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城山道教源远流长,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在其所著《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中说:“益州(今成都区)西南青城山,一名青城都。山形似城,其上有崖舍赤壁,张天师所治处。南连峨眉,中有洞天,诸灵书所藏。”清末彭询(1825—1896年)所撰《青城山志》谓黄帝时有宁封,居山修道,时人谓之“宁封子”。他曾在山中向黄帝授过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今山中尚存古黄帝词、龙栈道。汉末,有称为“蜀中八仙”之一的阴长生人山修道。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  相似文献   

2.
冲虚观位于罗浮山北麓。罗浮山又名东樵山(西樵在南海),山间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现在只剩下五观五寺,即: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黄龙观、九天观和华首寺、延祥寺、宝积寺、南察寺、明月寺。罗浮山很早以前便被历代名人学士们所向往,道教认它是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罗浮山山势雄伟、主峰海拔一千二百九十六米,方圆五百七十里,岩洞层出,有四百三十二峰,九百八十道飞瀑,山色万变,林壑优美。东晋年间,著名道士葛洪到这里炼丹  相似文献   

3.
九天观已超越千年,可称得古道观了。为葛洪仙翁所创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各处宫观,纷纷恢复,九天观亦然。 据传现在的九天观不是原址,名称亦有变更。据《明一统志》九天观当年是很大的,“内有西华道院”,乃名士张元庵退居之所,在罗浮山石洞前,改名为“明福观”。宋苏东坡谪迁惠州时,路过罗浮山写下《游罗浮题名记》,“山中可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人间仙境的杭州抱朴道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二十一座重点道教宫观之一。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北侧、保塔畔山中。东接亭亭玉立的保?塔,西临烟霞霭霭的紫云洞;背倚黄龙洞,面对西子湖。抱朴道院雄踞在山色葱笼,湖光映照的苍松翠柏之间。因依山傍水,景色绝佳,晋代著名道学家、化学家、医药学家葛洪(280—364年)在此结庐炼丹并著有《抱朴子》一书,故山曰葛岭,庙曰抱朴庐(抱朴道院)。抱朴道院大殿和经坛里,供奉着葛洪祖师和道教诸神的塑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受到十方善男信女虔诚崇拜。抱朴道院古今闻名,还因为院内有红梅阁、半闲…  相似文献   

5.
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为大帅道发祥地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有“神仙都会”之称。道教教派变化繁多,现青城山道系属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全山现有道教宫观七个;即:建福宫、天师洞、祖师殿、朝阳洞、国明宫、上清宫、玉清宫,共有道徒96人。其中乾道43人,坤道53人。在坤道53人中,有近半数担任着宫观的各种职务。除天帅洞外,所有的当家都是坤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本文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冲虚古观地处罗浮山南麓,道教称第七洞天(朱明辉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仙人华子期治之)。创建人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生于晋武帝大康四年(公元二八三),晋时任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从郑隐学道,得其丹法,后师事南海太守鲍靓,著《抱朴子·内篇》,整理炼丹方术,发展外丹理论,以达长生久视之愿。东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到广州访邓岳,邓曰,罗浮  相似文献   

7.
葛洪是中国道教金丹道派的奠基人."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这是他儒道兼综思想的自我定位.葛洪出身于士族世家,早岁熟读儒书,中年立业封侯,因受叔祖葛玄的影响,中年一度及晚岁驻足罗浮山修仙入道,这就徜徉于入世与出世之间.而道术儒修无二致,神仙忠孝有完人,自是其毕生思想及为人的写照.葛洪视民间"俗所谓道率皆妖伪",而斥"淫祀奸邪,礼律所禁".修道不忘儒教,为金丹道派的官方正统地位提供保证,同时对后来道教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8.
麻姑是中国道教中的女仙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典籍中就载录有麻姑事迹,后来,道教为之建坛立庙,崇奉有加。于是,道教中的麻姑信仰及与此相关的祈禳斋醮活动延续千年,经久不衰,而民间的麻姑信仰风俗也是广泛流播。一、古代典籍中有关麻姑的记述在道教神仙之中,麻姑女仙的出现较早,最早记载麻姑事迹,把麻姑纳入道教神仙谱系者,为东晋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葛洪。葛洪《神仙传》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下降胥门蔡经家,教其尸解,复遣人召麻姑相问:“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  相似文献   

9.
道教尊奉武夷山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洞天"武夷山洞"。道教在武夷山有深厚的传承基础,秦汉以来,武夷山是历代方士羽客隐遁之所,山中各个峰、岩、景点,都融入了道教文化不同程度的印记,至今山中仍存武夷宫、止止庵等道教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0.
“道”是道家道教理论最高、最中心的范畴,几乎每一个道家道教学者都不能不对此有所论述,形成自己的道论。故道论在道家道教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衡量道家道教学者思想特色的重要标尺。葛洪作为东晋著名学者、道教理论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其生卒年、家世的考证以及其思想特征的研究,都卓有成果。在这些成果中,关于葛洪道论的研究也异彩纷呈,但细究起来,由于缺乏与其他诸家道论的比较,不仅看不出葛洪道论的继承发展,甚至看不清其自身相关概念的理论差别,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薄弱环节。在葛洪的道论中,基本的重要的概念有三个,即“…  相似文献   

