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的对象是云南汉族和六种少数民族儿童,年龄在5—15岁之间。实验选用了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五项守恒、序列和类包含,形式运演阶段的物体组合、比例和钟摆。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民族儿童的认知潜能没有本质区别;但某些差别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与文化背景对这些差别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继“双语儿童概念获得”实验而作的一项研究。前项研究集中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分析,本实验着重观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儿童掌握守恒概念之异同,从而对学习与发展之间关系作初步的探讨。守恒是在物体外形发生变化时,仍能认识到该物体的某些特性并无改变的能力。守恒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一个很著名的发现。他通过大量的守恒实验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在掌握守恒原则后,在认知发展上就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新的智力运算水平。Piaget 认为通常要到七岁左右,即他称之为思维的具体运算  相似文献   

3.
三~六年级小学生数学能力及认知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三~六年级昆明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汉族与傣族儿童所作的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发展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昆明三、四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掌握维度间的双重协调,准确地完成直观加减乘除运算.从五年级开始,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出现了显着变化,儿童运用抽象推理进行维度间精致协调,开始向形式运算转化.其发展的过程是从量的增长逐步地过渡到质的变化.西双版纳地区的两种不同民族儿童数学能力发展未出现明显的差异,但与昆明同年级儿童相比,都低于昆明儿童.低年级差异尤其明显,高年级差异趋于缩小.说明早期教育对儿童数学能力和认知结构的发展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珠心算过程的眼动和认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眼动技术和实验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对珠心算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竖式运算时,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与没有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儿童相比其眼动轨迹显著不同;神经心理实验的结果表明,训练组儿童在数学运算能力、数字记忆空间、注意力、大脑功能偏侧化等方面均与非训练组儿童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关于儿童守恒概念的研究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课题。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世界各地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大量支持的材料,但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当代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训练或改进实验技术使前运演阶段的儿童完成具体运演阶段的作业。Gellman(1969年)让儿童自己运用各种方式摆弄物体,成人给以反馈信息使4和5岁的幼儿园儿童获得守恒。70年代以来,欧洲的心理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趋向,即“发生社会心理学”。他们重视社会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因果关系,注意到儿童之间相互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儿童认知阶段分析皮影文化的传承与再设计,能够为企业和设计师在塑造和分析现代皮影的发展传承形式与设计方面提供有效的借鉴。以儿童认知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为依据,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等阶段出发,结合设计案例分析,来探讨合适的皮影设计策略。皮影戏因其独特的优势,可从视觉训练、运动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社会行为能力训练等四个方面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系统、多维度锻炼儿童的能力,加之阶段性的教育方式,皮影文化能够以最佳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从而促进皮影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方法,选取小学3~6年级的120名儿童为被试,探讨了数运算过程中策略应用无效性是否存在以及儿童策略获得与发展的基本过程。结果发现:(1)在数运算的解题过程中存在策略应用无效性这一阶段;(2)儿童的认知成绩在策略学习前后基本上呈现为一种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曲折模式,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3)策略获得的过程包括策略探索、策略领会的初步运用和策略使用的退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7─8岁儿童数学运算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一、引言儿童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近二十年来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儿童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策略、表征和机制的探讨。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解决数学运算时既有共同规则,...  相似文献   

9.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建构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考察了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及个体对其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测量。同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小学,并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家庭情绪环境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其社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4—14岁儿童比例推理及认知结构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丹民 《心理学报》1991,24(2):57-67
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4——14岁儿童比例推理能力及内部认知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1.采用有序样本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将其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2.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单维、定性、加法推理到两维、定量、乘法操作;从比差运算上的整合,到整倍数乘法运算上的整合,最终达到在命题运算水平上对非整倍数函数关系操作上的整合;其发展的核心是,四个结构关系由低向高逐渐构建和整合,由此提出四结构关系建构理论。3.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儿童比例概念基本形成,与加拿大同龄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国内比例概念的教学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是在8—13岁儿童空间表象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共有200名被试,分5个年龄组,每组40人。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以幼儿为对象重复对8—13岁儿童的实验,第二单元采用四个侧面都有鲜明特征的单个物体为刺激物。 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知觉经验和物体的鲜明特征是儿童空间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我中心现象在8岁组表现最为突出;我国儿童解决三山课题的发展阶段与皮亚杰划分的阶段基本一致;发现解决三山课题的成绩与错误结果之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8岁以后成绩的发展变化与脱中心化的倾向相应,7岁以前是与其他错误相应,7岁是两种性质的转换点。 研究数据提供了我国儿童解决三山课题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幼儿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探查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发展过程及其认知策略。着重探查(1)不同认知任务对幼儿数认知发展的影响;(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两者认知发展的顺序;(3)从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其认知发展水平。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试为4、5、6岁城市幼儿园儿童,共92人,男女约各半。全部实验以个别方式进行。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成绩均有随年龄发展的趋势,但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因任务的难度而异;(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的认知在4—5岁显示出不同步的发展,对基数的认知成绩优于对数序的认知,而到6岁两者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3)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随年龄发展,显示了由外化水平的智力活动向完全内化的智力操作的发展过程,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该研究结果为幼儿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3项系统实验探讨了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儿童视野、掌握和应用“零”概念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儿童对“零”概念的理解、应用“零”进行加减运算、乘除运算的能力都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对于把“零”作为除数或被除数的理解要落后于将其作为乘数或被乘数使用的理解。最后,综合三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体讨论。  相似文献   

