置Stroop效应。通过时序知觉判断任务,使用中文汉字“先-后”刺激材料,让被试做出时序判断。对反应时的结果显示空间方位、词义位置的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主效应,空间方位和词义位置匹配关系、空间方位和时间间隔、词义位置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交互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人脑在时序知觉判断过程中存在词义和位置的Stroop效应,该效应可能与时序知觉加工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晶  张侃 《心理学报》2011,43(3):221-228
采用部分场景再认范式研究了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的一致性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被试在实验1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无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2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有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3中沿对称轴与物体朝向方向学习与实验2相同的场景。结果表明:(1)物体朝向一致性影响了对称场景中内在参照方向的选择; (2)无论是否存在观察视点的干扰, 观察者选择对称轴和物体的一致朝向作为内在参照方向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通过要求被试分别在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完成空间参照框架的判断任务, 考察了听障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相对于听力正常人群, 听障人群完成自我参照框架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更长, 而在完成环境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无显著差异; (2)听障人群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交互作用呈现出相反模式。研究表明, 听障人群在听力功能受损后, 其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也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目标数量、运动框架突变旋转角度探究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表现。结果发现:(1)在任务难度较低(运动参考框架稳定, 目标数量为3和4)和任务难度中等(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20°, 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 场独立型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表现均显著好于场依存型被试。在任务难度较高(运动框架稳定, 目标数量为5以及运动参考框架突变向右旋转40°, 目标数量为4)条件下, 两组被试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场认知风格被试追踪表现受任务难度影响; (2)随着目标数量由3至5增多, 追踪负荷增大使被试的追踪成绩显著下降; (3)相比运动框架稳定, 运动框架向右突变旋转20°和40°均显著削弱了被试的追踪表现。旋转角度变化破坏了场景连续性, 影响了追踪表现。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参照框架是个体表征空间方位的方式, 按照表征中心的不同分为自我中心和环境中心两种参照框架。长期对某一参照框架的持续激活可以形成对该空间参照框架的偏好, 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神经元结构, 还会对认知机能产生重要影响。偏好环境中心参照框架会增加海马及其附近脑区的灰质, 而偏好自我中心参照框架会增加尾状核的灰质。海马灰质体积增大会增强正常人的空间记忆能力。持续激活环境中心参照框架的个体会增加海马灰质体积, 从而降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未来研究应关注, 地域差异、城乡差异等环境差异在空间参照框架与认知机能关系中的影响机制, 并进一步收集空间参照框架训练在老年痴呆病人中干预效果的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动迷津和语言描述任务,考察情境和任务对大学生空间参考框架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空间和目标物同背景融为一体有利于被试选择绝对参考框架。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参考框架选择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视情境和任务之间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6.
陈曦  许尚侠 《心理科学》1999,22(1):43-46
本实验通过将具有参考框架信息的前置刺激改为掩蔽刺激,进一步探讨参考框架的变化和表象旋转的过程。结果表明:1、因掩蔽刺激而引起的主观参考框架的产生是瞬间完成的,而不是由原先直立的参考框架经过连续旋转后形成的。2、显示了倾斜字母的加工不完全是整体表象的线性旋转过程,而可能是整字一成分的混合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圈代词启动法及空间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探究自我构念启动能否改变被试对空间参照框架判断的认知加工过程。结果发现:(1)客体中心参照框架判断的整体正确率大于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2)仅在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的一致条件下,被试的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正确率高于客体中心参照框架的判断正确率;(3)独立型自我构念使男性更少受到自我中心干扰。结果表明,独立型自我构念启动可能对自我中心参照框架判断具有促进效应,但互倚型自我构念启动不能促进客体中心参照框架判断。  相似文献   

18.
采用Levinson的旋转实验,考察了智障儿童在空间任务中参考框架的选择。结果发现:(1)在非言语的空间操作任务中,智障儿童倾向于选择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2)智障儿童的空间参考框架的选择倾向主要由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我中心倾向以及习惯空间术语的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19.
地面参照框架是空间知觉的重要基础, 连续表面整合加工(SSIP)假说首次对其形成过程做出了推测, 将这一科学问题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SSIP假说的核心观点及其相关证据包括地面的表征原理、整合条件和表征结果三个方面, 得到了大量研究的支持。未来研究需结合基于过程检验的技术手段, 直接探查地面参照框架的形成机制, 关注高级认知过程的作用, 并可考虑其在国防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Justin N. Wood 《Visual cognition》2013,21(10):1464-1485
What frame of reference do we use to remember observed movements? One possibility is that visual working memory (VWM) retains movement information using a retinotopic frame of reference: A coordinate system with respect to the retina that retains view-dependent information. Alternatively, VWM might retain movement information using an allocentric frame of reference: A coordinate system with respect to the scene that retains view-invariant information.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I examined whether VWM retains view-dependent or view-invariant movement infor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1) observers have considerable difficulty remembering from which viewpoints they observed movements after a few seconds' delay, and (2) the same number of movements can be retained in VWM whether the movements are encoded and tested from the same viewpoint or from different viewpoints. Thus, movement representations contain little to no view-dependent inform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VWM uses an allocentric reference frame to retain movement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