11.
<正>传说江苏句曲山,因信奉汉代三茅真人而改名茅山,被赞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史载苏州玄妙观,明清时期观前商贾云集,庙市闻名全国。许多大名鼎鼎的道教历史人物籍贯江苏,如东汉张道陵、东晋葛洪、南朝陆修静、陶弘景、隋朝王远知、唐代吴筠、宋代朱自英、元代杜道坚、明代陆西星、清代笪重光等。已经羽化的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黎遇航道长,已故著名道教学者陈国符教授,也是江苏人。另有许多大名鼎鼎的道教历史人物虽不是江苏人,但弘扬江苏道教,居功甚伟,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神仙家葛洪说:修仙者要先解医术以救近祸。这个传统在道教界一直被继承和发扬,对研究道教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人,应该是一个启示。过去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认为宗教与医学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根本否认有道教医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了,但学界对是否存在道教医学仍是争论不休,许多中医药学史的著作或文章在论及一些著名的医药学家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也都有意无意地不提到他们的“道士”身份及其“道医”特征,这样做当是不顾史实的偏颇之论,抹煞了道医对中国医药学的积极作用与贡献。现在,青年学者盖建民博士经过…  相似文献   

13.
<正> 葛洪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亦简称《内篇》)为当时的神仙道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葛洪集宗教家和古代科学家于一身,是一个理性主义的有神论者,在《内篇》中形成了自己的道教哲学体系。下面,我们对葛洪的哲学思想,略作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14.
彭县葛仙山葛仙殿为成都市已开放的十五个道教宫观之一,也是东汉时张陵创教所设二十四治(教区)的葛永璝治所在地。 葛仙山,又名葛家山、葛璝山、白石山、莲花山、道场山、上清山。位于彭县东北万年乡境内,距成都60公里,距彭县23公里。属莹华山支脉,主峰海拔1108米,面积达14平方公里。山形特异,众峰耸立,宛如莲花,故有莲花山之称。山中溶洞甚多,有“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九妖十八洞”之说。溶洞幽深。  相似文献   

15.
刘渊然与赣南客家道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道教在赣南客家地域的发生和传播道教早在西晋时就已传入赣南。赣南客家祖先来自于中原。晋代“衣冠南渡”后,道教也被带到了赣南客家地域。客家原属楚地,受老庄思想的浸润濡染较深,加之东越后裔亦本信巫卜,因而两相契合,道教很快便在客地传播开来。西晋时,五斗米道在赣南一带活动。据《赣州府志》和《兴国县志》载:太康元年(280),道教名师葛洪就在兴国县城西外建造了治平观,并在此炼丹,“葛洪过兴国,在治平观,凿药池,并有诗”。治平观,在兴国县城西郊尧山堂。旧有吹箫台。前有井,号葛翁井。旧治平观有联云:“凡炉芒属存疑信,碧?寒泉自…  相似文献   

16.
华山与道教     
风景秀丽的华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道教有名的“洞天福地”,历来是道教徒向往的修炼之地。历代道教徒修真养性的遗址和文物遍布山中,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这些人的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五代道教学者陈抟了。由于他  相似文献   

17.
葛洪与中国道教目录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道教目录学是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对葛洪的道教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葛洪是中国道教目录学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中的《遐览》篇则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第一部道教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18.
老庄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来源之一,道教学者葛洪总体上对老庄持维护态度,但也在生命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庄提出了批评。通过认真辨析《抱朴子》中"道家"和"黄老"的内涵,以及葛洪对老庄道家的态度,可以看到葛洪的道教仙学既批判地继承了黄老之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黄老之学,这是葛洪道教仙学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三皇经新考     
道教三洞经教传统,除了洞真(上清)、洞玄(灵宝),还有一洞,就是洞神(三皇经系)。代表洞神的《三皇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可惜这一部重要典籍早己亡佚,故历来研究甚少。围绕着《三皇经》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对相关资料重新作了一番梳理,指出:《三皇文》传至葛洪有三条来路,一是帛和所得天文大字一卷本,二是葛玄一郑隐一葛洪这一传承的《三皇内文天地人》三卷本,三是鲍靓所得、葛洪兼受的“与世不同”的本子。杨羲等人也传《三皇经》,陆修静、陶弘景皆得之于此,可能与鲍靓本有关。此外,根据诸书称引,对广义的三皇经即《洞神经》及其内容、三皇神系、三皇道士的修行方式等,也作了一些探讨。认为:著录的《洞神经》14卷是刘宋陆修静编《三洞经书目录》时的情况,可作为三皇系经书断代的标准。实则称“洞神三皇”之书较此为多,皆陆修静之后增殖繁衍。又认为,南北朝时代三皇道士既有经戒(戒有洞神八戒等),又有法策符图、斋醮科仪等,又有法服,称三皇为一经教派别,也未尝不可。文末将《三皇经》亡佚的时间推测为元初焚经之祸。  相似文献   

20.
论葛洪的修道思想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通过论证“神仙存在,仙可学致”,阐述“形神相卫,内修外攘”和 宣扬“立玄为本,思神守一”,将早期道教的神仙信仰理论化、系统化,创立了道教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神哲学形态。通过葛洪,道教的基本教义完成了从“致太平”到“求成仙”的过度,道教追求肉体飞升、不死成仙的基本特征得以完全形成。葛洪的修道思想和方法高扬生命的主体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涉及不少重要的认识论问题和在医学、药学、养生学、化学等方面很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