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美启真 双向互动——简析杨振宁的科学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不仅在现代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科学方法论思想和科学美思想。在理论物理学家中,他以超人的数学能力见长。他同上个世纪一些最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玻尔、费米、狄拉克、海森堡、泡利、奥本海默、陈省身等人有直接交往,非常熟悉他们的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并能批判地加以借鉴。上述因素在他的方法论思想和科学美思想中都有反映。总体上说,他的科学美思想是方法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特点是:能够从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上深层挖掘科学美的主客观依据,高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评选办法》规定,第二届"洪谦优秀哲学论文奖"(简称"洪谦奖")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经过专家评委对应征论文多次双向匿名评审,最后评选出获奖论文如下:一等奖:《现象概念与物理主义:打破二元论的迷咒》(王球);二等奖:《休谟的因果性理论研究》(骆长捷)、  相似文献   

3.
我在美国访问了一年有余,学术观感颇多,从科学的新发现、新成就引发出的科学的新观念尤为值得一提。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非凡的时代 我在波士顿大学物理楼访问了著名物理学家A.西莫尼(A.Shimony)。 西莫尼是使贝尔不等式付诸实验检验的第一批设计者之一,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约翰.F.克劳塞(F.Clauser)齐名。他与其合作者于1996年10月3日发表在《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的论文题目是《检验定域隐变量理论的实验建议》,已成了量子力学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此后的量子力学研究文献中都将其当作经典引用,他又是科学哲学家,在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知识论。  相似文献   

4.
费米悖论 恩里科·费米(Enrico·Fermi 1901-1954)20世纪世界物理学巨擘。与英人狄拉克各自独立导出“费米—狄拉克统计”,提出β衰变定量理论,为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创始人,领导建成世界第一个核反应堆,因利用中子辐射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及慢中子核反应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0年的一天,费米与三位同行在争论有关飞船和“外星人”问题后共进午餐,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相似文献   

5.
正物理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以往物理教学中主要以"讲"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性。近年来,初中物理开放式实验教学逐渐在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体验;教师辅助学生按照教学内容,选取实验器材、改进或自制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时间与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实施初中物理开放式实验  相似文献   

6.
《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是刘承华教授继《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出版十年之后的又一音乐美学力作,汇聚了他近十年来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虽各自独立成篇,但互相间的延续性和系统性,又使全书成一严谨、有机的整体。总体来看,该书更加明确地锁定了著者多年来形成的研究理路,即从文化学角度,强调以"人文阐释"的方法,来审视中国音乐美学的文化特性,音乐意义的文化景深和古琴音乐的文化精神等美学理论问题。该书提出: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两个:"物理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弦上之音"是物理的世界,"弦外之音"是意义的世界。我们是通过"弦上之音"去把握"弦外之音",再用"弦外之音"来激活"弦上之音",这既是人的感知所具有的能力,同时也是人文学科的真正使命。音乐是一个"意义世界",它的文化意义就在"弦上之音"中。  相似文献   

7.
《信仰探索:卓新平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本书为"北京社科名家文库"之一种。全书由"经典之探"(7篇论文)、"世界视域"(8篇论文)和"中国意识"(12篇)三辑共27篇论文,再加上前面的"学术自述"与末尾的"卓新平著作目录"构成。它是卓新平研究员从自己近些年的诸多论著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代表了他所主要从事的这些研究领域的新见解、新观点、新看法,展示了他的"学思精华"。在其"学术自述"中,作者"主张  相似文献   

8.
Ⅱ胡戈·丁格雷尔(Hugo Dingler)生于1881年,卒于1954年。1901—1904年,他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1905年到1906年夏季,他在格丁根跟随D.希耳伯特和F.克莱因(Klein)学习数学,跟随胡塞尔学习哲学,这是他第一次学哲学。1907年他在墓尼黑在A.福斯(Voss)的指导下以《普通平面变形》论文取得了博士学位。1912年也只是在墓尼黑大学,获得了“方法、教导法和数学史”这一无  相似文献   

9.
自知“数学·物理·美学”题目太大,与拙文小札不匹配,但《杨振宁文集》(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的主旨如此,别无选择,只好客随主便,大题小作。 与物理学造诣相平行,杨的数学造诣也蜚声学界。其与合作者完成的两大方程,即杨-米尔斯方程、杨-巴克斯特方程,已影响了1986、1990年两届素有诺贝尔数学奖之称的菲尔兹奖的得主4人,创造了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提出著名"理想计算机"理论的英国数学家阿兰·图林在机器智能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探索了二战前他对智能计算机研究的开端及一些思想来源,分析了他1947年在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智能机器"的报告以及1950年关于"机器智能可能性"的著名论文,并探讨了图林智能计算机思想与维纳等人控制论思想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其中期哲学中,维特根斯坦区分了"记忆时间"与"信息时间",但其意义并不清楚。与此相关,他还区分了"现象学的系统"与"物理主义的系统"。其早期的图像理论预设了记忆时间的首要性。但在20世纪30年代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转而认为物理主义的系统即信息时间是首要的。他对记忆时间和信息时间的区分可以看作是两种不同区分的一个特例。这些区分表现为视角识别与公共识别之间的差别和现象学的语言系统与物理主义的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别。我们语言的语义学几乎全部都依赖于其根据公共识别模式的运用。这是维特根斯坦关于物理主义语言首要性说法的真实动机。不过,这些区别与论断,其本身的复杂性意义有待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莫里斯·石里克是维也纳学派的创立者,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1882年4月25日,他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贵族家庭,幼年对于物理学和数学非常感兴趣,后来进了柏林大学专门研究物理学。1904年在大物理学家普朗克(M·Planck)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光学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离开大学后,他的研究兴趣渐渐转到了哲学,1908年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小册子,名叫《生活智慧》(Lebensweisheit),曾受到奧斯特瓦尔德的称赞,虽然  相似文献   