14.
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研究的一种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皮亚杰提出儿童的结构化发展阶段以来,许多儿童心理学家一直在试图发现超越不同领域的认知结构。他们在儿童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心理现象和生命现象的理解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认知结构随领域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并且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也比人们原来以为的要多.  相似文献   

15.
幼儿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探查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发展过程及其认知策略。着重探查:(1)不同认知任务对幼儿数认知发展的影响;(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两者认知发展的顺序;(3)从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其认知发展水平。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试为4、5、6岁城市幼儿园儿童,共92人,男女约各半。全部实验以个别方式进行。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成绩均有随年龄发展的趋势,但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因任务的难度而异;(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的认知在4—5岁显示出不同步的发展,对基数的认知成绩优于对数序的认知,而到6岁两者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3)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随年龄发展,显示了由外化水平的智力活动向完全内化的智力操作的发展过程,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该研究结果为幼儿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5-6岁儿童的传递性关系推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心理科学》1997,20(5):471-472
1问题的提出Piaget指出,若A<B,B<C,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回答问题,需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解决问题。Bryant和Trabasson指出,前运算阶段儿童推理失败是因为不能记住问题的前提,若解决了前提记忆问题,睡岁儿童就能完成这种任务。Halford和Ke时的研究表明,3-4岁儿童不能学会传递性关系推理。沈华忠等认为,3—6岁儿童能解决五项系列的传递性关系推理问题.先前研究忽略了任务类型的差异,多数采用五项系列问题.本研究采用三项系列问题作刺激任务,企图证呼心采用三项系列问题,幼儿将更早地表现出传递性关系推理能力;②比较句…  相似文献   

17.
张丽锦  陈亮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11,43(9):1075-1086
本研究旨在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 (Inventory of Piaget’s Developmental Task, IPDT)中的守恒与关系领域分测验改编成动态测验, 并应用于不同程度学业成绩儿童当中以探查其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以往动态测验的编制技术, 把动态施测过程分为“前测—干预—迁移—后测”4个阶段, 分别确定各阶段的测题并构建了6等级提示系统。在中等学业成绩儿童(n = 33)和低学业成绩儿童(n = 35)中的应用发现, 动态测验测得的能力获得变量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证实了所改编测验的有效性; 动态测验情境下中、低学业成绩儿童的潜在认知水平基本相同, 所改编的动态测验有助于发掘儿童的潜在认知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7~15岁儿童解决问题应用规则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是对7-15岁儿童在解决问题时采用何种“规则”来研究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被试选自昆明汉族、路南县维则乡彝族和板桥乡汉族儿童,共250名.实验内容为“命题检验”和“钟摆问题”.实验结果表明:(1)随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更高级的规则解决问题,即运用信息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加工更为彻底,考虑也更全面,执行控制变得更加有效;(二)文化环境,特别是学校教育对儿童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不同性质的实验中,昆明地区儿童使用规则的水平均高于路南地区的同龄儿童.差异在高年级达到显着水平.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儿童间未发现显着性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态射的建构与发展:发生认识论的一种动态形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凤  林敏 《心理科学》2006,29(2):499-501,495
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认识的心理发生及其形式化。对于后者的研究,上个世纪30年代皮亚杰建构了“群集”结构来解释儿童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方式,70年代又引入了数学范畴论来解释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发展,再一次对儿童思维的发展与科学发展两者间的连续性给出了明证。数学范畴论是对数学对象的结构间变换进行形式化的一个数学分支,建构的思想以及对所建构结构进行转换是范畴论的本质,而其中作为范畴对象的态射与态射组合体现了其建构本质,且能最为妥贴地描述认识的动态发生与发展。新的理论建模将对应与转换揉合在一起更好地阐释认知发展过程中每一转换过程的机制与结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认识发生过程中对应、转换的发展,以及所引入数学范畴论中态射的概念,来阐释认识发生中认知生成工具———态射———的建构与发展,以及认知结构的系统发展,从而对皮亚杰晚年这一形式化工作予以简单说明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儿童对假装的认知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桂琴  方格  杨小冬 《心理科学》2003,26(5):898-900
1 引言  近二十年来 ,儿童心理理论 (theoryofmind)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认知发展研究领域里占有主导地位。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主要探查了儿童最基本的心理状态方面的知识 ,这方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前儿童何时能理解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表征 ,这种表征有时可能与客观现实不同。儿童对心理表征的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 ,儿童是否认识到人的信念并不总是与客观现实一致 ,人的信念可能错误地反映了客观现实。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实验证明儿童在 4岁以后已能理解错误信念。据此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