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艺术策展人对艺术展览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概述了当代艺术策展人与艺术展览,分析了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实际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了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应该具备的技能和条件。在这些方面对我国当代艺术策展人对当代艺术展览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析,期望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独立策展人"作为西方成熟的策展制度之一在20世纪后半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而我国独立策展人在"85美术思潮"中方初现端倪.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展览方式趋于多样化,很多策展人和企业家、美术场馆联手策划展览,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样一种运作方式还处于自发的"民间"阶段,尚未被官方接纳,更没有体制上的保障.因此,我们今天对中国独立策展人的关注,要基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基础之上,通过对艺术产业链和经营模式的研究,找到适合促进中国独立策展人队伍发展的方法,从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现代科学及其技术成果对声乐学科的影响势不可挡,声乐艺术的人文价值逐渐被科技的工具理性所压制。科学与人文分水岭下的声乐艺术研究面临着发展路径的选择。当然,在深入探析了科学对声乐艺术发展的反向效应后,提出科学与人文的交合的声乐研究思维,也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艺术理论家阿诺德·豪泽尔的((艺术社会学>一书对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其中的一些具有预见性的观点一直是当今艺术研究者乐于称引的对象,尤其是他对艺术社会功能的论述以及艺术的消费的相关论述,至今看来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观念艺术是一种对当代生活以及人们的心理体验进行模仿、呈现和提炼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的心理需求的研究是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观念艺术中人的美学需求问题,可以揭示心理学思想指导艺术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艺术的相携同步,相互作用,决定了从科学的不同领域介入艺术研究的客观合理性。以科学的视角研究艺术是隐含的,隐含因素的发掘和洞察,常更富有批评的深度,能引向更深刻的事实。但是基于不同学科基础、学科的研究方式、研究特点等,在艺术的具体研究中难免产生偏颇,所以视角的结合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 ,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百年中 ,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纵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 ,就散文艺术而言 ,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 2 0世纪的《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梳理 ,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了评说与前瞻。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并不属于同一时间维度.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具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取向.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脉络,而不是单纯的对于西方艺术形式的摹仿.中国人特有的历史传统,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决定了民族性的不可去除,我们应该有信心并继续探寻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艺术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并承担起当代艺术的历史使命与责任.继承民族文化风骨并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在当代社会展现出中国特色的艺术文明,将是信息艺术追求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0.
认真研究当今的艺术教育状况,不难发现,当代艺术教育已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艺术教育的功利化令艺术教育变得更加现实,因而很难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1.
展览时间:2008年4月19日至2008年5月18日展览地点: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咨询电话:021-5033 9801汪建伟,2008年2月得到当代艺术领域的诺贝尔奖:美国当代艺术基金会授予的该基金会2008年度艺术家奖金,是目前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4月19日,他的新媒体新作展《人质》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首度亮相。当被问起人质这个主题的由来时,汪建伟表示,‘人质’的灵感来源于波尔迪欧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当代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其艺术作品生命力的长久与否。毋庸讳言,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关于"传统"的视域正在迅速地扩展,中国传统艺术在时间上不断向前延伸,在内容上更是无限丰富,这为今日艺术创造在对传统内容的选择吸收上带来多种可能性。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汰变形态。相反,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挪用和分解,会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志荣先生的《中国艺术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乃是他致力于以西方学说思想为参照坐标,从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艺术理论建设的创获。他试图构建系统的中国艺术思想,全球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不论在研究对象上还是研究方法上,该书都突破了传统对中国艺术研究的诗性点化和零散性,对中国古典艺术哲学,包括中国古代人的思维方式、体悟方式、生命意识,中国古典艺术的独特品格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立论公允、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14.
访谈对象:高宣扬(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从事德法哲学美学研究) 访问者:林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启蒙哲学与现代西方艺术研究) 问:高教授,您近来连续出版《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和《毕加索与当代艺术》(人民出版社,2014)等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著作.在您的学术作品中,我们发现,您不只是在研究哲学,而且,还关注艺术,尤其是对生存美学进行集中研究.而且,您近几年在国内外连续策展有关“生命艺术现象学”这一主题的画展.您能不能谈谈什么是“生命艺术现象学”?  相似文献   

15.
哈罗德·泽曼被誉为"独立策展之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倡重新定义现代和当代艺术展览形式的组织者。在泽曼的策划实践中,形成了以瓦格纳总体艺术观为中心的策展思想。他研究的范围极广,对艺术学、考古学、新闻学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通过对泽曼个人阅历、兴趣爱好、哲学思辨,艺术语境以及个人特质等因素进行分析继而归纳出其策展思想成因。  相似文献   

16.
曹轶 《美与时代》2023,(3):105-107
丙烯材料的诞生和发展与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联系紧密。如今,丙烯材料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最常用的艺术材料之一。以丙烯材料发展史为线索,结合丙烯材料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对丙烯材料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实践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年轻艺术家邱飞的观念版画为切入点,着重介绍和阐释其作品所追求的价值空间.从而论述当代艺术价值取向问题:体现学术方向,具有文化内涵. 第一部分通过对传达学术性的艺术语言的产生和输出过程的论述,阐明在当代艺术语汇中,学术性对于艺术创作--这个一切艺术的根本的重要性之所在.第二部分论述当代艺术中的缺失的文化性.第三部分论述时代性,最后一部分论述,在市场化,全球化的今天,艺术是否还能保持其本质不变,保持艺术的纯洁性,艺术本质与商业无关,以延伸主题.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初,随着塔尔寺酥油花展览在京城的轰动,我接触了藏传佛教艺术。随着它的归去。兴致未尽的我也跟着艺术的芳踪到达塔尔寺。当时虽然有不少的人劝阻我,我还是决心作一次短期的考查,没想到一住就是六个半月,共185天。对待艺术及艺术研究,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更何况是对佛教艺术作研究,既需要艺术的逼真,又需要佛教的至善。我自皈依佛门,便提前“告老还乡”,成为一个飘泊不定、自发自愿、自费研究佛教艺术的行者。此次青海之行,并非狂热的激情促成,  相似文献   

19.
当代艺术介入乡村这类艺术事件与实践,是艺术家和原住民共同携手,以艺术为媒介,吸引广大社会普遍关注乡村振兴,形成当代艺术的生产、呈现、传播,乃至消费的有效途径。文章选取中国当代艺术介入乡村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当代艺术乡建中的问题,对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介入乡村改造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学诚 《法音》2013,(1):7-8
(2012年11月2日)非常荣幸应邀参加由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佛教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佛教造像暨雕塑艺术)"。今天能够目睹如此精彩纷呈的佛教艺术作品,令人无比欣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