13.
"道德"和"平等" --哈佛大学斯坎伦教授在华访问演讲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真 《哲学动态》2005,(9):42-46
美国哈佛大学斯坎伦(T.M.Scanlon)教授是目前西方最著名、最活跃和最具影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和内格尔(Thomas Nagel)等人创办了<哲学和公共事务>(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杂志,该杂志已成为国际上最权威的哲学期刊之一.1982年,他发表了在西方学术界影响极为广泛的论文--<非自利契约论和功利主义>(Contractualism and Utilitarianism),使他成为继罗尔斯之后非自利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事实上,自这篇文章发表后,"Contractualism"一词已成了他理论的专有名词.该文也成为许多道德哲学论文集和研究生教科书必选的经典论文.2005年3月30日至4月5日,斯坎伦分别访问了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围绕着"何为道德"和"平等何时变得重要"的主题做了四场演讲.  相似文献   

14.
正1946年,约翰·B·古迪纳夫从海军退役,被推荐到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古迪纳夫曾在耶鲁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后来又改修哲学,数学和化学只是他的选修课。看到古迪纳夫的简历时,工作人员讥讽道:"24岁才准备学习物理,还能妄想取得什么成就吗?像你这样的年龄,很多物理学家早已功成名就了!"古迪纳夫听了,  相似文献   

15.
"还原论的物理主义"认为,心灵的属性和物理的属性是同一的。但是如何解释我们身心分离的直觉,对"还原论的物理主义"而言似乎是一个难题。帕品纽作为"还原论的物理主义"的领军人物,试图诉诸"现象概念和物质概念"的不同特征来解答这一困惑。他认为正是因为"现象概念"的特殊性质导致了身心分离的直觉。本文介绍了帕品纽的这一解释,考察了对其种种可能的反驳,并通过对这些反驳的回应来辩护帕品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曹青云 《世界哲学》2015,(2):83-90,161
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是他们的理论先驱。他们指出亚里士多德既不赞同柏拉图的灵魂与身体的二元论,也不同意德谟克利特的物理主义,因而他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共享深层的理论预设。功能主义者在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时涉及了三个主要观点:反物理还原论、心灵状态的"物理构成的可塑性",以及心灵与身体的"随附性"关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试图主张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与当代功能主义在根本上是不兼容的,并指出他的灵魂观应当称为"质料-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叙述了汉学家慕阿德对于景教在中国传播和兴衰的历史研究。慕阿德在中国传教十一年,回英国后任剑桥大学第三任中国语言与历史教授,他一生从事汉学研究,出版至少5部有关汉学的著作和50多篇论文,是西方最多产的汉学家之一。《公元1550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1930)以详尽的史料、缜密的考证梳理了基督教自唐朝至明朝近九百年的兴衰,获得法国文学院汉学儒莲奖。他曾发表《西安府的景教碑——附亚洲文会会刊1858-1917年目录》(1918)、《中国景教》(1933)、《中国景教:勘正和增补》(1940)等论文,对1625年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铭、北京房山十字寺展开深入研究,并对杭州景教教堂的地址进行追溯。他的一系列著述为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一带一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艾丽丝老师在一个周末布置了课外作业:做一项实验。通常,实验往往都与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有关,但是这次实验的内容却要求阐述"自由"概念。"自由"也能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吗?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周一,大家都交作业了。同  相似文献   

19.
正生于1992年的倪俊,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在读博士,已经出版了两部专著,发表SCI/EI论文数十篇,拥有发明专利近30项,曾获2013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7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10月14日,他率领的北京理工大学"中云智车"项目在厦门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总冠军。而一系列的光环,都源  相似文献   

20.
正杨德睿,台北市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博士,2004年起在南京大学任教,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主要兴趣在于以认知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宗教的传承,曾在上海、苏南、河北、甘肃等地对道教、佛教、弘阳教等汉族传统宗教进行田野调查,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2018年,他根据"轻装版的文化演化论"这一核心理论立场,借用Dan Sperber的"表征的流行病学"分析框架,将十余年来的中文论文汇集整理成为《传承:认知与宗教人类学的探索》(商务印书馆2018)一书。本书的核心问题是"这些传统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